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舞之乡

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里,舞狮与舞龙一样,是民间最为隆重的喜庆节目。虽然吴越一带舞狮习俗广为盛行,但表演技巧却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以“狮舞之乡”闻名的宁海狮舞,风格尤为独特。

宁海狮舞,俗称“打狮子”、“狮子灯”,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在人们心目中,威武雄壮的狮子历来就是避邪趋吉的神兽,不论在房屋门口, 还是桥头两侧,或者旧式家具以及公共场所,人们常可看到形态各异的狮子雕像。传说狮子是菩萨的守护神,文殊菩萨的坐骑就是一头狮子。佛教向有“狮子作吼,群兽慑服”之说。当人们敬神祭祖时,便以舞狮的仪式,寄托五谷丰登,盛世太平的美好心愿。过去,宁海舞狮习俗遍及城乡,三十年代时,这里的民间《狮舞》艺人就有 300 多对。狮舞以“双狮抢灯”最为精彩。

舞狮通常在正月或喜庆的日子里举行,狮舞作为大型的民间舞蹈,大多由狮子班这样特定的组织来承担,表演时有一套固定的程式。每当狮子班进村演出前,要有专人进村报信,俗称“放帖”。一旦主人收下帖子,狮子班就要进村表演。当“狮子”进村时,表演队要吹号、敲锣、打鼓、放鞭炮, 以示吉祥降临。主人则点香烛、放鞭炮,有的还在路旁摆设牲礼,接“狮” 进村。“狮子”一进村,必须先去寺庙舞给菩萨、神明看,以祈求神明的允许。然后,再去村中祖词拜祖,舞给祖宗观赏,作“盘柱”,“盘坐叩头” 等动作,向祖宗神牌进香,以祈求祖灵保佑全村人丁兴旺,平安无恙。拜了词庙之后,“狮于”方可堂而煌之地进行表演,挨家挨户驱邪降福。最后再去广场,形成舞狮高潮。

舞狮按毛色而论,可分为金狮、红狮、青狮三种。金狮表示明快活泼、红狮表示威武勇猛、青狮表示温和可爱。表演时,每只大狮子由两人合作扮演,一个把头,一个摇尾;引狮者身穿彩衣,头戴扎中,武士打扮。狮子起舞时的动作有跳、滚、伏、抖毛、直立、倒立等,多为模仿狮子平时的动作。由于受人文地理诸多因素的影响,宁海狮舞在长期流传、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中,有表现性格勇猛的武狮舞,以翻滚、跳跃、登高、跌打、踩球、腾越障碍等系列动作为主;也有表现性格温顺的文狮舞,以搔痒、抖毛、舔舌、静思等表演为主;还有融驯野风格为一体的文武狮子舞,表演时既有膘悍、粗蛮的“抢咬”等激烈动作,又有细腻入微的“交情”等温和性动作。总之,当表演舞狮时,舞者必须手脚配合默契,上下协调。演员手举几十斤重的狮子头,整个表演几乎都是矮桩,没有过硬的腿功和手劲是不行的。

在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中,舞狮与舞龙竞相媲美,龙腾狮跃的热烈场面, 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