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口下的屈辱条约

1839 年 9 月,林则徐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后,英国资产阶级舆论大哗。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地的工商人士纷纷上书外交大臣巴麦尊,要求英国政府对华采取强硬措施,以保证和扩展英国在华利益。伦敦“东印度与中国协会”在致巴麦尊的信中直言不讳地指出,对华鸦片贸易“是直接、间接经最高当局批准的”,此项贸易帮助英国获得了大量茶叶和生丝,并使英国在对华贸易中保持有利的出超地位。他们要求英政府强迫中国赔偿鸦片烟款并缔结商约,内容包括开放多口通商,协定关税,英国人在华享有治外法权等等。如果中国拒绝开放各口通商,则割取一个东部海岛,在岛上建立英国商馆。在华经营鸦片贸易的英国大商人查顿和义律也纷纷致信巴麦尊,建议派海军来华,强迫中国赔款,割让岛屿。这一切,都对英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839 年 10 月,未经英国议会讨论,巴麦尊便作出了侵华决定。他在 8 日给义律的回信中表示,英国政府已决定对中国用兵,远征军将于明年春天

① 佐佐木正哉编:《鸦片战争前中英交涉文书》第 218 页。

抵达中国海域,“远征军到达中国海域后,应即占据中国沿海某个岛屿,用作集结地和作战的基地。”1840 年 2 月 20 日,巴麦尊一天内发布了四道训令,除任命义律和懿律为侵华全权代表外,还对侵华事宜作了周密的部署。决定先“兵”后“礼”,用武力威胁中国政府屈服,然后北上谈判。并拟定了未来谈判的条文,其中包括折价赔偿被销毁的鸦片,开放广州、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将中国沿海一处或数处岛屿永久割让给英国,赔偿军费等。一个罪恶的阴谋已策划完毕。

林则徐不愧为清朝政府中有胆有识的官吏之一,在干净利落地处理完销烟事宜后,他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清醒地意识到英国人“惟利是图”, 对于鸦片被收缴“必不甘心”,一定会采取报复行动。因此,他率领广州水师提督关天培等将领整顿军队,修筑工事,增添大炮,认真备战。他还注意发挥群众的力量,积极倡导“民间自行团练,以保村庄”,号召“如英夷兵船一进内河,人人持刀杀之”。

1840 年 6 月,一支强大的英国远征军舰队到达中国,出现在澳门海面上。英军知道广州林则徐早有准备,便虚晃一枪,在实施了对珠江一带的封锁后, 挥师北上,去攻打浙江定海。定海总兵张朝发仓促应战,用米袋搭起的工事抵抗英炮的攻击,没有任何还手之力。一个拥有 2600 人军队、30 万人口、 500 平方公里的岛屿瞬间沦丧。7 月 5 日,定海失陷,张朝发英勇殉职。英军一路追击,7 月底抵达天津大沽口炮台,将军舰耀武扬威地开到了天朝皇帝的眼皮底下。

道光皇帝自虎门销烟以来,一直被来自四面八方的“捷报”所陶醉,以为“外夷”不堪一击,只需“示以声威”,便可将他们吓走。忽然听说兵临城下,顿时大惊失色,转而求助于开禁派。他一面调任两江总督伊里布为钦差大臣,受命调查英军内犯的原因,一面谕令驻保定的直隶总督倚善赶到天津,等候英国舰队到达后出面交涉。8 月 11 日,英军让琦善向清政府转交了

《帕麦斯顿子爵致中国皇帝钦定宰相书》,提出了赔偿被没收销毁的鸦片、割让岛屿、增开通商口岸等无理要求。琦善为了退兵,玩弄了一场“丢卒保车”的游戏,将一切“过失”归罪于林则徐。他在致英方的信函中声称:“上年钦差大臣林等查禁鸦片,未能仰体大皇帝大公至正之意,以致受人欺蒙, 措置失当。必当逐细查明,重治其罪。惟其事全在广州,此间无凭办理。贵统帅等应返掉南还听候钦差大臣驶往广州,秉公查办,定能代伸冤抑”。① 如此说来,林则徐正义的销烟行动竟成了错误之举,英国人反而蒙受了不白之冤。9 月上旬,义律见清政府已经屈服,北上的目的业已达到,估计短期内清朝皇帝也不可能接受英方的全部要求,再加上冬季马上就要来临,英国人无法在寒冷的白河口过冬,便同意将谈判改在广州进行,英舰也全部撤回了广州。

昏庸的道光皇帝见英军撤退,总算松了一口气,并把退兵的功劳算到了琦善的头上。同时连颁谕令,以“误国病民,办理不善”为由,革去林则徐钦差大臣的职务,并委派琦善为新任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宜”。 11 月底,倚善到达广州,中英谈判继续进行,义律为英方的全权代表。谈判依然围绕赔款和割让土地问题进行,中方拒绝了割让岛屿的要求,但同意赔偿英商损失 500 万元;而英方坚持要求赔款 700 万元,并开放广州、厦门和

① 佐佐木正哉编,《鸦片战争研究(资料篇)》第 13 页。

定海三口岸通商,英国人可在通商口岸居住并享有特权。 12 月 15 日,中

方再次作出让步,表示赔款可增至 600 万元,待英国交还定海后,除广州外再加一处通商口岸。但义律仍不满足,提出通商口岸必须在浙、闽或苏、闽再增设两处,只有答应以上条件,英国人才能撤军。道光皇帝得知英国人贪得无厌,得寸进尺,不由得龙颜大怒,拒绝了英国人提出的一切条件,并决定派兵前往广州听候调度。

义律在谈判桌上没有捞到便宜,便决定使用武力进行威胁。1341 年 1 月5 日,义律通知琦善,声明谈判破裂,日内即将动兵。7 日,1500 名英兵从穿鼻洋南面的一个沙湾登陆,在几名汉奸的带领下,用竹梯爬上后山,利用优势兵力,杀进了虎门前沿到达沙角炮台。在沙角炮台之战中,600 多名清兵在副将陈连升的率领下,用大刀长矛等原始武器,同装备精良的英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终因寡不敌众,大部分将士壮烈牺牲。

1841 年 1 月 18 日,琦善和代表鲍鹏同义律在穿鼻洋面的船上会晤,双方达成了割让香港的初步协议,这就是所谓的《穿鼻草约》。根据这一协议, 英军退出所占领的虎门沙角炮台和浙江定海,中方将香港岛让给英国人居住,但中国仍然保留在香港的征税权。这一初步协议后来一直被英国人当作合法占有香港的依据。然而,所谓的《穿鼻草约》,纯属子虚乌有,只不过是英国人的外交讹诈而已,企图以此瞒天过海是不堪一击的。首先,这只是琦善和义律的私下交易,上面甚至没有双方的签名和印章。中国政府既不知晓,也没有正式批准,就连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也未收到草约文本,只是从英国报纸刊登的义律对在华英侨的公告中得知此事的。其次,琦善本人也否认将香港一地割让给英国,只是“代为奏恳”,有待于皇帝的批示。最后, 容许在香港居住与割让香港亦不能等同。因此,这一凭证是无法为侵略者开脱罪责的。

1841 年 1 月 24 日,英军统帅帕麦下令占领香港岛。次日清晨 8 时许, 英军在今天的上环水坑口附近登陆。对此,英舰“硫磺”号舰长爱德华·贝尔彻做了如下记载:“作为真正的首批占领者,我们在占领峰上(英国侵略者为纪念武装占领香港而命名,今上环水坑口街附近的大宣地)为女王陛下的健康三次干杯。舰队于 26 日到达,海军陆战队登陆,在我们的驻地升起英国国旗。司令官帕麦爵士在舰队其他军官的陪同下,在陆战队施放的礼炮和各军舰的隆隆札炮声中,正式占领该岛。”①

消息传到京城,道光皇帝龙颜大怒,大骂琦善“不知是何肺腑,如此辜恩负国,实属丧尽夭良”。并颁发上谕,将畸善革职锁拿,押解进京,家产查抄入宫。义律的命运也好不了多少,他满

以为自己为英国立了一大功,谁知当消息传到英国时,外交大臣

巴麦尊也暴跳如雷,认为义律要价太低,亦“有负皇命”。他责备义律索取的 600 万元鸦片赔款数额太少,没有充分使用“本来就是派了去供你支配的武装力量,在未达到全部要求时就接受这些条件”。巴麦尊对于义律放弃对舟山占领尤为不满,命令其重新占领舟山。巴麦尊还认为,义律所谓的对香港的割让,其实并无保证,“条约”上既没有加盖关防章,也没有玉玺印,英国并没拥有对香港的主权。鉴于义律的过失,已不能再承担国家赋予的重任,

① 贝尔彻,《环球旅行记》第 2 卷,第 147—148 页,1843 年伦敦出版。

5 月 3 日,义律被解职,接替他的是璞鼎查。

璞鼎查原为英属殖民地印度信德省行政长官,曾参加过侵略阿富汗的战争,来华前已在亚洲活动了 30 余年。作为一名老殖民

主义者,他信奉武力至上的原则,决定对华采取更为强硬的政策。1841 年 8 月到任后,他立即统兵 3000 人,率战舰数十艘,大举北犯。从 8 月至

10 月,先后攻克了厦门、定海、镇海、宁波,1842 年 6 月进犯吴泄口,7 月攻下镇江,8 月直逼南京。他在致巴麦尊的信中,得意洋洋地写道:“现在剩下的事,就是女工陛下宣布哪些中国港口和海域将并入女王陛下的版图了。”①

软弱的清朝政府被英国的炮舰凶焰吓破了胆,道光皇帝急愉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向侵略者屈膝议和,并授予“便宜行事,不 为遥制”的全权。1842 年 8 月 29 日,在停泊在长江江面上的英舰“皋华丽”号上,中国被迫签订了

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条约共有 13 款,主要内容有:割让香港,开放广

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赔款 2100 万两银元;中国的海关税率由中英两国协定;英国商人在各通商口岸和中国商人自由贸易,不加任何限定。历史不会忘记,这一条约的签订,已是英国强行占领香港 1 年零

7 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西方打开,中国人民的财富被侵略者无耻地掠夺,香港的百余年沧桑史也由此开始。

① 1841 年 8 月 12 日璞鼎查“通告”,载《中国丛报》第 10 卷第 8 期,第 47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