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Frank)和利连·吉尔布雷思(Lillian Gilbreth)

Gilbreths 兄弟也同时研究着究竟通过什么途径能使工厂的生产效率达到最高。经过对工厂工人干活时动作的调查研究,他们总结出了人体动作的 17 个系列类型。每一个动作被称为动素(Therblig)。和泰勒一样,Gilbreths 兄弟将复杂的工作按其主要构成分解。通过了解每一主要构成,人们可以舍弃多余的动作,以达到简化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要整理出主要的动素。一位名叫利连(Lillian)的美国人写过一本颇为幽默的书,名为《一打更便宜》(Cheaper by the Dozen)。她试图通过此书将如何养育、照米一个有 12 个孩子家庭的要领总结出来。为纪念她对商业和文学的贡献,美国邮政部于1984 年以她为题发行了一枚 40 美分的邮票。

埃而顿·梅奥(Elton Mayo)

Elton Mayo 被认为是生产管理中研究人际关系(Human

relations)方面的鼻祖。在他研究怎样才能达到高效率的过程中,Mayo 深信,了解工人的情绪状态如何,与寻找正确的动作组合同等重要。

1927 年,Mayo 对西电公司的豪森工厂做了一系列试验研究,他的声望因此而确立。在研究中,他曾希望通过对工厂车间照明亮度的调整,确定亮度达到何种水平时工人的生产率最高。但结果表明,不论亮度如何变化,工人的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了。由于工人们意识到自己成了研究的对象,所以在工作中的表现就与以往有所不同,这一现象被称为豪森效应(Hawthorne Effect)。Mayo 由于对结果有些困惑不解, 就找工人们交谈。他发现,这是由于在试验过程中,管理人员对工人们关照比以往要好些。由于连组装线上平时很简单的劳动也成了研究的重要对象,所以,工人们的劳动热情更高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管理科学方法

随着技术和工业化规模的日趋复杂,人们在管理上遇到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难以解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中存在的瓶颈(Bottlenecks)现象迫使美国政府求助于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以求军工产品生产的效率达到最高。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这些先驱者们研究出了用于解决生产问题的数学模型。如今,这一管理学上的分支被称为运筹学(Operational research,简称 OR)。一些数学模型将在本章的内容中予以介绍。

X 理论、Y 理论和 Z 理论

1960 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的道格拉斯·麦克格里格

(Douglas McGregor)将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重新命名为 X 理论(Theory X),Mayo 的行为方法叫做 Y 理论(Theory Y)。通过重新整理这些理论,他人在管理学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位置。

X 理论的拥护者们,以泰勒为代表,对人们的行为抱有十分“悲观”的看法。这种理论认为,人们生来懒惰,工作需要别人的奖罚来督促。工人们缺乏创造力,没有事业心,除了劳动以外,不能为管理者提供其它任何帮助。

以 Mayo 为代表的 Y 理论拥护者们认为,只要为工人们提

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他们就会自努力地工作。工人具有创造性,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应该征询他们的意见,工人有能力在工作中担负更多的责任。

Y 理论在 80 年占了上岁。威廉·乌奇(William Ouchi) 把日本在管理中使用的和蔼可亲的 Y 理论称之为 Z 理论

(Theory Z)。在 80 年代中期,一些“专家”认为 Z 理论日本之所以具有竞争优势的秘密。用 Z 理论,日本将管理者和工人们组织到同一个有凝聚力的团组中。每个人都是连续决策过程中的一部分。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工人们和管理者在质量圈(Quality circles)中一同工作。每个雇员都需要不断地在各个方面努力提高自我。当工人们感觉到自己也像是企业的合伙人时,他们的生产劲头更足,工作也就更尽职尽责。

应变方法

由于无论是科学方法的理论,还是侧重人际关系的研究, 都不可能总是正确的,所以提倡“应变方法”(Contingency approach)的人们则认为,管理者应根据实际,适当调整或将两种理论结合在一起加以应用。将泰勒的传统理论结合一些日本的 Z 理论,如果结果也不错,那就更好了。

解决经营中问题的框架

既然已经了解到一些经营管理学的历史,现在就可以着手学习 MBA 经营学中最主要的内容了。在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时,有 5 个基本问题要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