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方又打新的“如意算盘”

英国政府在 1991 年底突然提前宣布撤换港督卫奕信。梅杰首相决定让卫奕信退休后,数月间没有定下新港督的人选。一段时间里,关于新总督人选的建议或推测有过许多。据柯利达回忆,撒切尔夫人在下台之前,曾经对他说过,末代港督应当找一个政客,不要找一个外交家。意思是政客可以玩一些手法不受外交承诺的约束。当时柯利达说:“我不赞成!”首先,他认为中国人不吃那一套,其次,中英之间几乎所有重大问题上都达成了协议,而且已见诸于文字,派任何人去,都不会有多少回旋余地。除非撕毁己达成的协议,那样就一定会惹翻中国人。

但是,撒切尔夫人及后来的梅杰等英国领导人,都没有听从柯利达的劝诫,仍然坚持从政客中选港督。工党也赞成这个原则。就是说美国执政党和反对党都一致决定要选一位政治家来担任末代港督,表明了英国准备在香港后过渡期采取更强硬的对华政策。1991 年下半年香港和国际政治形势的新变化,以及对中国形势的错误判断,是英国对华政策强硬化的直接背景。

1991 年 9 月,香港立法局首次引入直接选举,而且香港右翼民主派取得了大多数直选议席。这些议员赞成对中国政府持更强硬立场,英国领导人对这批通过直选上来的立法局议员非常重视,经常予以破格接见。英国政府在考虑新港督时的主要意图之一,是让新总督能充分利用这批亲英港人政治力量,并在 1995 年立法局选举上获得更大的胜利。只有政治家才能更有力地贯彻英国政府的这个基本意图。

从国际政治形势来看, 1991 年 8 月中旬苏联剧变,共产党地位急剧削弱,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落人低谷。在这种国际背景下,整个西方把主要矛头对准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再次加重对中国的政治压力。台湾问题、香港问题等,都成了西方对华施加压力的热点。英国国会等要求对华政策、对港政策强硬化的呼声日高。

苏联的解体,促使英国政府对中国政局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了几种错误估计。第一种预测是,认为邓小平百年之后,中国一定会陷入四分五裂状态。英国外相赫德曾经说过:我们现在对香港政策要建立在对中国形势发展的这样估计之上。第二种估计是,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要依靠香港,中资企业

在香港力量很大,如果英国采取强硬政策,中国就要投鼠忌器,也许不会以强硬对强硬。

总之, 1991 年下半年从香港政治形势到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使英国和整个西方都增长了对华政治上进一步施加压力的倾向。英国政府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选择末代港督,以配合这个大气候的,贯彻英国对华强硬化政策,企图趁机谋取英国在港更多的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