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琏家家会制笔
善琏,是湖州市郊的一个小镇,以出产湖笔著名于世。湖笔又称湖颖, 它与端砚、宣纸、徽墨一起,称为“文房四宝”中的珍品。
善涟产笔,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相传善琏是秦朝大将蒙恬夫人卜香莲的故乡,蒙恬曾取中山兔毫在此造笔。自古以来,湖笔制造者皆奉蒙恬为“笔祖”。善琏镇不但有蒙家漾等古迹,在章家兜还专门建有蒙公祠, 祠内供有笔祖蒙恬和夫人的塑像,两侧还塑有一时侍儿,取名“停停”、“搭搭”,当地口语为断断、续续之意。制笔时,工要细、艺要精、时时都要倍加留意。过去制笔工场,不准把有香味的食物带进去。据说,凡有香味的东西,易招来虫害,蛀坏毛笔。也有的说是避讳笔祖夫人的名字,故不能“吃香”。过去,每逢农历 3 月 16 日和 9 月 16 日蒙恬和香莲生日这天,人们还要举行盛大的迎神庙会,以示纪念。
湖笔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历史上这里曾孕育了许多文化名人。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均在吴兴(今湖州)任太守。隋朝以后,又有颜真卿、杜牧、苏东坡等名人在湖州任职,对制笔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宋王朝南迁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南移,全国制笔中心移至湖州一带,使制笔技艺更臻成熟。到了元、明时期,善琏更是笔工辈出、笔业大振,博得了“毛颖之技甲天下”之称。
说起历代文化名人与湖笔的佳话,人们就会提到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禅师。据传他云游来到善琏,看到这里家家制笔,工艺精良,便在永欣寺住下, 一边临池习书,一边与笔工切磋技艺。他生前曾自制一支巨笔,圆寂时抱笔而终。智永在善玻期间,各地文人书法家纷至沓来,求书道、觅湖笔,竟将永欣寺的门槛踏坏,以致不得不包上铁皮。智永习书 30 年而不辍,所用败笔
有 5 筐之多,他不忍丢弃,就把它埋于“晓园”自题碑名“退笔累”。元代湖州籍大书法家赵孟頫一生用湖笔书写作画,他不但把所习知的制笔技艺传授给笔工,还亲自到场监制湖笔。
如今,善琏镇上的人,有半数从事湖笔生产,几乎家家会制笔、户户出笔工,选毫削笔,妇孺皆会。漫步在小镇河滩深巷,晒羊毫的小圆匾星罗棋布,随处可见。世代相传的“湖笔世家”更是不乏其人。湖州一带的笔工, 大多出自善琏,因此善琏素有“笔都”之称。
善琏湖笔经久耐用、得心应手,在选材和制法上有独特的精到之处。在选材方面,原材料采用羊毛、黄鼠狼尾毛、野兔毛和混合毛(羊毛与兔毛或羊毛与黄鼠狼尾毛)等。笔杆选用苦竹、湘妃竹、凤眼竹、花斑竹、烤红竹等。在制法上讲究“尖、齐、圆、涟”四字。所谓尖,指笔峰坚如锥状;齐, 指笔锋齐展时平整如切,无长短参差现象;圆,即笔身成圆锥形,浑圆丰满匀称。以上三者均指外形,最关键的是“健”字,即书写时富有弹性,落墨时劲涟有力,收笔时毫颖挺立。《湖州府志》云:“凡笔之佳者,以尖、齐、圆、健四字完备为上。”湖笔中的精品,有使用二万次而笔锋不败,工艺之精,冠于天下。
湖笔种类繁多,以制作原料分,有羊毫、紫毫、兼毫、狼毫四大类。羊毫,用羊毛所制,按笔锋长短可分长、中、短锋,羊毫性软;紫毫,用山兔毛制作,因毛色灰褐,故称“紫毫”。此笔性硬;兼毫,用山兔毛和山羊毛混合制成,硬软兼备;狼毫,采用鼬鼠(黄鼠狼)尾毛所制,富有弹性,适宜书写小楷,此外,还有用鸡毛、獾毛、鹿毛制作的笔,并有用马鬃所制用
于写大字的“斗笔”。在上百个湖笔种类中,最具代表性,而又最著名的精品数兰蕊。人们可在笔杆上看到各种雕刻的字样“精品玉兰蕊”、“唐寅屏笔”、“珠圆玉润”、“下笔春蚕食叶声”等等。高档的湖笔,笔杆上还镶嵌以象牙、红木、牛角、白瓷的装饰,并配有锦盒包装,令人爱不释手。
善琏之所以成为制笔中心与专业市镇,这与湖地大量养殖湖羊,盛产竹子密切相关。羊毛是制笔最重要的原料,制笔用的握管更离不开竹。作为“笔都”,善琏确实占有天时地利”。同时,湖羊的大量养殖也促进了蚕桑丝织业的发展。羊粪可肥桑,桑树入冬不伺桑,枯叶是喂羊的好饲料,大约一亩地的枯叶可饲一头羊,一头羊的粪可肥一亩桑,形成了生态的良性循环。
现在,湖州善琏一带有十多个湖笔厂家,各种品类规格多达 230 多种。湖颖之技不仅甲天下,还传天下,畅销海内外,赢得盛誉。苏州、杭州、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均有生产湖笔的笔庄,而且多为湖州人所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