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港澳国庆观礼团同胞一席谈

经过两年无数的风风雨雨,中英谈判的帷幕终于落下。 1984 年 9 月 26

日上午 10 点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两国谈判代表团举行了庄严的联合声明草签仪式。

中英联合声明是世界外交史上的一部杰作。它一问世,就博得了广泛而高度的赞誉。

国内各界人士纷纷发表谈话,欢迎中英联合声明。香港各界人士对这个协议的反应更热烈。

香港知名人士霍英东感慨他说,回想起邓小平主任曾让麦理浩爵士带给香港人一个口信,说“请投资者放心”,当时还不甚理解,如今看了协议, 很多人都放心了,对香港有了信心。展望前景,香港大有可为。

一位曾经对谈判有过一些非议的香港行政局非官守议员,代表全体非官守议员发表声明,认为协议内容“比许多人所期望的好得多”,全港人“对香港前途重获信心”,并能“继续维持香港繁荣和稳定”。

然而,正因为体现“一国两制”原则的联合声明太好了,所以人们更怕它有朝一日被抛弃。这种担心似乎有一些“根据”。目前在几百万港人里面, 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自 1949 年以来陆续从内地跑到香港居住的,他们对过去几十年中的“左”病是心有余悸的。

总之,港人怕变。中国政府透露未来对港“一国两制”政策之前,他们怕 1997 年以后“舞不能跳”,“股不能炒”,“马不能跑”;得悉中国的政策之后特别是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之后,他们怕在将来“煮熟了的鸭子”又会飞走。

有人断言,世界上还从来没有谁实行过“一国两制”,没有先例的事情是靠不住的。

邓小平非常理解这种怕“变”心理,所以他继续利用各种机会向大家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58—61 页。

中英联合声明草签几天后,北京举行了规模空前盛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5 周年庆典。香港各界的大批人士满怀喜悦地来到北京,参加国庆大典活动。

10 月 3 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港澳同胞国庆观礼团的全体成员。他十分欣喜他说:“你们这么多人回来观礼,我非常高兴,我看香港一定有希望。这次回来观礼的,各行各业各界人士都有,各种不同政治观点的人也都来了。这说明大家都赞成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赞成中英两国政府所达成的协议的内容。”①在谈话中,他再次表示,他愿意活到 1997 年, 亲眼看到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接下来,邓小平又谈起观礼代表们最关心的中国对香港政策(也包括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会不会“变”的问题。他笑着对大家说:“现在有些人就是担心我们这些人不在了,政策会变,感谢大家对我们这些老头子的信任。今天我要告诉大家,我们的政策不会变,谁也变不了。因为这些政策见效、对头,人民都拥护。既然是人民拥护,谁要变人民就会反对。”①

说到刚刚草签的中英联合声明,邓小平坚定地表示:“联合声明确定的内容肯定是不会变的。我们中央政府、中共中央即使在过去的动乱年代,在国际上说话也是算数的。讲信义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不是我们这一代才有的。”②

说话算数,信守若言,正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风度。中国是泱泱大国,礼仪之邦,讲究取信于民。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意思是说,治理一个国家,务必谨慎政事而取信于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了民族的优良传统,历来守信用。1949 年确定了维持香港现状的政策后,中共中央就始终不渝地加以执行,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极左思潮盛行之时,也不例外。

因此,邓小平告诉观礼团代表们:“我们在协议中说五十年不变,就是五十年不变。我们这一代不会变,下一代也不会变。到了五十年以后,大陆发展起来了,那时还会小里小气地处理这些问题吗?所以不要担心变,变不了。”③

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东西。从前的世界远不同于现在的世界。人是从猿变来的。但是,一般来讲,事物是越变越好,不会向坏的方向去变。这就意味着好的东西得到保留,差的、不合理的东西被淘汰。这就是变与不变之间的辩证关系。

邓小平是辩证法大师,谈到中国政府对香港政策时也透彻地论述了变与不变的关系。他对在座的同胞说:“再说变也并不都是坏事,有的变是好事, 问题是变什么。中国收回香港不就是一种变吗?所以不要笼统他说怕变。如果有什么要变,一定是变得更好,更有利于香港的繁荣和发展,而不会损害香港人的利益。”这种变是值得大家欢迎的。”①邓小平还提醒大家说,尽管中国政府相信自己、英国人和香港同胞会遵守中英联合声明,“但是应该想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72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72—76 页。

到,总会有些人不打算彻底执行”。他又提出:“要说变,人们议论的总是北京方面政策会不会变,没有想到其他方面会不会发生变。”他坚定地表示: “只要香港同胞团结起来,选择好的政治人物来管理香港,就不怕变,就可以防止乱。即使发生乱,也不会大,也容易解决。”②最后,邓小平向观礼团的同胞们说,协议签订后会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他但言:“将来会出现什么问题,我们也不清楚,但问题出现了我们会合情合理地处理。”③他衷心希望在座的同胞们根据这些意见,回去后向香港各行各业 500 万人做点解释工作。参加国庆观礼的香港同胞对邓小平的一席肺腑之言,感到既亲切又信服。回到香港后,他们又向其他同胞宣传了邓小平的这些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