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起炉灶”
彭定康政改方案抛出后,英国的对抗政策和姿态,迫使中国政府作出相应的反应,开始着手酝酿并实行一系列有力措施,以保证香港过渡期内平稳过渡。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的预备工作委员会,并分专题开展扎实的调查研究工作。
1992 年 10 月下旬,港督彭定康赴京会谈毫无结果。中共中央领导人意识到英方很可能在政改问题上与中国对抗下去;因此,中方必须表明自己的立场,准备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鲁平首先向新闻界透露了中方的立场和设想。10 月 23 日,鲁平对记者吹风说,如果彭定康完全不考虑我们的意见的话,那么无非到了时候,我们按照基本法的规定,来组成第一届的立法会,以及第一届的政府和司法机关。当香港《华侨日报》记者问,中方是否要另起炉灶、是什么炉灶时,鲁平回答说:这个问题不在我们。如果英方置基本法于不顾,根本不考虑衔接的问题,那他是要另起炉灶。因为已经有了炉灶——基本法摆在这里,没有必要另起炉灶。但是,如果英方的的确确要另起炉灶的话,那我们也要另起炉灶,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到 1997 年能够做到平稳过渡。①
英方所采取的立场,使中英在香港问题上面临严峻的形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专门会议,研究中英关系和香港问题,制定对策。会议文件指出,英方采取对抗方针,政治局的基本对策是:绝不妥协。中方要考虑全面的应付办法。如果彭定康一意孤行,最后必然使英方陷于被动局面。
12 月上旬,一位领导人在谈到香港问题时又指出:中央的态度是,一定要港英当局回到中英联合声明的轨道上来。否则,中方肯定另起炉灶。他说, 从各种情况分析,彭定康不顾一切推行他抛出的宪制方案,首先是想为个人树立威信,为其有朝一日重返英国政坛做准备,中方已向英方提出,如果英方不遵守联合声明,强行单于,我们肯定另起炉灶。我们要准备出现最坏的情况,但是,要争取通过多做工作,取得好结果。
根据中央决定和中英对抗形态的发展,国务院港澳办和其他有关部门加紧考虑如何在英方不合作情况下“另起炉灶”。1992 年 12 月 22 日,国务院港澳办主任鲁平在接见香港民建联访京团时,谈到了新的设想。他说,所谓 “另起炉灶”,只是针对首届特区政府的组成及立法会的选举方案而言,中方在 1997 年以前除了可能会考虑设立一个咨询委员会,听取港人对平稳过渡的意见,以研究平稳过渡问题外,绝对无意设立第二权力中心或影于政府。 1993 年 2 月上旬,鲁平和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在广州先后分 10
① 香港《文汇报》1992 年 10 月 24 日。
批会见并听取 37 位港事顾问关于香港政制及后过渡期其他事务的意见。一些港事顾问建议,中方一旦确定无法与英方合作,便应尽快成立一个组织,为特区首届政府作筹谋。这个组织除了处理政制问题外,还应同时处理涉及过渡期的其他问题,包括审批公约和专营权在 1997 年后是否继续有效,审核香港现有法律哪一些违反基本法等。这个组织只具有咨询性质。香港工商专业联会主席罗康瑞称这个组织为“负责政权移交的计划委员会”,希望这个委员会制定工作报告,在 1996 年交给届时已成立的特区筹备委员会决定及执行。2 月 7 日,新香港联盟创会会员罗德丞说,他也赞成尽快成立该委员会, 地点最好在香港,若英方不合作,可改在深圳。他认为,这个组织必须要有中方人士参与,因为处理过渡期工作是中方的“责任”,而并非干预。在会见过程中,鲁平和周南要求罗德丞返回香港后更详细地研究该组织的具体组成及功能。这次会晤港事顾问,为中方就“另起炉灶”问题进行决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彭定康于 1993 年 3 月 12 日公布政制方案,关闭了谈判的大门,促使中国迅速采纳港人的提议,在日后召开的第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宣布了“另起炉灶”的具体组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