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工花轿

花轿是我国传统婚礼中新娘乘坐的轿子,它装饰华丽、色彩鲜艳,所以又称“彩轿”。说起花轿家族中的珍品,宁波花轿,堪称一绝。

传统花轿按质地分,有木雕、洋珠装饰,彩布系扎等种类。宁波花轿属木雕型,它工艺繁复,华贵辉煌,按品质等级可分为头号、二号、三号。头号轿素有“万工轿”的美称,据说因制作时需耗费一万个人工,故享其名。万工轿通体木质搂花,朱金贴身,制作极为浩繁精细。由浙江省博物馆

收藏的一座万工轿,仅轿顶部分就有七层之多。据初步统计,轿上雕有 20只凤凰、38 条龙、54 只仙鹤、174 只喜鹊、92 只狮子、22 只鹰、22 只螳螂

(象征堂煌)、12 个小天使以及 124 处石榴百于、18 组梅鹊图、12 组松鼠偷葡萄群雕等等,处处象征着吉祥、喜庆。另外,又通过圆雕、浮雕、透雕等手法,雕出大小人物达 250 个之多。细加观赏,轿上数百个人物、鸟兽、花卉、皆是精雕细琢,呼之欲出的精品。更奇妙的是,这些雕刻还把夭官赐福、麒麟送子、独占鳌头、八仙过海、昭君出塞、木兰从军、梁红玉擂鼓、苏武牧羊、王羲之爱鹅、林和靖放鹤、和合二仙、双枪陆文龙,以及《浣纱记》、《一文钱》、《渔家乐》、《天水关》、《瓦岗寨》、《绣襦记》、

《荆钗记》等吉祥主题、古典、名剧片断组合其上,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加上金银彩绣,各色各类精巧的小宫灯,小铃铛、五彩玻璃画等,更显锦上添花。在行进过程中,轿子一摇动,戏台上的人物便上下跳动或左右摆动, 再伴和肴小铃铛悦耳动听的响声,犹如一座大型的立体工艺品,令人赞叹不已,妙不可言。

这乘万工花轿制作于民国初年,原为宁波专门经营迎亲仪仗行业的喜轿铺——花轿贳器店的珍品。据说此轿租用一次,租金相当于十石米,不但价格昂贵,且因结构繁缛,非常沉重,只出租过一次,也就是说,这座巧夺天工的花轿终身只迎娶过一位新娘。旧时租用花轿得提前预定,若租用头号花轿,一年之前就要向贳器店预定。万工轿迎亲,必须配备相称的仪仗队,如开道、西乐队、罗帽(民乐队),龙凤吹、铺阵队(随身嫁妆)等一百多人的迎亲队伍。如城内迎娶,要附加挑夫(挑轿夫脱换的衣服)、背轿顶、“挺牌楼”三人。因万工轿上部沉重,空轿易打翻,抬轿时要把轿顶卸下来由一人扛着;“挺牌楼”是负责花轿装拆的人,也负责在行进路上支托起树技等障碍物,以防轿顶被损。若是远途迎娶,则要 3 抬 8 随 16 人,以备途中替换。

据史书记载,轿子是由古代的“辇”演变而来的。“辇”又名“辇车”, 是一种木轮手推车,相传始于夏朝未年,官民通用。自秦汉开始,限于君王、后妃乘坐,所以又称为“帝辇”或“凤辇”。大约是由于人推速度不快,加上古代的道路不佳,推着木轮车上坡更为艰辛,所以到了魏、晋时代,人们干脆把“辇”的轮子拆掉,改为人抬,称之为“步辇”,实际上这就是后来的轿于。到了唐宋时代,轿子已在社会上普遍使用了。特别是宋朝迁都江南后,因江南水乡的道路不宜车马,轿业便日益兴旺发达。宋代是我国古代家具发生根本变化的时期,高脚桌椅的广泛使用,引起许多生活用具的更改, 轿子也不例外。自此,轿于为全遮式,轿体呈立体长方形,左口置窗,门扉施帘,内放高脚椅座,入轿者以“席地而坐”改为“垂足而坐”,轿轩固定于轿身中部,既保持中心稳定,又便于轿夫起放。从宋代至近代,轿子基本上保持这一固定形制,仅在纹饰、质地、尺寸、轿夫人数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已。

我国民间迎亲娶嫁,新娘乘坐花轿大多始于明末,而宁波在南宋时就已有花轿,这同宋高宗赵构(康王)有关。相传建炎三年金兵南侵,康王只身逃至郭县高桥附近,请求村姑相救,聪明机智的村姑将谷箩反扣在康玉身上, 哄走了追赶的金兵。康王感激不尽,盟动爱慕之心,约定翌年此时派凤辇接宫,并以挂蓝布围裙为凭。谁知此事张扬出去,到第二年,家家户户,凡有姑娘的农家都挂起蓝布围裙,使太监无法辩认,康王无可奈何,只好下诏: “凡明州女子都封王”,出嫁时一律享受御妹,公主待遇,可以乘坐八抬大轿,凤冠霞披。宁波历来多能工巧匠,善于博采各地花轿之精华,加上港口发达,经济繁荣,贯器店应运而生。所以,花轿的制作越来越精致,品级越来越高,终于产生了富丽堂皇的万工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