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和主导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的教学程式

一堂好课就是教师在教学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上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其认识活动在他头脑里进行,别人是无法代替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改变单纯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抽象的、不变的教育对象,而要引导他们动脑去思考,自己主动去发现真理,掌握真理。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任何时候不要忘记教学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人”,而不是“认识的容器”。教师的主导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启发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引导他们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和觉悟。通过教改实验使我们认识到,教师必须不断改变说教者的形象,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我教育,自己探讨,教师要着重开导和点拨,使学生朝着联系自己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的方向努力,在动态中学, 克服在“静”态中的死记硬背。这样,才会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坚持“主体”和“主导”相结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基本方法是采用“读、议、讲、练、行”五环节相统一的方法。

第一步,读,即让学生按老师拟定的预读提纲读书。读书以课前预读为主,课堂再读为辅。通过课前预读,可使学生以真正的学习主人的身份参与教学。对那些知识浅显,带有识记特征,阐述又比较清楚的基础知识,学生经过自学就可自行掌握了。对那些有一定难度的,在读书中发现又带有共同性的问题,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导点拨,适当讲解,让他们重新带着问题再读, 去求索真谛。这样做,能使学生逐渐学会并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认真看书学习的能力,使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地达到统一。在预读中反映出来的那些围绕重点和难点的基础知识和疑问,不要求学生去为自行搞清耗费更多精力,着眼点要始终放在参与教学、独立思考、启迪思维上。作为中高生来说,这一步是奠定整个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基础。

第二步,议,即议论。它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要因势利导,要处理好开放教学和宏观调控的关系。教师要克服怕浪费时间,影响进度,怕搞乱了教学秩序无法收场,怕议来议去得不出一个大家认同的结果,怕老师

的“小结”不一定为学生所接受等顾虑。

第三步,讲,即在学生读之议之基础上的讲授。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讲, 归纳概括地讲。要讲重点,讲难点,讲关键。要以教材为基础,以“双层次” 目标为指导,适当把内容讲深一些,宽一些。要通过讲授,使学生完成浅层次教育目标和基本上完成深层次教育目标,这一步是教学的关键阶段。

第四步,练,即练习。它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环节。课堂教学中,要恰当地组织练习,使其达到及时反馈、培养能力的目的。课后练要强化,要精心组织,精心检查指导。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是非能力、辨证思维能力、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习题设计既要面向全面实现双层次目标,又要兼顾应试能力的培养。高中段教育不顾现实地回避应试能力的培养,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

第五步,行,即导行。为了指导行为,实验教师在政教处配合下,建立了青年业余党校,实验班中 85%的学生参加了学习,共有 15 名学生写了入党申请书。我们还结合油田特点,固定了校外德育基地,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无私奉献精神的教育,劳动观念和协作观念的教育等。通过导行教育,有力地促进了知识、能力、觉悟的有机统一。

总之,“双层次”目标教学,是我们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提高实效的一点尝试。实践证明,教改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只要我们沿着改革之路走下去,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一定会取得更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