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撤出香港的英军

进入 90 年代以后,驻港英军开始逐步撤离香港。

几年来,驻港英国海军已陆续卖出军舰,如巴基斯坦曾买走 6 艘,印尼

也买去了一些。至 1994 年下半年,驻港皇家海军只剩下 3 艘军舰。这 3 艘军

舰将服役至 1997 年 6 月 30 日,然后再出售,所得款项将由未来特区政府与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75 页。

英国军部按前者 75%、后者 25%的比例摊分。

英军驻赤柱炮台始于 1841 年。现在这个军营内的建筑物大部分于 1903 年兴建,驻守赤柱的是黑卫士兵团,共有 350 名单身士兵、300 个军人家庭及 20 名职员。1994 年 8 月 10 日傍晚,在黑卫士兵团第一营的号角手及风笛手的吹奏下,赤柱军营内的旗帜徐徐下降,驻守该营的黑卫士兵团陆续撤出。9 月 22 日,最后一批共 12 名士兵离开香港,从而结束了英军驻守赤柱炮台

143 年的历史。

1995 年,皇家香港军团被解散。皇家香港军团又名义勇军,于 1854 年 5

月成立,有近 1000 名成员,其中常规人员有 55 名,包括 10 名从英军惜调的正规军人,而其他人员均属志愿参加,有来自不同行业的人士,其中主要是华人。义勇军的编制约 4 个侦察连、1 个本地护卫连、1 个训练连和 1 个总部连,还有一支由 60 多名女成员组成的队伍,负责提供支援服务,此外,另有

一个少年领袖团,由约 300 名 14 至 17 岁的少男组成。皇家香港军团解散后, 它在香港跑马地的总部,以及各种军需物品,包括大批来福枪、轻机枪、手榴弹、 110 部吉普车及 1 辆可运载 40 至 50 人的军用卡车,均转赠予港府其他部门。

虽然中国人民解放军须到 1997 年 7 月 1 日才能进驻香港,但要为进驻早做准备。其中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就是要为未来的中国驻军商定好住的地方。在这个问题上也经历了一番波折,比如 1989 年后冒出了添马舰基地迁址风波。

中英联合联络小组经过长达 7 年的军事用地谈判,终于在 1994 年 6 月

30 日结束的第 29 轮全体会议上就军事用地移交问题达成全面协议。中英双

方同意将 14 幅军事用地在 1997 年 7 月 1 日移交给中国驻军作防务用途,井

将 25 幅军事用地在驻港英军毋须使用时交还港府。港府预计该 25 幅总面积

达 140 公顷的军事用地将带来高达 650 亿元收入。港府相信转为民用的军事

用地可兴建约 1.5 万个住宅单位,将有助于压抑楼价。

英方同意在 1997 年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的 14 幅军事用地,包括地价高昂的金钟威尔斯亲王军营,威尔斯亲王大厦将成为解放军驻港总部,其他市区用地还有尖沙咀枪会山军营、九龙塘的澳士本军营, 14 幅用地占地

总面积达 2750 公顷,其中 2263 公顷为青山练靶场,而余下的 13 幅用地,总

面积约有 485 公顷。军事用地协议是自中英联合联络小组成立以来,双方所曾达成的众多协议中最重要和最复杂的协议之一。联络小组中方首席代表郭丰民指出,中国政府在军事用地问题上的一贯态度是,首先满足防务军队的需要,同时要照顾香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994 年 8 月 15 日,在海陆空三军组成的仪仗队欢迎下,最后一任英国驻港三军司令邓守仁少将抵达添马舰威尔斯亲王大楼,举行就职仪式。他表示,会尽快认识香港的情况,并希望与中国保持接触,确保香港能平稳过渡。51 岁的邓守仁,是第 61 任,即最后一任驻港三军司令。令邓守仁最伤脑筋

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不断大幅减少驻港英军人数。英军驻港的人数到 1995

年初要大幅度下降约 6 成半,由 1994 年的 8000 人,减至 3000 人左右。

由于中英双方已就军事用地安排达成协议,以后的工作就是按协议进行详细规划。因此,最后一任英国驻港三军总司令的另一项重要使命,就是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司令员会面,并就香港军事用地及设施移交安排进一步具体磋商。在防务交接问题上,能否做到减少磨擦和误解,增强双方合

作,的确也是对中英两位司令的考验。

到 1996 年 8 月底为止,驻港英军人员共约 3250 人。8 月 29 日,英国驻港三军司令邓守仁公布了英军撤离香港和各种设施陆续关闭的计划和详细日程: 1996 年 8 月 30 日关闭第 50 香港修理厂,同年 9 月 15 日关闭驻港皇

家空军石岗基地,同年 12 月 14 日解散香港军事服务团,1997 年 4 月上旬关闭添马舰海军基地,5 月至 6 月间解散香港常规支援兵团、关闭九龙塘军营, 6 月 30 日关闭威尔斯亲王军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