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被占与火烧圆明园

九龙半岛位于新安县大陆部分的南端,它与狮子山、笔架山等横开列嶂, 是高山地带的外缘。九龙半岛的岬角尖沙咀隔着宽约 1.5 公里的海面,与香港岛的中环和湾仔相望,好似大陆伸出的一只手,要去拥抱对岸的港岛。九龙半岛和香港岛之间是世界上少有的天然深水良港,宽 1.5—9.6 公里,面积

为 5200 公顷,可供巨轮自由来往停泊。海港四周群山拱卫,东面入口鲤鱼门地势狭窄,可阻挡波浪;西面入口急水门有大屿山及一些星罗棋布的小岛屿, 可减缓风浪,使整个海港成为巨大的袋式避风良港。

说起“九龙”岛的名称,还有一番不寻常的来历。一般人认为得名于半

① 徐广绪:《思补斋自订年谱》,载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第 194

页,1979 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按:吗咕即商人,沙门即仆役。

岛上的九龙岭。可是九龙岭也仅为一岭,何以称为“九龙”?即使再加上东山、观音山、慈云山、鸡胸山、狮子山、笔架山、鹰巢山,也只有八岭,“九”从何来?据说南宋未年,在元军的紧逼下,小皇帝赵昺逃至这里。赵昺观看地势,只见周围有八座山峰,郁郁葱葱,甚有气势,便随口说道:“每山一龙,八座山正好八条龙。”大臣陆秀夫附和道:“陛下贵为天子,也是一龙。”赵昺点头称是,便命名此地为“九龙”。

历史上,九龙半岛属于“官富场”辖地,南宋政府曾派官员在此管理盐政,井由军队驻守“官富寨”“1370 年,明太祖朱元漳在此设“官寨巡检司”,辖地包括现今整个香港地区和深圳东部。清代初年,政府仍在这里设立炮台, 重兵把守。

英国人对这个优良的海港图谋已久,鸦片战争期间,英国鸦片商不断鼓吹占领九龙半岛。如前所述,早在 1841 年义律就曾向倚善要求同时割让香港岛和尖沙咀,只是由于时机不成熟,才将割占九龙的问题暂时搁置。1847 年, 英国远征舰队司令西马糜各里到达香港后,又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占领九龙的问题,他在给英国政府的报告中说:“我认为占领九龙半岛乃是必要的。一是防止它落人另一个外国政府之手,二是它对日益成长的香港社会可提供安全的保证和必须的供应。还有一个必须占领九龙半岛的理由是,在飓风季节, 它是我们船只安全所必不可少的唯一避风港。这个极其重要的占领,我们一刻也不能忽略。”①

1854 年 7 月,广东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天地会起义。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

里,起义军便攻克了 40 余座府州县城,同年 8 月,与港岛只有一水之隔的九龙城寨,也一度被罗亚领导的惠州起义军攻占。两年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克广州,袭九龙,如入无人之境。腐朽没落的清政府被内优外患搞得首尾不顾,焦头烂额。英国人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夺占九龙半岛随之提上了议事日程。

英军将领关于尽快占领九龙半岛的建议在 1858 年得到了英国政府的首肯。6 月,英国外交大臣马姆斯伯里命令驻华全权代表额尔金要抓住一切机会,从中国政府手中割占九龙鲫角和附近的岛屿昂船州,至少要割占九龙。英国人加快了侵略的步伐。更为可耻的是,九龙尚在中国人的手中,英国军队便开始讨论如何分配和使用它的问题了。侵华海军司令贺伯首先表示,由于九龙水深地宽,可以成为船舶修理厂的最佳选址,还可利用其优美的环境建造一座海军医院。陆军司令则提出,九龙地势平坦,气候良好,更加适合陆军驻扎。

在英国殖民地部的档案中,至今依然保存着一份 1859 年 6 月 6 日香港辅政司官员马撒尔受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的委托,撰写的一份备忘录。这份历史文件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为了侵占中国领土,殖民主义者是怎样处心积虑地编造侵略借口的。

马撒尔在备忘录中是这样分析的:

  1. 对香港的好处:首先是可以防止其他强国占领九龙。其次是便于对香港港口的管辖。把九龙半岛变成香港的一部分,该海港就成为香港的领海, 就能使用英国法律。再次,尖沙咀一带暴力行为正在增加,为了维护香港地区及其邻近地区的和平与良好秩序,占领该半岛是极端必要的。此外,香港

① 贺弘景:《香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第 66—67 页,1994 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城市发展过快,拥挤不堪,占领九龙后可以为香港居民提供方便的设施,井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通过出售九龙的土地,香港地区的收入也将大力增加。

  1. 中国人的得失:他们在九龙没有权威,估计他们从那里得不到税收。九龙的土地对他们没有价值。如果该地导致他们与其他国家或无法无天的外国匪徒发生冲突,英国的占领将会增加九龙清朝官员的实力,避免 1854 年8月的事件重演。

  2. 占领土地的范围:马姆斯伯里的信件指定为九龙呷角和昂船州。九龙城和九龙炮台不包括在内。

  3. 给中国政府的补偿:该地对中国不仅是没有价值的,而且是碍事的和危险的。只须偿付一笔最小的款项,就可以成为合法的补偿。

对于采取什么方式占领九龙,英国政府内部是有分歧的。由于担心对九龙的直接军事占领会引起清朝政府的激烈反应,危及到英国在广州和香港的商业贸易,因此,决定先采取租借的方式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伺机占而有之。

1860 年 3 月 18 日,迫不及待的英国军队在克灵顿中将的率领下,强行在九龙半岛的岬角——尖沙咀一带登陆,对九龙实施了实际占领。为了掩饰自己的强盗行为,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在 20 日匆匆从香港赶到广州,会见两广总督劳崇光,并将早已起草好的外交照会交给了对方。巴夏礼在照会中宣称,九龙半岛已成为附近地区强盗和逃犯出没与藏身之地,香港英国当局曾多次敦促九龙司巡检清除这些危险分子,但没有任何成效。这种混乱局面给英国的利益和港岛治安带来了麻烦,中国政府只能用两种办法中的一种来解决问题,或派遣官员和军队前往该地去驱逐坏人并在该地区长期驻扎一支强大的部队,或在九龙划出一条边界,界内的部分割让给英国政府。在采取永久性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之前,英国要租借这块地方。

在巴夏礼为劳崇光指出的两条路中,第一条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为英军已经占领了九龙,是根本不可能再退出的。剩下的一条路就是将九龙租给英国人。当时的广州还在英法联军的占领下,身为清朝两广总督的劳崇光被英国人的嚣张气焰吓破了胆,完全成为英法联军管制委员会操纵下的傀儡,对侵略者的旨意唯命是从,竟于当天就匆拟复信,擅自允许英国租借九龙的部分地区,真是昏庸荒唐到了极点。就连英国人也为轻而易举到手的胜利感到困惑,陆军大臣赫伯特发表评论说:“中国人真是一个奇怪的民族。” 然而,这位将军所不了解的是劳崇光并不能代表中国人,他只是中国人的败类。

3 月 21 日,巴夏礼和劳崇光在拟好的租约上签字盖章。根据这一协定, 九龙半岛南部,包括昂船州在内,租借给英国;英国每年向中国地方当局交纳租银 500 两;只要英国政府按时交纳租金,中国政府便不得要求归还上述土地。仅用了一天的时间,英国人便将对九龙的武装占领变成了“合法的租用”。但是这毕竟只是巴夏礼与清朝一地方官员签订的协约,并未得到清朝政府的许可,因此,英国人决定采取更为强硬的手段正式割占九龙。

1860 年春季,英国政府再次任命额尔金为全权大臣,前往中国用武力解决换约问题。7 月,外交大臣罗素在发给额尔金的信中指示说:“女王陛下政府获悉,巴夏礼先生已为她从中国当局获得九龙半岛的永租权。尽管知道租借会带来眼前的利益,在全面考虑之后,女王陛下政府认为,他们应该取得九龙半岛的完全割让,这是非常称心如意的事情。为此我训令阁下,要竭

力实现这一目标。”①额尔金遵照英国女王的旨意,率兵北上。8 月,英法联军第二次攻陷塘沾、大沽和天津,10 月,英军在京郊通县八里桥击溃了清军主力,进入了北京。

10 月 6 日,英法联军抵达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圆明园是由圆明园、畅春园和万春园三园组成的,所以又称圆明三园。此外,它周围还有许多属园。这些以圆明三园为中心的园林建筑,东起近春园,西到香山一带,连绵 20

华里,总面积有 5000 多亩。它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景胜,还创造性地移植和再造了西方园林建筑,真可谓是集中外园林艺术之大成。园内还珍藏着无数的黄金珠宝、丰富的历代典籍和极为罕见的古代文物,堪称人类文化的一座宝库。进园之前,联军司令官下达了“自由抢劫”指令,侵略者们争先恐后地破门而入,对这座举世闻名的园林杰作进行了疯狂和野蛮的摧残破坏。

据当时在场的英国《泰晤士报》记者报道,面对数不胜数且价值连城的各种珠主,侵略者们简直不知该如何选择,“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金子丢了银子,为了镶有珠玉的钟表和宝石又丢掉了金子”,“每个人都不愿放弃这个特权,纵情肆意,予取予携,手忙脚乱,混乱不堪。”从将军到士兵,每个人都囊中饱满,不堪负重。这座历史名园就这样毁于一旦。

为了逃避国际舆论的谴责,掩盖自己的野蛮行径,在英国首相巴麦尊的批准下,联军在圆明园放了一把大火,将其“夷为平地”。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滚滚浓烟覆盖了整个北京城。当时,法国杰出的作家维克多·雨果曾经愤怒地谴责道:“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宝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那里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主。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这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口袋,另一个装满了钱柜,然后勾肩搭背,眉开眼笑地回了欧洲。”“这两个强盗分别叫作法兰西和英吉利。”

面对灭绝人性的强盗,清朝统治者惊恐万状,咸丰皇帝早已逃往热河避难。只留下他的六弟,人称“鬼子六”的恭亲王奕与洋人议和。奕沂在清廷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是一位老道的行家,但见了洋人,却吓得不敢靠近。他带着键锐营、火器营的数名官兵进城试探虚实,清兵们听说城内有洋人, 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抱头鼠窜而去。奕忻则“登高瞭望,见火光至今未熄, 痛心惨目,所不忍言”。但他却不敢做一丝一毫的抵抗,理由是“如派兵阻拦,必于城内宫殿拆除,以逞其强”,他所能做的只是向洋人求和。 10 月

15 日,奕分别照会英、法全权大使额尔金和葛罗,询问“何时换约”?而侵略者却迟迟不作答复。一直等到第三天,才接到两国照会,英军索取“赔恤金”30 万两,法军索取 20 万两,赔偿军费各 800 万两,并指定在当月 20

日复照、 22 日付银、 23 日换约。

奕沂按规定的时间回复了照会,交付 50 万两白银,但换约一事却未能如期举行,问题在于趁交换《天津条约》和签订《北京条约》的机会,英国人根据政府的训令,提出要废除“劳崇光与巴夏礼协定”,在《北京条约》中增添了“广东九龙司地方,并归英属香港界内”的条款。清政府这才知道, 南九龙早已被劳崇光私自租给了英国人,奕沂惟恐皇帝发怒,得罪了洋人,

① 《罗素致额尔金密函》1860 年 7 月 9 日,英国外交部档案,F.O.881/933。

便向咸丰解释说:“惟其地方与香港毗连,系海口余地,非内地要隘可比。” 在他眼中,既然劳崇光已将九龙司租给英国,就和割让无异,九龙乃无用之地,给了洋人也无妨。面对咄咄逼人的侵略者和一群极力劝降的无能官吏, 咸丰皇帝只得“恩准”。10 月 24 日、25 日,清政府被迫在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条约》上签字。该条约进一步扩大了英国在华权益,其中第六款规定将九龙司一区(即南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

正式割让九龙半岛的仪式于 1861 年 1 月 19 日在九龙的尖沙咀举行。英国港督罗便臣、全权大使额尔金和驻广州领事巴夏礼都出席了这一仪式,清朝政府的 4 名广东地方官员也应邀出席。仪式开始后,由巴夏礼将一个装有九龙泥土的口袋递给中国代表,再由中国人将这袋泥土“授与”香港总督罗便臣,九龙的正式交割就这样完成了。在英国侵略者的刺刀下,九龙终于走完了由被强占变成强租,最后又由被强租变成割让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