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丽轻柔的丝绸
在琳琅满目的服装面料中,唯一能博得中外盛誉,保持经久不衰魅力的, 独有无以伦比的丝绸。丝绸是一种天然纤维织品,它光彩夺目、飘逸轻柔、绮丽华贵、穿着舒适,因此又享有“第二皮肤”的美称。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蚕丝的国家,出土文物告诉我们,早在 4200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在杭嘉湖一带养蚕织绢了。杭州是闻名中外的丝绸之府。丝绸作为杭州的传统名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杭州的吴山是吴国的南疆,其时已有蚕丝生产。至迟在两汉时期, 杭州已经有了自己的丝织品。到唐代,杭州的丝绸生产已有较大的发展,上贡的丝织品已有白编绫、绊绩、纹纱等,其中一种织有柿蒂花纹的绫,曾赢得大诗人白居易“红袖织绫夸柿蒂”的赞语。后来经过吴越时期钱镠王采取“世方喋血以事干戈,我且闭关而修蚕织”治国方针的大力发展,江浙丝绸业终于成为全国之冠。宋王室南渡之后,将中原先进的织造技术带到杭州, 使杭州的丝织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织绵工艺更是得到长足的发展。当时杭州设有织造府和织染局,专门管理丝织、印染。在此同时,民间私营丝绸作坊也大量涌现,使丝织业在当时的百业生产中独占鳌头,出现了“都民市女,罗绮如云”的繁华景象。明清时期,官府在南京、苏州、杭州设有规模巨大的丝织工场,这就是著名的“江南三织造”,其中杭州的织造府署和织造局,专门为宫廷制造各种丝织品,其生产规模曾位于三织造之首。而民间私营作坊的规模也一直在扩大,到光绪年间,据《经世报》所载:“就城内言之,织机不下有 7000 张,织工约 2800 人。”直到今天,作为历史上闻名中外的丝绸之府,还散落着许多有关丝绸业的传说和遗迹,使人想见它昔日辉煌显赫的地位和令人钦慕的风采。这些丝绸古迹大致可分为织造署、机神庙、丝绸市场、绸业会馆等几类。其中机神庙是丝织工的神殿,至少有三、四处,大都设在民间机坊及织工最为集中和丝织业中心区域。机神庙供奉着蚕丝业的始祖轩辕黄帝,以及黄帝时发明机抒制作衣裳的伯余和杭州丝绸业的鼻祖褚遂良之孙椿载,有的还祭祀西陵氏,即黄帝元妃嫘祖。由于杭州的民间丝绸作坊在南宋时就已相当兴盛,其影响极为深远,“机坊”之称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逐渐消失。位于市中心的浣纱路,二十多年前曾是一条水清如碧的河流。它从涌金桥流出,经开元路折北、通往武林门入运河。这条取名为浣纱河的河流,相传是为纪念西施在杭浣纱而命名的。
绮丽轻柔的杭州丝绸,不仅质量精美,而且品种繁多,绸、缎、绫、罗、锦、纺、绒、绉应有尽有,达十多个大类,几干个品忡。如柔软的立绒、轻盈的烂花乔其、色彩鲜丽的交织花软缎、光滑如镜的素色双丝软缎,都是丝绸家族中的珍品。其中缎类织物是我国古代丝织工人在利用丝的光泽上最成功的创造。所谓织锦缎,即用金黄、淡红、墨绿、天蓝等彩色丝线作纬线, 在 10—20 根经线中变换交织成各种山水、花卉图案的锦缎,缎面雍容华贵, 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那些宛如银河落地、群星闪烁的星光缎;交织着花鸟、人物的古香缎,令中外宾客赞不绝口、爱不释手,称赞它具有“梦一般的神秘”,是美丽的“东方艺术之花”。近年来,传统的真丝手绘工艺品普遍受到人们的青睐,设计新颖的头巾、被面、衣料、裙料以及各类丝绸服装,更是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每到春夏之季,穿着舒适华丽的丝绸服装,己成为人们美化生活,崇尚自然的服饰时尚。
此外,被国际友人誉为“天上云霞”、“地上鲜花”的杭州织锦,也是
我国工艺百花苑中的一朵奇葩。杭州织锦最负盛名的厂家要数都锦生织锦厂,该厂创建于 1922 年,系西湖边茅家埠织绸名家都锦生兴办。都锦生长期居住在西湖边,对西湖风景了如指掌,经过数年的精心研织,终于成功地设计出我国第一幅黑白风景织锦“九溪十八涧”。 1926 年在美国费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该厂生产的风景织锦荣获金质奖。杭州织锦成功地将中国画和西洋画艺术融于一炉,使织锦艺术更为精美。无论是品种、花样、产量, 在国内均首屈一指。其中尤以风景织锦和装饰织锦最为名贵。杭州织锦多取材于名胜景观和古今名画,一般包括五彩锦绣、五彩织锦和丝织画轴三类。如西湖美景、苏州园林、黄山云海、庐山瀑布、亭台楼阁、水谢山庄、盛开的牡丹、戏水的群鱼等锦片都织得栩栩如生,瑰丽多采。而用以表现国画作品的画轴,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奔马》、何香凝的《老虎》、李苦禅的《竹雀》等等,织作工艺极为细腻,无论是重彩,还是水墨、工笔或写意,均表现得淋漓尽致、神态逼真。该厂生产的工艺台毯、靠垫、床罩, 图案古色古香,充满喜庆吉样的传统色彩,图案有百鸟飞绕的牡丹、雕梁画栋的宫殿和《西厢记》、《明皇夜游》等戏剧故事,以及《八仙寿字》、《麻姑献寿》等传统品种,也为人们所喜受。这些精美的织锦工艺品,极力雅致, 无论作为上等的装饰材料美化客厅、居室,还是作为珍贵的礼品馈赠亲友, 均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