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对英国首相说:“告诉全世界的人: 中国是信守自己的诺言的”
1984 年 12 月 18 日,撒切尔夫人在外交大臣杰弗里·豪的陪同下,应邀来北京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
英国首相这次来访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渡过的。艰巨的谈判已经结束。撒切尔夫人看到,香港行政局非官守议员在作出某些保留的情况下支持英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达成关于香港问题的协议。撒切尔夫人把来京签署协议的主要目的,看作促进中方对英国在过渡期管治的信任和执行《联合声明》的责任感。
第二天上午,撤切尔夫人与中国总理进行了大约二个半小时的会谈,主要围绕过渡期问题。中方阐述了中国保持香港繁荣与稳定的原则及其具体措施。撒切尔夫人谈到基本法的起草,要求基本法必须适应资本主义制度,与香港法律制度一致。全国人大将制定体现中英协议精神、符合香港人民愿望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在起草这项基本法过程中将广泛征求香港广大人民的意见。她还提及更敏感的香港代议政制发展问题,主张用温和的方式加强民主化和自治。中国总理说,中国政府不打算在过渡时期代议政制发展问题上作任何评论。原则上,中国也想让港人更多地参与管理,但这个过程不能损害稳定和繁荣及 1997 年政权的顺利交接。
19 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中南海会见撒切尔夫人。胡耀邦说:《联合声明》是两国友好关系史上的里程碑。这个里程碑主要是首相阁下和我们的邓小平同志共同建造的,你的同事们和我们中央的其他同志是这项伟大事业的热情赞同者。①
同天下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时说,香港问题已经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这个问题不解决,在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之间总存在着阴影。现在这个阴影消失了,两国之间的合作和友好一片光明。
撤切尔夫人完全赞同邓小平这一评价。她说,回顾我两年多以前初次在这里同您见面以来,我们已经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双方的了解也加深了。她特别赞扬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造。
她接着问,为什么“一国两制”政策要保持 50 年不变呢?邓小平回答说,
②
③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72—76 页。
① 《人民日报》1984 年 12 月 20 日。
之所以在 1997 年后还要保持香港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 50 年不变,其根据是中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和要在下个世纪中叶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宏伟目标。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是符合中国的切身利益的。他接着讲,所以中国政府承诺“五十年不变”,“不是随随便便、感情冲动而讲的,是考虑到中国的现实和发展的需要。”“如果懂得了这点,知道我们的基本观点,知道我们从什么出发提出这个口号、制定这个政策,就会相信我们不会变。” 至于在 21 世纪后 50 年中国对港政策变不变,总设计师也给予了十分的肯定。
但是,邓小平同时指出,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 50 年间会变成资本主义国家, 相反,在小范围内允许资本主义存在,更有利于在十亿人口的主体发展社会主义。撒切尔首相感到,邓小平从中国自身利益出发谈保持香港制度不变和繁荣稳定,确实是可信的,是现实主义的。①
邓小平还对英国首相说:人们担心中国在签署中英联合声明后,“是否能始终如一地执行。我们不仅要告诉阁下和在座的英国朋友,也要告诉全世界的人:中国是信守自己的诺言的。”②
1984 年 12 月 19 日下午 5 时 30 分,中英两国最高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联合声明的正式签署仪式。中国总理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代表各自政府在《联合声明》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互相交换了文本。
550 万香港市民、 10 亿中国人和全球无数双眼睛,从卫星转播的电视荧光屏上,观看到中英关系发展史上这闪光的一页。蒙在:东方明珠”上面的尘垢,终于被冲洗干净。
与中国领导人一起签署完声明后,撒切尔夫人又赴香港。她欣慰地对港人宣告:“经过两年谈判而达成的协议,包括了你们所要求的一切。”
1984 年 12 月 21 日的香港《明报》就中英签署联合声明发表一篇社评, 题为《两位决策人有大功》。文章对两国领导人特别是邓小平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英国各界也热烈拥护联合声明。最大的反对党工党明确支持政府同中国签署这个协议。英国舆论以大量篇幅报道和评论联合声明及其签署,认为这是一项有远见的协定,它为长期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当然,中英联合声明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两国的范围,在全球引起了良好
的反响。许多国家和地区在香港有投资和贸易利益,所以非常关心香港的前途命运。现在他们对摆在面前的协议十分满意,认为它既有利于香港的繁荣稳定,又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稳定,是一个贯彻实事求是精神,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文件。
中外各界人士的一致称许,充分表明中英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谈判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联合声明里写进的政策是正确的。
中英《联合声明》的正式签署,正如撤切尔夫人所说:“在香港生活中, 在英中关系的历程中以及国际外交史上都是一个里程碑。”香港的未来完全明朗: 1997 年 7 月 1 日将回归祖国怀抱,1997 年后将长期保持现行制度,
由港人治港。香港人民欢迎这个前景。 12 月 20 日,恒生指数上升到 1187.
54 点,成为当年的新高潮。
《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解决了中英之间历史遗留下来的最后一个重
① 《人民日报》,1984 年 12 月 20 日:《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01—103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02 页。
大问题,给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推动力。中国领导人应邀于1985 年访问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接受访华邀请,表明两国政治关系将出现高潮。中英经济技术合作、贸易关系和文化关系也将掀起新的发展热浪。
中英通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也在全世界引起了积极热烈的反响。世界舆论认为,这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最好典范。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认为:中英两国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应该大力提倡,这恰恰是我们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非常需要的。
对于中国来说,香港问题的和平解决,不仅排除了影响中英关系发展的历史障碍、有利于两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一步合作,而且是实现统一大业的一个巨大胜利。邓小平在协议草签后说,国家的统一,从解决香港问题做起,现在已经走了重要的一步。香港问题的解决会直接影响到台湾问题。他告诉参加国庆观礼的港澳同胞, 1997 年以后,台湾在香港的机构仍然可以存在,他们可以宣传“三民主义”,也可以骂共产党,但是在行动上不能在香港制造混乱,不能搞“两个中国”。有一个外国人间他,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是不是同对香港的一样?邓小平回答说:更宽。所谓更宽,就是除了解决香港问题的这些政策可以用于台湾以外,还允许台湾保留自己的军队。在解决台湾问题方式上,中国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但是始终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图谋的。“这是一种战略考虑”。邓小平还指出,解决香港问题的经验如果用于台湾,将对大家都有利,对美国也有利。解决了台湾问题, 中美之间的阴影也将消除。香港问题的谈判解决,更为中葡两国顺利解决澳门问题提供了榜样。总之,中国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取得了意义远远超出问题本身的全局性战略胜利。
对于英国来说,《中英联合声明》尽管维护了它的面子,使它在香港 1997
年前的统治和 1997 年后的经济利益得到了保证,但是,如同撒切尔夫人后来承认的那样,这个“协议不是也不可能是(英国的)胜利,因为与我们打交道的是一个不妥协的、力量上占据压倒优势的大国。”她认为中国是一个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超级大国,与阿根廷是无法相提并论的。而英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世界一流强国,迅速沦为二流强国。因此,虽然撤切尔夫人同抗战前后的丘吉尔一样,要竭力维护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但结果却截然不同。丘吉尔政府凭借当时尚存的大英帝国的余威,用威逼欺诈的手段迫使刚被捧起来的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放弃收回香港的努力,而且让后者丢尽面子。而撒切尔夫人在谈判开始时很强硬,想进攻,让中方按她设想的轨道走, 但邓小平态度更加强硬。英方只好步步为营,实在没有办法时才退一步。两年谈判有一年多是拖在香港归属和主权问题上,最后半年多英国才进入中国设定的轨道。
邓小平在协议草签后不久讲到谈判成功的原因时精辟地指出:“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中国的形象变了,国内人民看清了这一点,国际上也看清了这一点。“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