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不设法去讨好别人

作为一个经营者,坪内寿夫在日本社会的评价,趋于两极,非常少见。向认识坪内寿夫的人,询问他们对坪内寿夫的意见时,可以发现,一部

分的人表示喜欢坪内寿夫,另一部分的人则表示讨厌坪内寿夫,趋向于两个极端;在评论上,处于中间地带的人,为数极少。

喜欢坪内寿大的人,喜欢到了极点;讨厌坪内寿夫的人,也是彻底地讨厌坪内寿夫。因此有些人用最高级的形容同来褒扬坪内寿夫,也有些人甚至不愿意看到坪内寿夫的脸,厌恶坪内寿夫,有如厌恶蛇蝎。

坪内寿大的特征是敌人多,朋友也多

坪内寿夫经常强调:“我没有必要去讨好那些不喜欢我的人,我从未不努力去讨好别人,我向来是实话实说: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也正因为如此, 坪内寿夫的敌人越来越多。

坪内寿夫在批评他人时,总是堂而皇之地提名道姓。在接受新闻记者访问时,也总是毫无忌惮地批评他人的缺点。坪内寿夫所说的话,都会被记者原原本本地报导出来。此外,坪内寿夫在自己署名出版的书籍上,也都据实举出公司的名称、经营者的名字,以实例批评他人。遭到批评的对方,对坪内寿夫抱待了什么样的感情,不言可知。象坪内寿夫这样毫不客气地攻击他人的经营者,在日本是非常少见的。

艾科卡的自传《反败为胜》,在日本也极为畅销。艾科卡从福特汽车公司总裁的位子上被赶了下来,转而主掌福特汽车公司的对手公司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其后,成功地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予以重整再建。在《反败为胜》一书里,艾科卡把开除自己的亨利·福特二世,批评得体元完肤,令人觉得实在不愧是美国人的批评方式;如果换作日本人,不论心中多么的抱怨,多么的不满,多半都不会作那么露骨的批判。

坪内寿夫、艾科卡,都是不服输的,也都是敢于畅所欲言的人;在此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坪内寿夫如何批评他人。

例如,某一公司接受坪内寿夫的重整,坪内寿夫在书中对该公司的前任经营者,作了如下的批评。

昭和 46 年(1971 年)9 月,“伊予银行”的会长,前来拜托坪内寿夫协助重整“东邦相互银行”。

坪内寿夫在所著的《人生修罗场》(德间书店出版)一书中,作了这样的记述:

东邦相互银行的前任社长是创业者,一直采用所谓的独裁经营。即使是独裁经营,原本也无大碍,但是,他在经营上,竟然想将银行予以私有化。而且,让自己年仅 30 余岁的长男担任常务董事,准备作为自己的接捧人。可是,同一家族的其他董事群(这家银行是典型的家族经营)则表示强烈的反对,从而发展成家族骚动。我在接受负责重整之前,就可以想象出东邦相互银行内的风纪相当紊乱,士气相当低落,没想到接过来一看,问题比想象的更为严重。

这还只是说明状况而已,在坪内寿夫写的另一本书《让潜力奔放出来!》

(讲谈社出版)中,有更为详细的描述。

旧有的高阶层人员一律撤职,然后从某银行迎接一位人士担任社长之职,我自己就任为“非常勤”的董事,也就是不必每天上班的董事,如此让东邦相互银行得以重新出发。结果没想到,却发生了象漫画一样,令人觉得好笑的骚动。

东邦相互银行已经把钱付给了前任社长同时也拿了收据,可是那位前任社长,却迟迟不肯将手中所握有的股票交出来。由于他是创业者,可能对东邦相互银行还有所依恋。然而,我们这边是照对方提出的价格,向他收购东邦相互银行的股票的,除了付给他正规的退职金之外,为了表示饯别之意, 又付给了他与退职金同额的金钱,礼数是尽到了,但是对方却不愿意交出股票。

由于对方无论如何不肯交出来,我极感困扰,前去跟伊予银行的会长商量。接下来的部分,是我听到的,而不是我亲身接触的。

伊予银行的会长,一大早,就打电话到前任社长家里。以强硬的口吻说: “你钱都收了,股票却不交给人家,象什么话?”对方吓了一跳,回答说: “我现在立刻就交去。”为了避免前任社长再度中途变卦,东邦相互银行立刻派人前去收取股票。

前任社长心不甘、情不愿地把股票交给了派去的人员,当派去的人员拿了股票离开前任社长的住宅时,前任社长似乎又改变了主意,大声叫喊着“还给我!”追赶了出来。派去的人员心想,好不容易取了回来,如果再被抢走, 那还得了,连忙跑着离开,前任社长还个死心,在后头一直地追赶。

不论是前任社氏也好,是什么也好,眼睛被欲望蒙蔽之后,竟然演出了如此的丑态,真是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