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不变与再造几个香港

1997 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有些人对 1997 年以后香港会不会继续像现在这样繁荣表示担心。这种担心不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因为“一国两制”毕竟是个新鲜事物,两种社会制度能否很好地和平相处下去,历史上没有成功的先例。而且,中国共产党过去也的确有过受“左” 的路线影响的历史,“文化大革命”结束还不到 20 年。有些人害怕香港回归后被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但是,如果真正了解了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和实质,上述的担心和害怕就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了。太平山下会有太平!

中国政府按照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确定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要旨是两条:一是收回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二是在恢复行使主权后继续保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保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是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出发点之一,因此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既定方针。 1984 年 7 月 31 日,邓小平在会见杰弗里。豪时说:“根据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 不保证香港和台湾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保持它们的繁荣和稳定, 也不能和平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因此,我们在香港问题上,首先提出要保证其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在一九九七年后五十年不变。”①在中英

《联合声明》签署一周之后即 1984 年 10 月 3 日,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又说“我们在协议中说五十年不变,就是五十年不变。我们这一代不会变,下一代也不会变。到了五十年以后,大陆发展起来了,那时还会小里小气地处理这些问题吗?⋯⋯如果有什么要变,一定是变得更好,更有利于香港的繁荣和发展,而不会损害香港人的利益。”①同年 12 月 19 日,在会见撒切尔夫人

① 《人民日报》1984 年 12 月 7 日。

② 梁厚甫:《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香港《明报》1984 年 6 月 15 日。

③ 江泽民:《在中国科协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6 年 5 川 28 日。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67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73 页

时,邓小平又强调:如果用社会主义来统一,就做不到中英港三方面都接受。“勉强接受了,也会造成混乱局面。即使不发生武力冲突,香港也将成为一个萧条的香港,后遗症很多的香港,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香港。”②“中国要真正发达起来,接近而不是说超过发达国家,那还需要三十年到五十年的时间。如果说在本世纪内我们需要实行开放政策,那么在下个世纪的前五十年内中国要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不能离开这个政策,离开了这个政策不行。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是符合中国的切身利益的。所以我们讲‘五十年’,不是随随便便、感情冲动而讲的,是考虑到中国的现实和发展的需要。同样地, 到本世纪末和下一世纪前五十年也需要一个稳定的台湾。”③

邓小平的思想完全得到了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肯定和继承。江泽民主席认为,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用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这是非常伟大的决策。关于对香港的政策,江泽民主席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是人心所向.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④李鹏总理说: 1997 年香港回归后,将实行“一国两制”,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制度基本不变,生后方式不变,中央政府不派一官一吏, 这有利于香港的氏期稳定繁荣,有利于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⑤

正是基于“保持香港繁荣和稳定”这样一个出发点和指导思想,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回归后对香港的特殊政策。

中国政府对香港的政策是符合实际的,得人心的,它得到了各界爱国人士的赞成。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先生说:“今天的中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而香港在执行这一政策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时常想,俄罗斯与东欧的改革,困难重重,成果不大。重要之点是因为缺少一个他们的‘香港’。因此,我更加觉得中国一再宣布“九七”之后,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政策五十年不变,是非常重要的,我完全赞成。”①

邓小平提出的解决香港问题的一项重要政策就是“港人治港”,即未来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将由香港当地人组成。保证香港现行制度 50 年或更长时间不变的重要前提就是内地的改革开放政策不变。香港能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何世柱认为,“中国因素”成为香港经济在世界经济衰退大气候中仍保持稳定增长的主要支持力量。②正因为这样,担心内地的改革开放政策会变也是一些人对香港未来担忧的一个重要根源。关于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政策,邓小平在 1992 年南巡讲话中说得十分明确:“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③可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是中国的一个长期的基本国策,只要这条基本路线不变,中国共产党对香港的政策就不会变,要保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

②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01—102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02—103 页。

④ 《人民日报》1996 年 5 月 25 日。

⑤ 《光明日报》1996 年 5 月 25 日。

① 《新华文摘》1996 年第 1 期,第 15 页。

② 《人民日报》1996 年 5 月 10 日。

③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70—371 页。

的方针就不会变。这种局面无疑有利于香港的稳定发展。正如何世往先生所认为的,香港的未来有着美好的前景。随着“九七”回归,“中国因素”时香港的投资前景将起着更加积极的作用,资源丰富的祖国是香港经济可以成功转型和持续发展的强大后盾。1996 年公布的“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标志着内地的经济将长期平稳发展,香港也将从中受惠。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不仅要保持一个香港的繁荣与稳定,为了加快内地的现代化建设,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1988 年 6 月初,邓小平在会见参加“九十年代的中国与世界”国际会议的中外代表时指出:”中国的发展战略需要的时间,除了这个世纪的十二年以外,下个世纪还要五十年,⋯⋯现在有一个香港,我们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就是说,为了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目标,要更加开放。”②再造几个香港,这是邓小平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

由于根据“一国两制”构想所制定的对香港的政策是符合香港人民利益的,所以,中英《联合声明》签署至今的十多年时间里,香港一直保持着繁荣和稳定。特别是在西方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大气候下,香港却依然繁荣,而且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还有所上升。这和内地的大好形势正好遥相呼应。许多有识的香港人都认为,香港的前途和中国内地的前途是分不开的,香港之所以能繁荣,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得到了内地的有力支持以及双方的经济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香港保持了繁荣稳定,使得当初因各种原因侈居到国外的很多香港人又都陆续回到了香港。许多企业界人士对香港的未来充满信心。亚洲开发银行行长佐藤光夫认为,“九七”后香港仍然是国际商业中心。他说:“香港已经牢固奠定了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十分发达的金融设施和优越的贸易环境预计将继续吸引外国人到香港来。③

香港联合交易所主席、船王包玉刚的女婿郑维健先生认为,“九七”以后,香港仍将是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能够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基于许多因素。尤其是近年,香港在市场运作系统、风险管理制度、交通运输与通讯科技等各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相信未来香港有能力继续发展完善基本设施,保持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他说,“我相信在‘九七’后,香港和内地的金融发展将是互相结合和互补的,并非只对单方面带来益处。展望未来,一方面,具有国际金融中心优势的香港会成为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重要桥梁,另一方面,内地在香港的投资也会使香港的金融业更加繁荣,促进香港经济进一步发展。”①

在香港的很多公司都看好香港的前途。根据香港贸易发展局在 1996 年 4 月份发表的《香港贸易及贸易支援服务》调查报告显示,以香港为基地的贸易公司及厂商,对于香港今后将继续保持其地区总部的地位,充满信心。报告指出,随着内地以及整个正大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香港作为公司总部据点的地位将日益巩固。而香港的境外投资不断增加,以及电信和电脑网络日益扩大,在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方面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②

① 《人民日报》1996 年 5 月 10 日。

②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67 页。

③ 《参考消息》1996 年 4 月 24 日。

① 《光明日报》1996 年 3 月 26 日。

② 《光明日报》1996 年 4 月 27 日。

1996 年 4 月,香港贸易发展局和“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会”联合举办了一次关于香港前途的大会,与会者部对“九七”唇香港前途持乐观态度。香港最大的英文报纸《南华早报》在一篇社论中说:“没有一个与会者对 1997 年以后的发展表示哪怕是一点点的怀疑。没有出现意见分歧,听众来这里是为了听取对香港前途积极的看法。”

随着“九七”临近,内地与香港关系日趋紧密,港人学习普通话已蔚然成风。学习普通话的活动。不仅在一些与内地关系密切的工商界里进行,而且近两年不少港府官员也掀起了一股学习普通话的热潮。在港府公务员队伍中,有部分高级官员被安排到北京清华大学参加公务员研习班,有机会多听多讲普通话。港府公务员事务科亦开办不少普通话训练班,为各级公务员提供学习机会。一般市民学习普通话的热潮也一浪高过一浪。

“九七”临近,让人意想不到的一个情况是,香港著名酒店,1997 年 6、7 月的客房差不多都已预订出去,而且预订者多为海外人士。特别是 1997 年

6 用 30 日和 7 月 1 日的旅客人住的房间,早已预订完毕。有些酒店老板为纪

念这一天的到来,还特意将每个床位的价钱升到 1997 元,但旅客们并不嫌价钱高。很多海外华人都想亲眼目睹一下五星红旗取代米字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的壮观场面。

1996 年 12 月 11 日,香港首任行政长官人选顺利产生。 59 岁的董建华当选为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后表示,要团结港人共创美好明天。他指出,香港现在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再加上基本法的保障和“一国两制”的方针,相信我们一定会比以前做得更好。在 1997 年来临之际,董建华发表新年贺辞时又说:“九七年的形势是好的⋯⋯我对自己、对特区政府和临时立法会都很有信心。我相信,回归以后的香港会更好,香港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

我们有理由预言,随着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日益繁荣, 只要按照“一国两制”的既定方针、政策去治理香港,香港这颗“东方明珠” 在中国人手中会更加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