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对撒切尔夫人说:主权不容讨论!

9 月 24 日上午 9 点,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撒切尔夫人。中方陪同会见的有外交部长黄华、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中国驻英大使柯华。英方陪同会见的有香港总督尤德、首相首席私人秘书巴特勒、驻华大使柯利达。会谈原定时间为一个半小时,但实际上整整延长了 50 分钟,足见双方较量的激烈程度。

撒切尔夫人知道这次会谈最为关键,早早就做好了准备,提前来到了人民大会堂。

她穿的是一身蓝底红点的丝质西装套裙,脚蹬一双黑色高跟鞋,手提一只黑色手袋,脖子上挂着一条珍珠项链,显得高贵动人。

撒切尔夫人首先来到大会堂的新疆厅。周恩来的遗孀邓颖超已经在门口仁立恭迎。首相与邓颖超亲切握手,同时又献上了一束美丽的鲜花,5 年前作为保守党领袖访华时,撒切尔夫人曾经与邓颖超相见。此次重逢,两人谈得十分高兴。

从新疆厅告别邓颖超后,撒切尔夫人就向福建厅走来。那将是与邓小平会谈的地方。但是,与邓颖超早早在门口迎候的情形不同的是,在福建厅的门前迟迟看不到邓小平的身影。直到首相快走到门口时,大门才缓缓打开。中国这位智勇双全的人物邓小平笑容可掬地走过来,与撒切尔夫人握手。

在会谈大厅落座后,撤切尔夫人向主人寒暄道,“我听说你刚从外地回来,一路辛苦了。 ”

邓小平回答说:“我陪同朝鲜的金日成主席去了一趟四川。 ”

会谈开始时,两位领导人先聊了一下轻松的话题。他们说起了在伦敦住了几十年的马克思。撒切尔夫人说,马克思写了一部《资本论》,可他恰恰最缺资本!

会谈进入正题后,英国首相如同前一天与中国总理会谈那样,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摆出强硬姿态,打出“三个条约有效”和“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离不开英国”这两张牌,坚持三个条约必须遵守。她恐吓邓小平说,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就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要想继续维持香港的繁荣, 就必须继续由英国来管治它。所以,任何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解决方案,必须以继续维持英国对它的管治为前提。

面对英国首相的挑战,邓小平寸步不让,表现得更为强硬而且讲话更加有理有据。他首先指出,这次谈判,除了要解决香港回归中国问题之外,还要磋商解决另外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 1997 年后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 继续保持它的繁荣;另一个是中英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1997 年的 15 年中不出大的波动。简单地讲,实际上这三大问题就是 1997 问题、1997 后问题和 1997 前问题。这些才是中英关于香港前途问题谈判的完整议题。

说到香港的主权归属问题时,邓小平毫不含糊地指出:“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他讲,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① 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在此,邓小平重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不承认 19 世纪三个不平等条约的一贯立场。因此,虽然他把主权问题作为谈判的三大问题之一,实际上英方只能在这个问题上认同中国政府的立场,无需进行什么讨论。

邓小平告诉撒切尔夫人,收回香港,是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意愿。他强调,如果 1997 年不收回香港,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无法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 ②这样的政府和领导人就应该自动退出政治舞台。然而,邓小平是彻底的爱国主义者,他决不做李鸿章。相反,他要代表全国人民的心愿,完成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历史使命。

邓小平对撒切尔夫人说,在不迟于一二年的时间内,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的决策。“中国宣布这个决策,从大的方面来讲,对英国也是有利的,因为这意味着届时英国将彻底地结束殖民统治时代,在世界公论面前会得到好评。”③所以,他劝英国政府应该赞成中国的这个决策,以便与中国合作,共同来处理好香港问题。

针对撒切尔夫人关于香港的繁荣离不开英国管理的观点,邓小平说:“保持香港的繁荣,我们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但这不是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之下才能实现。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 ” ①这些政策的主要特点,就是基本上保持这个地区政治、经济制度现状。他告诉撒切尔夫人, 之所以中国还要等一二年才正式宣布收回香港,是希望在这段时间里同香港各界人士广泛交换意见,听取英国政府对我们提出的建议,以便制定我们在15 年中和 15 年后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应该是香港人民、在香港的其他投资者首先是英国都能够接受的,因为对各方面都有好处。邓小平还指出, 中国不把四化建设能否实现放在香港是否繁荣上。他认为,如果香港不能继续保持繁荣,会影响中国的四化建设,但是在程度上并不像一些人估计的那么大。

中国宣布 1997 年收回香港,香港会不会发生波动?邓小平回答:小波动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2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2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3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3 页。

不可避免,“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②他还告诉英国首相,中国政府在做出这个决策时,各种可能都估计到了,“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③ 邓小平说,他所担心的就是今后 15 年如何过渡好,担心在这个时期中会出现很大的混乱,而且这些混乱是人为的。制造混乱的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但主要的是英国人。他希望从撒切尔夫人这次访问开始,两国官员讨论如何避免这种混乱。撒切尔夫人这时打断邓小平的话说,严重的波动将不会是由英国人造成

的。但如果中国进行干涉,那么世界就会知道怎么一回事了。

这场激烈交锋过后,两位领导人商量起会谈公报问题。此时,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和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走到旁边准备起草这份公报。

邓小平建议这次与英国首相的会谈能达成这样一个协议,“即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前提是一九九七年中国收回香港, 在这个基础上磋商解决今后十五年怎样过渡得好以及十五年以后香港怎么办的问题”。①

但是,撒切尔夫人坚决不同意邓小平的这个建议,特别是拒绝以 1997 年中国收回香港为前提。

经过一阵争执,双方同意发表一个不做任何实质性承诺的会谈公报。 会谈结束后,撒切尔夫人显然仍然被邓小平上述极其坚定而严密的话所

震撼着,以至于神思恍惚,在大会堂门外的台阶上摔了一跤。

英国女首相这一跤引起了敏感的舆论界的浓厚兴趣。记者针对这个细节,充分施展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有人评论说,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的会谈针锋相对。铁娘子碰了硬钉子, 受挫折极深,内心如翻江倒海,以致于神情恍惚。

一位深知铁娘子和邓小平性格的记者分析道:撒切尔夫人锋芒毕露,邓小平绵中寓针。尽管撒切尔夫人受丘吉尔影响极深,尽管她坚持“鲜明的传统保守主义哲学和强硬的经济政策”,但在邓的面前,她毕竟还年轻。

记者是善于观察和分析的,虽然他们的评论想象和推测的色彩浓重,但聪明深刻的想象和分析是接近事情的实质的。撒切尔夫人没想到邓小平在香港主权问题上的立场会那么坚定,毫无通融余地。她心中不由得充满失望和痛苦。

英国首相没有想到邓小平如此强硬。回去之后撒切尔夫人私下对驻华大使柯利达说,哎唷, 邓小平真残酷啊!

下午,撒切尔夫人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在向记者宣读声明时,她的声音一时变得嘶哑,但她仍然坚持念完全文只有 83 字的声明。

在这个记者招待会上,铁娘子把由于与邓小平会谈受挫而憋足的火,向记者们发泄出来。她对一位手忙脚乱的英国记者大加嘲弄,对香港和另外一些记者的提问置之不理,而且横挑提问者的毛病,使招待会不欢而散。

②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4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4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4—15 页。

撒切尔夫人把心中的火发在了无辜的记者身上,然而记者也不是好惹的。他们对铁娘子口诛笔伐,奋起还击。在英国的报纸上,也有毫不留情地批评她的文章。文章讽刺说:她缺乏打动普通人的本领,麻木而迟钝,却不肯放过任何显示不饶人作风的机会;她像一个狂热的斗牛士一样,她冷漠而强硬,但是她笨拙得像那头她逗引的牛一样,赢得喝采声。有的记者还教训说:北京之行充分暴露了她的弱点,她需要先磨掉一些锋芒,才能成为合格的政治家。

撒切尔夫人并没有被邓小平说服。她认为中国人对资本主义的法律条件和政治条件了解大少。因此,她觉得“需要慢慢地、彻底地开导他们”,让中国领导人知道要保持香港繁荣和稳定,应该怎么办。

这位首相还认为,虽然她没有完全达到自己的预定目的,但她使邓小平同意发表一个简短声明,即“双方本着维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的共同目的, 同意在这次访问后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商谈”。①这个声明没有把中国要收回香港作为谈判的前提写进去。

正如人们先前所预料的那样,撒切尔夫人带着一只准备装中英关于香港“新约”的篮子来到北京,结果又拎着空篮匆匆离去。中国领导人不是李鸿章,铁娘子以“新约”续“旧约”的幻想,注定要彻底破灭。

① 《人民日报》1982 年 9 月 2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