目标预习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灵魂。“目标预习”, 指的是教师依据学科教学的总目标,按教材的章节内容制定出“双项细目表”,然后将其具体化为具有序列性、系统性的预习目标习题,并借助于该习题进行目标预习。就是说,进行具有目标导向的预习。如,在讲到商品和商品的基本属性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编制和下发这样的预习习题:

  1. 判断分析: “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2. 选择题

下列哪些鲜花是商品:

A、团员们利用义务劳动时间,在校园里种植了各色各样的月季花。花开了,美丽的校园引起了师生的声声称赞。

B、春天来了,龙门山上的野花,满山遍野,龙门山色分外妖娆。C、小王病了,同志们在花房买了一束鲜花来探望小王。

D、“红玫瑰”花房的货架上放满了色彩斑斓的各种鲜花。

  1. 判断分析:“不同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在于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

  2. 选择题

下列哪些观点是正确的:

A、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C、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D、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显然,这和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出几个名词解释和简单的问答题,看看课本,找找答案的预习不同,它编制的要求是要体现目标性,它的最大特点是要具有启发性。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 都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在设制目标预习习题时,就是在努力创造一个学生有一种“愤”、“悱”的意境,引人入胜,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到对未学知识的主动出击,积极探讨的状态中。为下一步的“目标内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