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肮脏的鸦片贸易

割让香港的历史悲剧,是由一宗罪恶的商品贸易开始的。

19 世纪初期的英国正处在工业革命的后期,资本主义的急剧发展,迫使它四处扩张,寻找海外市场和建立殖民地。在长达百年之久的对华贸易中, 英国发现自己始终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这主要由于他们对中国市场了解甚少。据说早期经营对华贸易的一个英国商人在发现了这个拥有 4 亿人口的大国后,曾惊叹道,如果中国人一人买一顶睡帽,就足以使英国的纺织工厂忙乎几年了。殊不知中国人祖祖辈辈就没有戴帽睡觉的习惯。同时,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商品经济也具有一种天生的抵抗力,中国并不需要来自西方的生活奢侈品,而中国出口的丝织品和茶叶却成为西方上流社会不可缺少的点缀物。

尤其是茶叶,这个从中国进口的最大宗商品,不仅成为英国人生活之必须,而且成为东印度公司的重要财源,英国政府也通过征税获得了大量的收入。为了维持茶叶和丝织品的进口,英国政府每年不得不花费巨额资金来弥补对华贸易逆差,这显然有悖于英国发展对华贸易的初衷。特别是在 1825 年英国国内爆发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后,英国资产阶级非常焦急,急于改善对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尽快摆脱经济困境。他们挖空心思,想方设法寻找一种一本万利且可连续供应的特殊商品,最后,他们选定了鸦片。

鸦片,俗称大烟,是一种用罂粟的汁液提炼而成的麻醉毒品。它最早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后来传入阿拉伯、印度和东南亚等地。明朝中叶,荷兰人把鸦片带入台湾,又从台湾传入大陆沿海各省。起初,鸦片是作为药品征税进口的,后来有人抱它当毒品吸食。最要紧的是一旦吸上瘾,便极难控制。天长日久,吸食者就会骨瘦如柴,精神萎靡,面色灰黄,如同废人一般。

① 贺弘景:《香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第 43 页,1994 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② 《英国议会文书:1840 年有关对华鸦片战争文件》第 265—266 页。

① 《罗宾逊致巴麦尊函》,1835 年 4 月 13 日,英国外交档案,F.O.17/9。

② 《时代》周刊,1982 年 10 月 11 日。

由于鸦片的毒性极大,英国国内对之是严加控制的。英国的第一任印度总督哈斯了曾在有关鸦片贸易的报告中说:“鸦片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有害的奢侈品。除仅仅为对外贸易的目的外,它是不容许流行的。明智的政府都应该严格限制鸦片的国内消耗。”①对于敢于违背政府命令,偷食鸦片者,英国人的处罚是相当严厉的。据鸦片战争前两年(即 1838 年)任清朝鸿胪寺卿的黄爵滋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本《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中记载:“红毛人有自食鸦片者,其法集众红毛人环视,系其人竿上,以炮击之入海,故红毛人无敢食者。今入中国之鸦片,来自英吉利等国,其国法有食鸦片者死。故该国只有造烟之人,无一食烟之人。”②另外,鸦片战争时主张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倡导者之一,道光进士魏源在《道光洋艘征抚记》一文中也说:“此烟来自英吉利,洋人严禁其国人食之,有犯者以炮击沉海中。而专诱他国, 以耗其财,弱其人。”①如此严厉的刑法,在英国当然没有人敢以身试法了。

然而,他们在中国却肆无忌惮地推销鸦片。一些鸦片贩子极力散布“鸦片无害论”,胡说什么“鸦片无害于中国人,就像酒无害于美国人一样。” 澳门的报纸上也刊载文章,宣称“土耳其之人,食鸦片甚多,人人皆勇壮。在英吉利国之人,食鸦者亦多,并未见变成禽兽。”还说英国有一吸食鸦片的人,“一生壮健,寿至八十岁”。②英国明令禁止本国人吸食鸦片,却在中国大肆兜售,宣扬吸烟的“好处”,用心何其歹毒!

鸦片贸易给东印度公司带来了惊人的利润。尤其是 1793 年后,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制造鸦片的特权,他们采取强制手段迫使印度农民种植罂粟,低价收购,加工制成鸦片后由专卖局高价拍卖给鸦片贩子,让他们走私到中国。通常的走私办法是:先将鸦片从印度等地运来,卸进趸船,再由本地烟贩交钱提货,用叫作“快蟹”的小船偷运到珠江三角洲各地出售。现在的维多利亚港,当年被称作尖沙咀洋面,便是鸦片走私船只频繁出没的地方。鸦片卸下后,英国人再将船只驶入广州黄埔,公开出售其他商品。这样既可以躲避清朝海关的查禁,又可以不纳关税。然后,再用贩卖鸦片和商品所得到的白银换取大量的中国茶叶和丝织品,运往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高价出售。这样就形成了棉纺织品——鸦片——茶和丝的三角贸易,而在这三个环节中,鸦片贸易是最为关键的,它是资本原始积累和尽快繁殖的重要手段。

19 世纪 30 年代,鸦片走私现象更为严重,已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公害。

据统计, 1820—1821 年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为 4244 箱,此后每年都有增

加,但整个 20 年代平均每年输入鸦片不到 1 万箱。 30 年代情况则大不一

样了, 1830 至 1831 仅一年便猛增到 18 956 箱,此后继续直线上升,自

1835 年竟每年超过 3 万箱,比 20 年代增长数倍。如此猖撅的毒品走私,造成了烟毒泛滥全国的局面,残害了千千万万吸食者,导致国家白银大量外流, 严重影响了国计民生。 1800—1840 年,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总数在 42 万

箱左右,从中国掠走的白银至少在 3 亿元以上!

鸦片给国计民生带来的灾难是显而易见的,早在清朝雍正年问,朝廷就颁布法令,严禁毒品走私,但是屡禁不止,愈演愈烈,根本原因就在于鸦片

① 贺弘景:《香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第 45 页,1994 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② 《北京青年报》1996 年 2 月 26 日第 7 版。

① 《北京青年报》1996 年 2 月 26 日第 7 版。

② 徐立亭等:《中华五千年》第 319 页,1982 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贸易使鸦片贩子牟取了意想不到的暴利,从而使他们敢于挺而走险。英国最大的鸦片贩子威廉·查顿在给朋友的信中难以抑制极度兴奋的心情,曾无耻地夸耀:在最好的年头,每箱鸦片的利润可高达 1000 银元,“这是最安全和

最有绅士气派的投机生意”。这个 19 世纪初在苏格兰岛上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医生的查顿,1828 年就与他人合作开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贸易公司,从此一跃成为英国著名的大资本家。 1841 年,他竟当上了英国国会议员!他的巨额财富和显赫地位都建立在罪恶累累的鸦片贸易之上。

随着鸦片走私贸易的日益扩大,英国人越来越迫切地感到需要在整个东南沿海一带拥有一块立足之地。1830 年, 49 名英国鸦片贩子联名向英国议会上书,要求英国政府“采取一项和国家地位相称的决定,取得邻近中国沿海的一处岛屿”,以“保护”英国对华贸易。1836 年,英国政府改商务监督为领事,第一任领事由查理·义律担任。义律将保护鸦片贸易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主张用强硬手段对付中国。上任不久,他就对英国的鸦片贩子们宣称要“永久在香港设站”。在其支持和纵容下,英国船只大量集中在香港九龙尖沙咀一带,并私自上岸建立居住地。英国已决心用武力侵占中国的一块土地了,所缺少的只是一个混淆视听、出师有名的借口而已。这个借口终于在禁烟中被他们找到了。

自从英国把鸦片作为“特殊商品”输入中国后,中英之间贸易额发生了急剧变化,不仅迅速补偿了英国贸易上的逆差,而且扭亏为盈,导致了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鸦片的流入还带来了天朝上上下下的腐败。由于鸦片经营获利极大,京城内的官吏们竟无视朝廷的禁烟命令,或包庇烟贩,或接受贿赂, 更有甚者,竟在京畿之地,皇帝的眼皮底下开起了烟馆。在边关海疆,天朝的训令更是鞭长莫及,腐败现象也更为严重,据说广东水师的巡船竟和夷船约定每箱鸦片收缴 5—10 元的“过眼税”,便可保其畅通无阻。闽粤沿海的清朝官员,都从鸦片走私中得到了好处,缉私船反而变成了走私船。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中国人在道义上抵制的直接后果是英国人腐蚀中国当局、海关职员和一般的官员。浸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更船上偷偷运进了天朝。”①

鸦片输入不仅给清朝财政带来了巨大损失,导致腐败现象滋生蔓延,而且严重地毒害着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据道光十五年(公元 1835 年)的估计,

当时中国约有 200 万人吸食鸦片。林则徐在广州微服私访时曾亲眼目睹了广州街头“烟民”们的惨状。他们骨瘦如柴,萎靡不振,有气无力地蟋缩在墙角哈欠连天,鼻涕眼泪流淌不止。“鸦片”这只“凶手”,不知使多少中国人颓废沦丧;失去劳动能力,甚至葬身于烟海之中。中国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被毛泽东誉为“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②之一的严复,就是由于染上吸食鸦片的恶习,最终被烟毒所葬送。严复早年留学英伦,学贯中西,翻译出版了《天演论》、《原富》、《名学》、

《法意》等一系列著作,传播了欧洲资产阶级思想,将西方的“进化论”与进步的社会科学学说介绍到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代才子却不幸毁于鸦片的毒害之中。他痛苦万分,悔恨交加,临终前向世人发出了“鸦片是魔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第 26 页,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

② 《毛泽东选集》四卷本,第 1 版,第 1406 页。

鬼”的忠告。

目睹鸦片造成的巨大危害,许多正直的官员强烈要求禁止鸦片进口,但也有一些权臣极力反对。于是,在清朝政府内部,开禁派和禁烟派的斗争一直在激烈进行。以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太常寺卿许乃济和直隶总督琦善为代表的开禁派极力反对禁烟运动,认为“烟例禁愈严,流弊愈大”,主张鸦片合法输入;严禁派则以湖广总督林则徐为代表,力数鸦片流行之弊端,请求朝廷采取果断措施,杜绝鸦片贸易。 1838 年林则徐在《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绝源片》的奏章中绝非耸人听闻地指出:“犹若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的慷慨陈词打动了道光皇帝,使他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决心支持严禁派, 从而结束了朝廷内部禁与不禁的争论。

1838 年 12 月,应皇帝的召见,林则徐风尘仆仆地赶到北京,自 27 日起,

道光皇帝在 8 天内连续召见 8 次,听取他对禁烟问题的意见,给予他极大的信任,并特许林则徐乘轿入宫。随后,便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办理禁烟事宜。1839 年 3 月 10 日,林则徐抵达广州,立即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和水师提督关天培等人合作,开始了雷厉风行的禁烟行动。

初到广州的 8 天,林则徐首先设立了一个特别机构,广泛收集情报资料, 同时派人暗察密访,掌握了中外鸦片贩子的底细,而没有急于采取任何行动。这是广州历史上最漫长的 8 天,所有与鸦片走私贸易有关的人员都倍受煎熬。3 月 18 日,林则徐将广州十三行的商人全部传到大堂,痛斥他们惟利是图,为虎作伥,伙同洋人残害自己同胞的无耻行为。针对好商的收买,林则徐痛斥道:“本大臣不要钱,只要你的脑袋。”并命令他们给洋人带话,限 3 天之内交出全部鸦片,并出具保证书,“声明此后永不敢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英国人并没有把林则徐放在眼中,依仗着停泊在珠江口的军舰,只通过广州的外国商会向林则徐递交了一封复函,表示“不再与鸦片发生关系”, 却迟迟不愿缴出鸦片,在林则徐的一再坚持下,才咬牙缴出 1000 箱敷衍。由于完全掌握了英商的底细,林则徐驳回了英商的申报,命令他们必须全部缴出,并扣押了英商的头目颠地,迫使英国人乱了方寸。一直躲在澳门观察事态发展的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受英商的请求,匆匆赶到广州,将颠地保释出来。中方作出了更强烈的反应,林则徐下令停止中英贸易,派兵包围了英国商馆,封锁了海面,使英商进退两难。面对威武不屈的钦差大臣,义律只得以屈求伸,于 3 月 27 日让英商交出所有的鸦片。

接下来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1839 年 6 月 3 日,在钦差大臣林则

徐亲自监督下,将收缴的 19 178 箱总重量为 2376 254 斤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清兵们将一箱箱鸦片倾倒在海水中,再加上一些生石灰,顿时浓烟滚滚,直冲云霄。在场的中国军民无不为之拍手称快。一位目睹销烟全过程的外国传教士在记载这件事时写道,起初他以为“中国不会焚毁一两鸦片,即使烧毁,大部分鸦片也一定会被偷走”,然而,“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超出我们的臆想,我不能想象再有任何事情会比执行这个工作更加忠实的了。”①

早在 1839 年的 5 月份,义律便下令所有的英商全部撤往澳门,同时,大

① 徐立亭等:《中华五千年》第 323 页,1982 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批英国船只继续盘踞在香港海面,偷卖鸦片,任意登陆骚扰。7 月 7 日,英船“考奈蒂克”号和“满加洛尔”号的水手在九龙半岛南端尖沙咀游逛滋事, 调戏村民林维喜的妻子,林维喜不堪受辱,奋起反抗,被英人打死。为了掩盖事实真相,包庇杀人凶手,义律于 10 日亲赴出事现场,安抚死者家属,并诱骗林维喜之子立下一纸文书,交义律“收执存照”。上面伪称,林维喜“被夷人身挨失足跌地,撞石毙命,此安于天命,不关夷人之事”,日后“不得生端,图赖夷人”。①

英国人的暴行,激怒了九龙的乡民,林则徐也极为重视,派人前往调查, 并要求英方交出凶手,按中国法律治罪。义律拒不交人,林则徐 8 月 15 日责令澳门葡萄牙人不得收留义律和英国烟贩,不得为他们提供食物和住处,否则便断绝与葡萄牙人的一切贸易关系。8 月 23 日起,全体英国船只只好陆续离开澳门,停泊在零丁洋和九龙海面上。无处落脚的义律恼羞成怒,再次给英国政府写报告,要求英国尽快派军队来,在中国沿海占据一个岛屿,以便立足。印度总督在接到义律的来信后,立即派出装备有 28 门大炮的巡洋舰“伏拉奇号”驶达香港,向中方进行军事威胁。

9 月 4 日,义律亲自率领 3 艘快艇前往九龙岸边,向清军索取食物和淡水,遭到拒绝后,立即下令向清朝水师和炮台开火,清军被迫还击,双方激战 5 个多小时,英军负伤多人,义律的帽圈也被击飞,险些丧命。这是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双方的第一次武装冲突,史称“九龙之战”。九龙海战虽然规模不大,但它是鸦片战争前英国侵略者在中国第一次诉诸武力,它标志着英国入侵香港地区的开始。1840 年 2 月,英国政府正式任命乔治·懿律和查理·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来华。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还照会清政府,叫嚷“中国将英国全权代表所指定的沿海一个或数个岛屿永久割让给英国政府,作为英国臣民居住和贸易的地方”,否则英国对中国将“相战不息”。 1840 年 4 月,英国议会通过了发动侵华战争的决议案,一场由鸦片贸易

引发的战争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