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帮裁缝

宁波有句民谚:“红帮裁缝出奉化,本帮裁缝出常熟。”这里所说的“红帮”和“本帮”分别为我国制作西装和中装行业中的杰出代表。以制作西装闻名中外的红帮裁缝,已享有近百年的信誉,作为服饰文化的一朵奇葩,一直深受各界人士的青睐。

宁波自古就是著名的港口城市,贸易发达,向有“无宁不成市”之说。红帮裁缝是宁波人精明能干,善于经商的一个缩影。早期的服装从业者,大都是些亦工亦农的乡镇居民。当时,他们以制作军服为主,兼以在本地经营一些小作坊。晚清时,由于战乱和贫困等原因,奉化乡镇外出谋生的人很多。他们背井离乡,走南闯北,甚至去哈尔滨、海参威、日本、香港,有不少人就在那里学习西式服装的制作工艺。据说,当时有个叫马连升的奉化人,在海参威 3 年,学会了俄国人的一套西装制作工艺,后来回乡探亲,在家乡传授技艺,播下了制作西服的种子。适逢当时军队交替较多,军服更换频繁, 促进了服装制作的发展。20 年代时,奉化乡间从事裁缝手艺的人家,约占三分之一。这为红帮裁缝异军突起,独占鳌头,打下坚实的基础。

“红帮裁缝”的来历,民间还有这样一种解释。29——30 年代,上海居住着大批来自欧美的外国人,这些蓝眼睛、红头发的外国人,被人戏谑地称为“红毛人”,而那些专为红毛人做时装的裁缝就被称为“红帮裁缝”。

宁波人历来善于经商,心灵手巧,他们曾以剪刀、厨刀、刨刀为谋生手段而名闻沪地。当时上海为外国人制作西装的以奉化人、鄞县人居多,而且做工精致名声颇大,天长日久,逐渐形成一支名闻遐迩的红帮裁缝队伍。

据有关资料表明,旧时上海大马路(今南京路)开设 8 家西服店中,有

5 家为奉化人所独开,以后发展到近 50 家,形成了奉帮裁缝独占十里洋场的

强大势头。曾以京剧“四大旦”、“四小旦”命名的 8 名著名裁缝技师中,

奉化人跻身 5 名,其余 3 名为鄞县人。由此可见宁波人在上海滩西装行业的地位何等显赫。难怪当时上海滩簧曾盛传“西装要穿培罗蒙,大衣要买王兴赐”之说。红帮裁缝的“罗派”,即俄国式西装,向以工艺精湛著称,具有“奶胸舒展、肩头平服、束腰得体”、穿着壮美的效果。由于旧中国洋行买办众多,一些就职人员、富豪子弟以着西装为时尚,使西装势在民众中流行起来,从而改变了中式衫裤,长袍马褂一统天下的局面。

需要说明的是,曾有人认为“红帮”应正名为“奉帮”,据报纸上登载, 已故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服装为“奉帮”裁缝所制。之所以形成称呼上的差异,也许是“红”、“奉”二字音韵相近之故。如今,奉化已经列入我国服装之乡的行列,出产的“杉杉牌”西装远销港、澳、台地区和世界各国。90 年代初,奉化、鄞县成功地举办了全国服装节,充分展示了宁波服饰文化的优势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