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梅花两朵半

从钱塘江溯流而上,或从黄山放舟东下,驶入新安江与兰江的汇合处, 便来到古老的山城——梅城。这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街道纵横、店铺毗连,这座古镇至今已有 1700 多年的历史了。

梅城,是梅花城的简称。从三国东吴黄武四年孙权在这里设立建德县、唐武则天神功元年在此设睦州州治以来,梅城一直是州治和县治的所在地。北宋方腊起义失败后,睦州又被改名为严州。从此一直沿用到民国初年。

关于梅城城名的来历,民间流传着多种传说。最流行的说法是,因沿江城墙上的城垛砌成梅花形状而得名。过去,梅花城只有帝王之都才能建造, 小小的州府之地怎么会有梅花城呢?

相传,有个皇帝的宠妃是睦州人氏,为了报答家乡父老的养育之恩,她请求皇帝给家乡建造一座梅花城。城墙才造了一半,王妃却因病亡故,城也停建了,所以梅花形的城垛便只有一半。所谓“天下梅花二朵半”的传说, 指的就是北京、南京的“二朵”和梅城的“半朵”。梅城人提起这事,总是津津乐道的。

另一种说法认为,梅城是为纪念汉代高士梅福而修建的。相传,严子陵是梅福的女婿,梅严二人的志行都十分高洁,一个不愿做王莽的官,一个傲视汉光武。当年严子陵来此修筑梅花城,城建造一半时,有人向皇帝告状, 因梅花城只能由“天子”居住,其他人擅自修建梅花城是要杀头的。为了免遭杀身之祸,严子陵就隐居到严子陵钓鱼为乐,梅城也只造了一半。后来, 睦州改名为严州就是为了纪念严子陵,而府城被命名为梅城,这是为了纪念梅福。不过,这些都是民间传说,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那么梅城的历史至少也有两千年了。

梅城,山川硫秀,自古闻名,历代许多文人学士都曾到此。如南北朝时的谢灵运;萧梁时的沈约;唐代的孟浩然、刘长卿、杜牧;宋代的范仲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王十明;元代的黄公望;明代的唐寅、董其昌、清代的查慎行,黄仲则等,都在他们的诗文字画中描绘了这里秀丽的景色,并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云水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即出自范仲淹《严先生词堂记》。在我国文化史上,梅城也是值得人们纪念的地方。陆游的《剑南诗稿》、开创纪事本末体的袁枢的

《通鉴纪事本末》,都是在这里编集刻印的。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第一个版本“青柯亭本”,也编纂刊行于此。

相传,古镇梅城还是东吴大帝孙权的外婆家,孙权兄弟从小跟随其母在外婆家长大。国太吴氏一家为协助孙权创立帝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孙权称帝后,曾在富春县辖地分设建德县,以示不忘外祖家德业之意。后来他定都袜陵(南京),又改袜陵为建业,表示自己建立的功业。至今梅城城北有一个叫“石板井头”的地方,尚留一口据说是吴家用过的水井,水源鲜活,清澈可饮,“六合古井”四字仍清晰可辨。

人们来到梅城观光游览,往往要兴致勃勃地寻访一番梅花,因为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中曾留下许多咏梅之作。唐代睦州诗人方干有以山悔答赠友人的诗,但诗中所说的山梅却不易寻觅,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在七里沈的深山里,仍能找到千年不朽的山梅。这种梅花性喜寒冷,生长在高山之巅,花开五瓣,洁白而芬芳。尤其难得的是,山梅花开放于春未夏初之际, 这在千姿百态的梅花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它并不做世独立、孤芳自赏,期

待着更多的知音前去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