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米字旗下的炮舰政策接踵而至的“海盗”

13 世纪出身于威尼斯商人家庭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游览中国,足至今新疆、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山东、云南、江苏、浙江及北京等省市,回国后将其在东方的奇异经历和丰富见闻录之,这就是一度风靡欧洲的《马可·波罗游记》。在书中,他描述了远东古国——中国的神奇和富庶, 展现了东方文明的无限魅力。到了 15 世纪,西方早期殖民主义者,怀着向东方探险和扩张的强烈欲望,为了发现和占有这块“人间天堂”,开始出海远航,踏上了寻找通往东方新航线的漫漫之路。

最早由海路到达中国的是葡萄牙人。 1514 年,葡萄牙人占领了马六甲海峡后,便以此为据点向中国扩展。1521 年,葡萄牙人的船只第一次强行驶入香港,在屯门登陆。强盗自有强盗的逻辑,如同他们以往在其他任何被占领地所作的一样,葡人立即安营扎寨,并在屯门立下了一块刻有葡萄牙国徽的石碑,企图将这块土地据为己有。这一举动激怒了明朝政府和广州水师, 在广州水师海道副宏的指挥下,中国官兵奋起抵御,用仿制葡人的大炮开火, 将不速之客赶了出去。1553 年,葡萄牙人再次来到了中国海域,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他们变换了方式,以要晾晒被海水渍泡的“贡品”为名,通过贿赂明朝地方官员,以每年 500 两白银的代价,租用澳门一地存放货物。数年后, 葡萄牙人又逐渐买通了广东有关官员,获得了在澳门建造房屋的权力,进而在澳门站稳了脚跟。

接踵而至的是西班牙人和荷兰人。他们在 16 世纪末和 17 世纪初都企图占领台湾,终因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而未能得逞。

在潮水般涌来的西方殖民主义者中,野心最大、吞食中国欲望最强烈的是英国人。近代史上的英国,素有海上霸王之称。它凭借着强大的海军力量, 在向东方扩张的过程中不断夺取别国岛屿和半岛,如:直布罗陀、马耳他、锡兰、新加坡等,作为自己的军事基地和通商据点,因此,有人形象地将英国比喻为“海岛和半岛收藏家”。1635 年,英王查理一世授权海军上校约翰·威

德尔率领 4 艘武装商船前往中国开展贸易,并指示威德尔:“凡属新发现的土地,若据有该地能为朕带来利益和荣誉,即可代朕加以占领。”①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派遣商船来华。威德尔的船队首先抵达澳门,受到了葡萄牙人的冷遇,甚至不允许英船入港,船队只得直接向珠江口外驶来。1637 年8 月,威德尔的船队驶入中国珠江,守卫在虎门炮台的明军将士一再阻拦, 英国舰队仍不减速,双方开始交火。由于中国海岸炮台年久失修,装备落后, 不久便被英军攻下,英船直驶广州。8 月底,英船在售出所携带货物后,满载糖、瓷器等货物返航。这是中英之间第一次直接贸易,虽然交易量不大, 但使英国人了解和认识了中国,他们认定与中国发展贸易大有可为,并开始在中国沿海寻找一处可以居住和落脚的岛屿。

一个世纪之后,英国对华贸易已有了很大增长,英国人更加急于在华寻求一块居住地,认为这是进一步发展对华贸易的关键所在。1787 年,英国政府派遣卡思卡特中校出使中国,其主要使命就是向清朝政府要求割让一块土

① 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 1 卷,第 16 页,1926 年牛津出版。

地,作为英国的通商据点。一直觊觎中国市场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慷慨解囊, 承担了卡思卡特此行的全部费用,这是英国第一次准备向中国提出割地要求。临行前,英国国务大臣西德尼勋爵于 11 月 30 日正式向卡思卡特发出训令,明确表示,英国对广州的通商条件深感不满,“我们希望在比广州更方便的地方获得一小片土地,或应该与大陆分开的岛屿”,作为英国的商业基地;如果中国同意割让,卡思卡特便可以以国王的名义予以接受,同时要设法获得“最有利的条件”;英国应在该地享有设警权,并按照英国法律对英国臣民行使裁判权;要十分慎重地确定居留地的地点,既便于英船安全,又便于出售运去的英国货,还要靠近上等茶叶的产区,位置应在北纬 27—30 度之间。这一训令,再次清楚地表明英国政府企图经过外交谈判割占中国东部岛屿的侵略意图。由于卡思卡特在出使途中因病去世,致使这一使命中途夭折。然而,英国始终没有放弃这一目标,又在寻找新的机会敲开中国的大门。

1793 年,以祝贺中国乾隆皇帝 83 寿辰为名,英王派出了马嘎尔尼勋爵为首的外交使团,经漫长艰苦的航行,到达了中国天津的大沽港。9 月 14 日, 乾隆皇帝在承德的避暑山庄接见了马嘎尔尼一行,并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庆典完毕,马嘎尔尼根据英国政府和东印度公司的指令,向清政府发出照会,提出了中国开放舟山、宁波和天津为通商口岸;在北京设立商行,买卖货物;在广州附近割让一块不设防的地方给英国等要求。英国人的狂妄自大深深激怒了乾隆皇帝,他断然拒绝了这些要求,在致英王乔治三世的信函中严正指出:“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 各有专属。”“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此事尤不便准行”。①

1816 年,英国政府应东印度公司的请求,又向中国派出了以印度总督阿美士德为首的外交使团。临行前,东印度公司的“机密商务委员会”专门致信阿美士德,就使团的任务提出了详尽的指示性意见,其中明确地提到了夺占岛屿问题。信中写道:“如果中国粗暴地把我们拒于对华贸易之外⋯⋯那他们就不必指望我们会继续采取被动的态度。他们必须明白,对于我们来说, 没有比占领中国东部有价值的岛屿、特别是台湾和琉球更容易的事了。这将使我们截断他们与亚洲诸国之间的全部海上贸易,并给北京一带造成恐怖。” 这些凶恶的语言使英国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野心昭然若揭。 1816 年 2 月,使

团从英国出发,同年 8 月 29 日到达北京。清政府立即安排接见,不料却在觐见皇帝的礼节上发生了纠纷。清政府认为英国人是来朝贡的,因此必须向皇帝三叩九拜行君臣之礼,而英国使节却拒绝向中国皇帝下跪,并坚持改期拜见。嘉庆皇帝龙颜大怒,不仅决定不再接见英国使节,而且下了一道逐客令, 将英国使团驱逐回国。同年 11 月,在返程中的阿美士德又乘“阿尔塞斯”号军舰来到广州,强行进入珠江,炮击虎门要塞,用大炮的语言结束了他的这次中国之行。英国使团无功而归,但却

目睹了一个具有 4 亿人口的大市场,他们是决不会轻易善罢甘休的。从阿美士德来华开始,英国人便把目光集中到香港这块风水宝地。阿美

士德回国后致政府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将来贸易展开,如果不便与祖国联系,那么在中国口岸设立贸易中心,以脱离中国的管制,这是很必要的。很

① 费正清:《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1842—1854)》第 1 卷,第 59 页,1953 年美国出版。

多年以来,香港是轮船停泊的良港。”“英国的船长时常到这里来,所以对这一港口相当熟悉。”①

第一个主张用武力侵占香港的英国官员是 1833 年被英王任命为驻华商

务监督的律劳卑。他在 1834 年 8 月 21 日致外交大臣格雷的信中,要求派几艘军舰来华,“占领珠江东部入口处的香港,它令人赞叹地适用于各种用途”。

②律劳卑的继任者罗宾逊更加狂妄,在 1836 年 1 月致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信函中,他直言不讳地说:“摧毁一两座炮台,并占领附近的一个天然的极适合各种商业目的的岛屿,可能产生我们希望收到的效果。”建议将全体在华的英商都转移到“大屿岛或香港附近的一些美丽的海港去”,①在那里建立商业据点。配合英国官方的意图,在华英商的报纸《广东记录报》也发表文章, 极力鼓吹占领香港,叫嚷“如果狮子(指英国)的脚爪准备攫取中国南方的一块土地,那就选择香港吧。只要狮子宣布保证香港为自由港,它在十年内就会成为好望角以东最大的商业中心。”②侵略者的贪欲是不可遏制的,香港沦落的命运已经在劫难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