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着篮子”而来的撒切尔夫人
英国首相访华前夕,《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新华社驻伦敦记者在唐宁街 10 号对她做了专访。撒切尔夫人很自豪他说,作为第一个英国在职首相访华,她这次访问“具有特别重大的历史意义”。
撒切尔夫人不是第一次访华。1977 年 4 月,她曾以保守党领袖的身份应邀访问中国。中国政府给予撒切尔夫人极高的礼遇。当时,邓小平还没有出来工作,因此无缘与这位“铁女人”相见。撒切尔夫人游览了北京、苏州、杭州、上海等地的名胜古迹,参观了工厂、农村和学校。
首次访问中国,给撒切尔夫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她在苏州时十分感慨, 赞赏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引人入胜的地方。她还相信, 未来的半个世纪将是中国历史上最美好和最有吸引力的时期。①访问中,她看到中国正在兴起一场现代化建设的新高潮,并从中看到了中英之间进一步发展经贸合作关系的良好前景,因此她在访华期间表示希望英国能在中国四化建设中起更大的作用。她的话虽带溢美之味,却不乏大政治家特有的那种战略眼光和预见。
谈到眼下的访问,撤切尔夫人说,她这次访问中国最重要的是将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等举行会谈。谈什么呢?她提到要与中国领导人交换对一些国际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的看法,还要讨论双边问题。实际上,她到北京主要是为了磋商香港问题。但她却没有强调这一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她“将有机会谈谈香港问题”。
英国首相这次远东之行,除了访问中国外,还要访问日本。9 月 14 日, 她在接见日本记者时表示,她将在东京准备把话直截了当他说明白:“事情应当是互惠的,生活中应该有来有往。我们开放市场,同时也希望别人向我们开放市场。”首相这番话表明,她出访日本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英日贸易由于日方的巨大顺差而引起的磨擦。她要努力争取日本同意英国向日本出口更多的产品,并增加日本向英国的投资。其实,任何一位英国首相出国访问的首要目的,都是为了发展与被访国的双边贸易。促进本国的对外贸易,是英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显然,撒切尔夫人在东京将扮演一个“推销员”的角色。
9 月 16 日,撒切尔夫人离开伦敦。从 17 日至 22 日,她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访问。
在日本,撤切尔夫人同日本政府官员和工商界人士进行了一系列的讨价还价。尽管她对于商业谈判是个外行,但仍然不愿意让随行的贸易部官员代
① 《邓小平论祖国统一》第 38 页,团结出版社 1995 年 2 月出版。
① 《人民日报》1977 年 4 月 11 日。
她出面,而她要亲自出马。
然而,铁娘子对日本的访问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日本领导人虽然彬彬有礼但在原则问题上才步不让。撒切尔夫人希望尼桑公司在英国建立一个欧洲汽车制造厂,尼桑公司董事会却不同意。为了完成访日使命,这位英国首相甚至不惜掩盖若干事实。比如,她为了说服日本人到英国投资,竟然说英国现在没有罢工,工人的劳动热情极高。她还向日本商人打保票说,他们在英国的投资将获得巨额利润。
访日快结束时,由于对即将开始的北京会谈心里还不大踏实,撒切尔夫人把驻华大使柯利达召到东京。在英国驻日大使官邸,首相和她的智囊们对北京会谈的行动计划又仔细地研究了一番,特别是对撒切尔夫人将与中国领导人会谈的措词,作了认真的推敲。柯利达向首相介绍了她将与之会谈的中国领导人,尤其是邓小平。
驻华大使柯利达是个地道的“中国通”。他的中文水平很高,对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了解颇深。 1962 年,柯利达第一次来到中国,在英国驻华代办
处担任中文秘书,但不久调离。从 1966 年至 1969 年,他又回到英国驻华代办处,起初担任政治参赞,接着升为代办。那几年正值“文化大革命”狂潮初兴,天下大乱。柯利达目睹这场运动发展为打倒一切的大动乱。眼见一大批中国领导人,如刘少奇、邓小平等被打倒,并被画进大幅漫画,贴在北京街头。他还亲身经历了红卫兵火烧英国代办处事件的全过程。
1978 年,柯利达又回到北京,担任驻华大使。从这一年至 1982 年 9 月英国首相访华,正是中国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最初几年。勃勃的生机, 无限的希望,给柯利达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柯利达把对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的认识,向撤切尔夫人一一作了汇报。这位首相最感兴趣的,是邓小平的现实主义精神。柯利达说,邓小平有句名言,意思是,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段话曾使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严厉的批判。撒切尔夫人很欣赏这种“白猫黑猫”论。
按照外交礼节,国家领导人出访,总是要携夫人同往。此时,英国首相却为女性,相伴的只能是她的丈夫丹尼斯·撤切尔先生。据有人估计,丹尼斯陪同妻子的次数大体上要比历任的首相夫人还频繁得多。他对上层圈子并不感兴趣,只是一心想着保护她,给“头儿”(他往往这样称呼她)一些心理上的支持。丹尼斯是她的最狂热的崇拜者,玛格丽特也非常倚重他。在内阁会议上,她经常宣称,她就这事或那事征求丹尼斯的意见。
这次远东之行是撒切尔夫人几年执政以来唯一感到精疲力竭的一次。在这种关头,丹尼斯对她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后盾。作为丈夫,他要给担任英国政府首脑的妻子以更多一些心理上的安慰。
还有一个背景值得重视。这就是,在撒切尔夫人的访华使团中,没有英国外交大巨。香港前途问题谈判,是中英关系中的头等大事,作为英国外交大臣,理应随首相一同前往北京。 1984 年 12 月,撤切尔夫人是与外交大臣杰弗里。豪一道赴北京举行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签字仪式的。实际上,问题恰恰在于: 1982 年时的英国外交大臣不是杰弗里·豪,而是皮姆。
可以说,撒切尔夫人要撇开外交部,独自与中国领导人解决香港前途问题。为什么她撇开外交部?这是因为首相觉得,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外交部总是帮倒忙。比如,在关于削减英国为欧共体承担的费用谈判中,外交部错
了;在英阿马岛危机(这是一场几乎断送了她的政治前途的危机)中,外交部又错了。撤切尔夫人认为,外交部的这些措误是不可饶恕的。至于她为何不与外交大臣皮姆一道访问北京,首相的助手一语道破了天机。这位助手说, 撤切尔夫人觉得与外交大臣呆在一个房间里都非常难受,更不用说要与他挤在一架飞机里了。①
皮姆与首相非常不合。在香港问题上,这位外交大臣也持与撤切尔夫人不同的主张。据柯利达回忆,在有关香港问题的会议上,皮姆往往一言不发。所以,铁娘子是不愿意让皮姆一起到北京来的,这件事也意味着她要像在英阿战争中那样,撇开外交大臣乃至外交部,按自己的意志行事!
以马岛之战的姿态远征北京的铁女人,希望获得一些战利品。她带了一只篮子,准备去装邓小平的礼物。结果会如何呢?明眼人预言说,邓小平给的只能是“水”,所以,撒切尔夫人带回的也不过是空篮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