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界典型会计模式的基本特征1.美国模式:股东导向

股份有限公司是现代美国企业的典型组织形式。发达的证券市场,使得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达到了相当的程度。一个公司可以有成千上万的股东,且可以遍布世界各地。因此,大部分股东不可能直接参与公司管理。然

而,作为股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却非常关心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了解其投资的安全性和盈利性,从而帮助其投资决策。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股东所需的财务信息只能由会计提供。因此,会计的首要服务对象就是股东。

美国的会计政策是由会计职业团体制订并经证券交易委员会等权威机构确认的“公认会计原则”体现出来的。公认会计原则是一系列为人们广泛接受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及与此有关的各种陈述的总和。它具有以下特点: 1)实践性。公认会计原则是人们从丰富的会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不是根据抽象的理论推演而得的,具有广泛的实践基础。 2)公认性。公认会计原则不具有强制性,它之所以能得到普遍应用,是因为全社会的公认。3)变动性。随着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的发展变化和会计实践的演进,会计准则不断地推陈出新。

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是由权威的会计职业机构制订,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公布的。1939~1959 年,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下设的会计程序委员会,先后公布了 51 个《会计研究公告》,但对会计实践无任何约束力。1959~ 1972 年,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决定对财务报表进行专门研究,并成立了“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取代原会计程序委员会的职责。它先后公布了31 份《会计原则委员会意见书》。这些《意见书》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对

会计实务仍无约束力。 1972 年,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取代会计原则委员会。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是一个得到注册并为公共会计师协会承认的独立的民间机构。它所公布的会计准则,也得到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承认。自其成立至今,已公布了 100 余项《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会计程序委员会发布的《会计研究公告》和会计原则委员会发布的《会计原则委员会意见书》中至今未有被修正或取代的内容,它们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构成了美国现有公认会计原则的总体。这些文件事实上确定了会计实务中各种可以得到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何者可用何者不可用,决定了美国会计政策的基本特征。

美国会计的发展是产权资本分散化、证券市场高度规范化、企业交易关系复杂化及大量跨国经营等诸多因素促成的。美国会计模式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主要表现在四大方面:会计规范的准则化;由民间会计职业组织制订会计准则;对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并以此作为制订会计准则之基础;坚持以本国实践为基础提出课题,并紧密结合本国会计的历史和社会新要求之现实,独立地、创造性地发展本国会计,影响国际会计发展。但是, 美国会计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遭遇了一些挫折,其主要表现是:会计准则数量过多,内容过于庞杂;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因事实上受到证券交易委员会、财务会计基金会理事会等的深重影响,不可能完全“独立”;以会计概念结构为基础制订会计准则,使会计准则趋于概念化,不切合实际等。

自六七十年代以来,美国会计发展越来越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自 70 年代中后期以来,行政干预和立法、司法影响日趋加深。在诸如通货膨胀会计、石油天然气会计等准则的制订上,证券交易委员会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生了意见分歧,最终都以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妥协让步直至不得不修改已发布的准则为解决办法。证券交易委员会在这些准则的制订过程中,不顾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意见,独自发表《会计程序说明》,并指定企业必须照此执行。这表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意欲按照统一的“概

念结构”,大权独揽,“就会计论会计”地制订准则的局面已被打破。为了鼓励投资,美国于 1962 年修改所得税法,规定在计算联邦所得税时,应减征机器设备等的投资额的 7%,后又上升为 10%。关于投资减税的会计处理, 企业界主张把它什入本期利润。而当时的会计原则委员会的第 2 号意见书表

示,减税额不应计入本期利润。然而,会计原则委员会第 4 号意见书改变了原有立场,表示无论哪种方法都可以采用。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企业界通过影响国会,使国会作出明文规定:企业财务会计上的处理方法应由企业自由选择。与此同时,司法机关也同样对会计产生着日益深重的影响。比如, 1968 年,美国一家股份公司在公布其财务状况时,根据公认会计原则,注释中没有详细列出有价证券的种类和数额,因此引起诉讼。审判结果是,要求在会引起重大误解时必须主动地开列有价证券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