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孔氏家庙·
衢州孔氏家庙位于城中新桥街,北背菱湖,南对峥峰山,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孔氏家庙之一。
孔庙,是我国历代祭祀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场所。唐太宗贞观四年下诏州县皆立孔庙,从此孔庙几乎遍及全国,但这样的孔庙, 又称文庙,以示与孔氏家庙之别。孔氏家庙,全国只有两座:一座在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一座在浙江衙州。俗称“孔氏北宗家庙”和“孔氏南宗家庙”。自孔子第 48 代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随宋高宗赵构南渡,在衢州建立孔氏家
庙,孔子后裔子孙在衢州度过了 800 多个春秋。衢州作为孔子后裔的第二故乡,向有“东南阙里”、“南方圣地”之称。
衢州孔氏家庙始建于宋朝宝佑三年,规模宏大,“广至二百余楹”,规制略同于曲阜家庙。此后屡毁屡建,三易其址,但均仿曲阜家庙格局建造。现存孔庙,为明朝正德十五年修建,占地 11 亩。此后,又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年间多次修缮。抗战时期,日寇两度攻陷衢州,日本侵略者不仅掳光了家庙中的祭器,而且将庄严的殿堂改为马厩,使家庙遭到严重破坏。文革期间,不少珍贵的碑刻和木雕被毁,孔庙又一次遭受劫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市政府和省文物局对修复孔氏家庙非常重视,自 1985 年开始
陆续拨款修缮残存古建筑,共耗资 52 万元。目前,家庙中轴线及思鲁阁等建
筑已修整完毕,并于 1989 年元旦前夕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海内外观众。
座落在衢州城中新桥街 46 号的孔氏家庙,庙门为一座单檐歇山顶建筑, 在青石须弥座的围墙衬托下,显得威严庄重。庙门上方,悬挂着一块由当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字的“衢州孔氏家庙”匾额。字体苍劲有力。正门两边一对石狮。显示出圣地的尊严。据了解,庙门是根据明代衢州孔氏家庙图, 结合清代建筑风格重新设计建造的。三间装有门钉的铁红庙门在六座抱鼓石的衬托下,更显深沉神秘。步入庙门,6 棵古银杏树巍然屹立,历经了数百年风风雨雨,至今仍枝繁叶茂,郁郁森森,体现了孔氏家庙的悠久历史,令人联想起孔子杏坛设教的典故。右侧有 7 块嵌在墙上的石碑,记载了从明代正德年间到清代光绪年间修缮孔庙的情况,使人们对孔庙的历史有了大致的了解。
从庙门前行约 14 米为大成门,亦称仪门。大成门系 4 柱 3 间歇山顶建筑,
前后 8 根清代石柱,通高 7 米,整个建筑物端庄、坚固。两边厢房还可供游客小憩。
跨人大成门,东西两侧便是保持清代格式的虎廊,各为 9 间,长 27 米, 原为陈设孔氏家族中功禄显赫人物牌位的灵堂。饶有趣味的是,9 间廊房大小不一,也许是根据地位高低或功绩大小来划分的吧。甬道两旁,古柏参天, 苍劲盘曲,成为孔氏家庙的历史见证。一座全部由青石铺成的 170 平方米的佾台,紧挨着大成殿台阶,这是历代专门用来祀祖行礼的场所。
穿过佾台,登 5 级台阶,便来到庙内的最大建筑大成殿,这是一座重檐歇山顶清代建筑物,殿阁雄伟、气势不凡。在重檐之间挂有“大成殿”匾额, 下檐挂着“生民未有”匾额,为清代雍正皇帝御笔。殿内一块清代康熙皇帝书写的“万世师表”匾额。悬挂在正殿上方。大殿高 23 米,长、宽各 19 米。
殿内共有木质圆柱 12 根,其中最粗的圆柱局长 1.80 米,一人伸展双臂也难以抱合。
从大成殿往西,便是思鲁阁,现辟为孔氏家庙陈列室。阁内陈列着先圣
遗像碑和孔子及官夫人楷木像。
修缮后的衢州孔氏家庙,虽与历史上兴盛时期的规模相差甚远,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纪念。它不仅是一处有意义的人文景观,而且对人们了解和研究孔氏南宗的建立、发展和变迁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