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一国两制”的构想不仅尊重了台港澳的实际,同时也尊重了中国大陆的实际。邓小平所说的“‘一国两制’是从中国实际提出的”这句话中的“中国”自然包括了中国大陆。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就是要立足于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经过 20 几年的徘徊、摸索,终于认识到中国最大的政治问题是要解决一个“穷”字。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该能使中国尽快摆脱贫穷,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一个“穷”字曾困扰了整整一个近代
② 霍英东:《中国现代化与香港“九七”》,《新华文摘》1996 年第 1 期。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84 页。
中国,甚至困扰着现代中国。由于贫穷,导致虚弱,于是便受人欺负;由于穷,总是激起争夺生存条件和生存空间的斗争,于是便乱,造成政治无序, 社会动荡;由于穷,教育、文化、科技便落后,于是便愚,民智难开,非理性的行为更易发生⋯⋯。穷是中国一切政治问题的总根源。这一认识来得何其不易呀!又何等重要啊!中国共产党曾为解决这个贫穷问题做出了巨大努力,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是直到 70 年代末以前,这个问题未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这是一个战略性的转折,是历史性的飞跃。实现四个现代化,振兴中华,成了全民族的共同心愿和目标。为此,必须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实现全民族的大团结。如果继续分裂、对峙,只能是分散全民族的力量;如果诉诸武力,兵戎相见,又会虚耗国力,于国于民都不利。更为重要的是,要使中国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步伐,早日繁荣富强起来,就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引进外资,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而香港、澳门以及台湾在这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特殊地位。它们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联成一体,而且本身发展得也比较快,可以起到社会主义中国同资本主义世界进行经济技术交流的通道和桥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就拿香港来说,正如爱国人士霍英东先生讲的。“在中国新一轮追求现代化的努力中,香港不仅为内地提供资金、技术、设备、人才和国际信息,而且成为大陆与国际接轨的枢纽,特别是成为: 000 多万华人与大陆交往的主要关口。而这数千万海外华人据说掌握着 2 万亿美元的资产,这比目前中国大陆的国家总资产大约高四五倍。”①由此可见,实行“一国两制”可以使台、港、澳地区充分发挥现有的优势,为祖国的繁荣作出贡献。
中国大陆进行现代化建设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基础的,而“一国两制” 的构想完全尊重了这一实际。邓小平曾明确阐述了四项基本原则和“一国两制”的关系,“我们对香港、澳门、台湾的政策,也是在国家主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的,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谁能够制定这样的政策?没有哪个人有这个胆识,哪一个党派都不行。”因为制定这样的政策“没有一点胆略是不行的。这个胆略是要有基础的,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才制定‘一国两制’的政策,才可以允许两种制度存在。”而允许两种制度存在,“没有点勇气是不行的,这个勇气来自人民的拥护,人民拥护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领导。”②由此可见,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不能离开四项基本原则这一客观实际的。而这一客观实际也决定了“一国”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或者说,“一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允许另一种制度,即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定地区合法存在,而且可以保持 50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变。然而,港、澳、台地区的现行制度
50 年不变,是以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变为前提的。“中国要是改变了社会主义制度,改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的 50 年不变也就没有了根基,“香港的繁荣和稳定也会吹的”。
① 《新华文摘》1996 年第 1 期,第 15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17 页。
因此,“要真正做到五十年不变,五十年以后也不变,就要大陆这个社会主义制度不变。”①总而言之,“一国两制”政策若不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结合,若放弃了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复存在,也就无“两制”可言,中国共产党和大陆人民也不会答应,和平统一也就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