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廿八都

在浙江和福建交界的高山深谷中,有一座至今还保留着中世纪古老风貌的千年古镇,名曰廿八都。

廿八都是地处浙西最南边的一个集镇,但在历史上,这里曾是关隘林立的军事重镇。在它的四周拱列着一人守险,千人绝路的仙霞,枫岭、六石、安民叫道雄关,而廿八都就象是紧锁在关隘中间的一把巨锁。公元 878 年, 黄巢率领农民起义军,开辟仙霞古道,由浙入闽,这里是通往福建沿海的唯一陆上通道,遂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王朝都在四道雄关布兵设防,廿八都就成了守关驻军调防的枢纽重地。到了明清时期,廿八都已发展为沟通浙、闽、赣三省交通的边界重镇,商旅云集、百业繁盛。由于历代时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官兵在此落户,加上天然屏障使古镇免遭战乱兵燹,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古镇风貌便被幸运地保存下来。

凡是身临廿八都古镇的游客,都会为这里保存完好的、成群成片的古建筑而惊叹不已。沿着鹅卵石铺砌的古老街衢,只见街巷两旁青砖黛瓦,栉次鳞比。直耸森严的马头墙、飞翘高挑的屋檐,几乎把小街的上空遮蔽起来; 临街两旁的深宅大院,几乎家家门前都有一个精雕细刻的门楼。放眼望去, 门楼林立,争奇斗艳。据统计,目前古镇上保存完整、规模较大的明清古代建筑有民居、万堂、祠庙等共计 36 幢,其中属公共建筑的寺庙、殿阁,如孔庙、大王庙、文昌阁、万寿宫、真武庙、忠义祠、观音阁、老衙门、新兴社等 11 幢。在众多的古建筑中,规模最宏大的要数大王庙,而最雄伟壮观的当数孔庙,整个建筑由照壁、门庭、正门、前殿、天井、正殿、寝殿和两侧厢房组成,三层歇山顶结构的大成殿,翘檐出挑、器宇轩昂,座落在仅有几千人口的小镇上,显得古朴庄重,气势不凡。

廿八都古宅民居与省内其他明清民居相比,建筑风格迥然不同。由于地处山区坡地,所有建筑必须根据地理环境,依山就势而筑。在传统的群体组合、横向铺排的基础上,既错落有致,富于变化,又表现出一种宏阔雄硕的建筑风格。从门道的设置来看,并不都在中轴线上,地势稍高者,砌有数级石阶,穿过门庭廊道方为正门。当你走进民居大门,犹如置身于雕刻彩绘的艺术殿堂,每扇门窗都刻有精细的窗花,画梁雕栋、彩绘壁画、令人目不暇接。那些雕刻在梁、枋、牛腿上的戏剧人物。花卉瑞兽,图案精美、造型典雅、神态逼真、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古代工匠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独创意识,引人注目的是,由于受邻近江西民居的影响,青砖外墙并不象水乡以粉墙装饰,而是在檐口及高墙下饰以宽边粉线;门楼上方绝少看见砖雕,而是以精致的木雕组成四柱、三楼的楼阁形式。在门墙地栿、勒脚处,则以石雕花草纹及瑞畲、瑞兽装饰。这种集浙、皖、赣和闽北客家民居建筑艺术浑为一体的独特风格,和谐古朴、庄重典雅,显示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廿八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百姓”镇,全镇 700 多户人家拥有一百多个姓氏。当你与镇上居民攀谈探访时,不会发生语言的障碍。这些祖上来自全国各地戌边将士的后代,他们的语言易听易懂,类似于普通话。挂着古老招牌的店铺,摆着当地人生产的土布、土纸、竹编、木器;河边缓缓滚动的古老水碓;枫树古街的迎春歌舞;贴在大门上的喜庆寿辰对联;放在礼品上的手工剪纸;围着蓝色土布围腰的老人;提着竹编火笼取暖的居民⋯⋯廿八都风土民情古朴而淳厚。

廿八都不仅建筑华美,自然景观也十分秀丽。这里奇峰环绕、竹木清幽,

清澈的枫溪从古镇脚下淙淙流过。在镇南村口,有一座横跨枫溪的水安古桥, 该桥建于清光绪十七年,为亭阁式单孔石拱桥。河石铺砌的桥面上,建有九开间亭阁,中为重檐歇山顶;亭阁内饰以花窗,抬梁、雀替浮雕花草纹,沿柱牛腿为镂空雕几何图形。石拱桥下方插有一把铁剑,俗传为“镇妖辟邪” 之物。桥身全长 21 米、宽 5.15 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古镇周围还有多处名胜景点,如“炉峰夕照”、“西场校射”、“龙山牧马”、“相亭晚钟”、“珠坡樵唱”、“水安凉风”、“枫溪望月”、“样山花锦”、“狩岭晴岚”、“浮盖残雪”等等。其中的“郑狩岭”,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幼年狩猎的地方。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当年镇守仙霞关一带,郑成功幼年随父来到这里,廿八都便是哺育他成长的地方。浮盖山,又名盖仙山,位于镇东与福建省交界处,山势险峻、怪石弩云。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先后三次历游于此,流连忘返。他在游记中写道:“浮盖山中顶,皆盘石累叠而成,下者为盘,上者为盖,或数石共肩一石,或一石覆平列数石,上下俱成叠台双阙,‘浮盖仙坛’询不诬称矣。”山上有叠石山、仙人谷、擎天石、蛙石崖等奇特景观,引人入胜。大寺里山庵,每逢农历六月初一、六月十九日庙会期间,来自浙、闽、赣的游客达数千人之多, 平时亦游人不绝。

雄关古道仙霞岭,尚以“东南锁钥”、“八闽咽喉”(古时将福建称为八闽)著称于世。岭上四道古关隘雄踞危崖陡壁之上,至今保存完好。沿着当年黄巢率领起义军“刊山七百走建州”开辟的古道,登临关门顶,便可领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势。如今石子铺砌的仙霞古道已被磨得光滑发亮,沿途景观美不胜收。游人既可坐在岭间小亭,闻听阵阵悦耳松涛, 也可在天雨庵品尝仙霞名茶。“冲天苑”是纪念“冲天大将军”黄巢的凭吊之处,苑内百尺石墙布满蔓藤野花。苑下有两棵合抱柳杉,人称“双宝树”, 其中一树怀中生出一株毛竹,此景又叫“胸有成竹”。苑西有一棵千年楮树, 相传黄巢曾在树上拴马。苑东尚有一景名“浣霞池”,池上一淙飞泉直泻而来,飞沫如蒙蒙烟雨,每当晚霞染红天际,彩链垂挂·五彩缤纷。在仙霞之颠,有一渺清泉,甘冽清澈,经年不涸。泉池东侧,尚有一处别墅遗迹,为抗战时期所建。仙霞岭存有三块石碑:一为宋代砌路碑记、一为天雨庵塔石、一为“东南锁钥”碑刻。

仙霞关曾建有一座关帝庙,庙内塑着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神像。在庙堂柱上刻有一副幽默含蓄的警联:“拜斯人更思学斯人,莫混帐磕了头去;入此山需要出此山,当仔细扪着心来。”据说楹联的作者周亮工原系明监察御史,仕清后,官至福建左布政使,在调任户部右侍郎的赴职途中,路过仙霞岭关帝庙,他见朝拜者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有感而发,便写下这副耐人寻味的楹联,供人们览读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