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绅士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论体育、德育、智育及锻炼法

洛克提出的绅士教育目的虽然反映了鲜明的贵族——资产阶级性质,但他在安排实现绅士教育目的的内容与方法时,除了贯穿他的阶级要求之外, 能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面对一系列现实的教育问题。他在论述教育内容时, 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作了明确的区分,并把着眼于实际的锻炼法,分别贯穿于德、智、体三育的过程之中,形成了一套以资产阶级的事业、生活,尤其是获取个人幸福的要求为主的教育理论体系,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功利主义色彩。

第一论体育

从唯物论出发,洛克首先提出体育占重要地位,他有一句名言:“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这是对于幸福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绘。”① 他认为,对于一个绅士来说:“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他曾作过医生,又因自己健康不佳,因而很注重保护身体的具体措施,其中有许多措施,见解是符合人的生理解剖基础和医药常识的。例如,他对儿童的衣、食、住以及生活常规都有严格要求。他反对对儿童娇生惯养,特别注重对儿童的体力锻炼, 要求儿童用冷水洗脚,学会游泳,多过露天生活,冬天少烤火,饮食要清淡、定时,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早起、早睡,要睡硬床,不要用药物预防疾病,不许饮酒,不许穿得过暖等。他特别强调,体育最根本,最首要的是加强身体锻炼。

洛克的体育见解对当时那种把人的身体看作是囚囿灵魂的监狱,因而无视身体健康,仅对体育锻炼的经院主义教育传统是一次有力的冲击。他提出的多种保护与锻炼身体的要求也基本上是切合实际的。

第二论德育

在洛克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中,德育可说是最重要的内容。他要求青年在具有健康体魄的基础上,必需有精神的健全发展,而这集中表现在必须有完美的德行。他以功利主义的观点论述了培养德行的重要性。他说:“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 他要被人看重,被人喜爱,要使自己也感到喜悦,或者也还过得去,德行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就得不到幸福。”① 他向统治者建议,要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教养之上,并认为这是唯一可靠的和保险的获得幸福的办法。无疑,这是完全从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和个人需要引申出来的道德观。由此出发,洛克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的道德规范与具体的德育要求,而这些规范与要求,又无一不是与当时英国贵族化资产阶级的事业和生活需要相联系的。他要求重视以理性为指导的道德教育, 即要让儿童服从理性,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养成儿童知耻、重名誉和谦虚谨慎的心理和防止喜好虚荣与焦躁的脾气,因为,这些脾气都是与他们获取其未来的能力与幸福的真正基础不相容的。他要求把青年培养成为“说话绝对真实”、“善良地对待别人”的诚实的人,这样就可以避免“一切不公道的事情”;他要求培养青年有智慧,因为这能使青年能干

① 《教育漫话》,第 5 页。

① 《教育漫话》,第 119—120 页。

和有远见,善于去处理他的事务,一旦青年成为坦白、公正、聪敏的人,则“人人都会为他让路,他可以直接去做他的事”①。在德育过程中,洛克尤其重视培养青年绅士具有良好的礼仪。他认为,通晓世政,举止文雅、娴于礼仪以及气质温和,这乃是一个有教养的绅士所最不可缺少的外在的与内在的品质。他指出,儿童在“容貌、声音、言辞、动作、姿势以及整个外表的举止”都能优雅有礼,他便能博得别人的好评,“使那些与我们交谈的人感到安逸与高兴”②,这是绅士在社交活动中取得成功的极其重要的保证。因此, 他提出:那些粗暴的言行,对别人的轻蔑和无端的非难、揶揄别人,或者故意反驳与刁难别人等等没有礼貌的做法,都是与“最能使人喜爱的社交德行” 毫不相容的,“有礼貌的人较之有用的人更能得到别人的欢迎”③。总之,他认为德行本身之所以受人尊重,就是因为它能增进人们的幸福。洛克所提出的这一系列见解,既是当时正在迅速发展的英国资产阶级对其新一代人的道德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洛克要求把当时英国社会生活中仍然到处盛行的贵族道德的古老传统,纳入到绅士教育的体系之中。洛克思想中的妥协因素在这个问题上的表现也是很明显的。

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洛克提出一些在当时来说有进步意义的主张。例如, 他重视道德教育的“及早实践”,提出必须在儿童很小时就重视对他们的道德教育,并要重视通过实际道德行为的锻炼来培养德行,而反对让儿童死记道德规则与口头教训。他提出了“榜样”作用在德育方法中的重要地位,他在谈到培养礼仪问题时向家长们提出:“你对于你的儿子,尽管尽量去作关于礼仪的谈话,但是他的伴侣是个什么样子,他的仪态就会是什么样子。”① 他主张把好、坏榜样都放在儿童面前,让他们实地去识别美与丑,善与恶; 他指出:榜样所起到的吸引或阻止儿童去模仿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作用都大而深刻。他甚至认为:利用榜样进行教育,不仅应在儿童年幼时使用,只要他们还在别人的教导之下,任何时候都应继续使用。

在德育方法上,洛克还反对体罚,认为体罚只能培养儿童的奴性、拗性和怯懦的精神。如果儿童因避免皮肉受苦而趋向于规矩,那也并不就是养成他的德性了。不过,他又提出:在万不得已时,在儿童表现出特殊的“自我观念”而一味反抗时,也可以施行体罚,目的是用受了体罚后的感到“耻辱” 的这种心情来制裁他的不道德行为。

在洛克的德育理论中也包含灌输宗教思想的内容。他反对一般经院主义式的神学教育。但却主张让儿童了解上帝是至高无上的力量,是世界的创造者,人只能从上帝获得一切“善”的思想与信念。他要求儿童从幼小时就应每天用平易、简朴和适当的方式祷告上帝,以逐步形成他们的宗教观。不过, 他坚决反对,让儿童具有神灵鬼怪的印象和观念,以致会产生畏惧的心理。总的说来,洛克是要用“上帝”的概念和形象作为对儿童思想、行为进行约束的一种规范。尽管他所理想的上帝形象与封建社会时期旧教教会所宣传的有很大不同,但仍然反映出他世界观中的唯心主义成分。

总的说来,洛克的德育理论的阶级性是明显的,是对资产阶级利益的敏

① 《教育漫话》,第 123 页。

② 同上书,第 125 页。

③ 同上书,第 127 页。

① 《教育漫话》,第 129 页。

锐反映。但他在道德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具体见解中,又都含有合理的因素, 尤其是在德育方法上的一些主张,有许多是切实可行,在教育史上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论智育

《教育漫话》的后半部,着重论述了智育问题。

洛克既然要求绅士是有才干的,是善于处理世务的人,因此就必须使他们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学问,并使其聪明、智慧和本领都得到发展。他把智育放在次于德育的地位。认为,读书、写字和学问也是必需的,但并不是主要的。他说:“我想如果有人不知道把一个有德行的、或者有智慧的人看得比一个大学者更有无限可贵,你也会觉得他是一个大傻瓜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作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①由此可见洛克关于智育的基本主张是:首先,把道德放在知识之上,认为绅士最首要的品质应该是德行。因而把贵族教育的道德礼仪等训练,看得比传授科学知识还要高。指出,如果不能在儿童的行为与心灵上排除不良与邪恶的习惯, 那么,文学、科学以及教育上的一切成就都没有用处。其次,把掌握知识与发展智慧割裂开来,首先重视智力理性的发展与训练,然后才是读书、写字和学问。他在 1706 年所写的《关于理解的指导》一书中,就明确提出智育的主要任务“并不是使年轻人在任何一门科学知识上达到完善的程度,而是发展他的智力,使他在需要时能够很好地学习所要学的学科。因此,他说:他重视儿童理解力的发展,不是使青年们掌握知识的宝藏。而是发展他们的思维与思维的自由。总之,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增进心的活动与能力,而不是扩大心的所有物。”①洛克这种把强调智力发展与掌握知识割开的观点是不科学的,后来在资产阶级教育理论中所出现的“形式教育目的”(着重发展智力)与“实质教育目的”(着重掌握知识)之争,正是受了洛克这种思想的影响。再次,在论述知识教育时,依据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要求,主张学习“有用”的、能“获取个人幸福”的知识,而反对把学习古典语文作为重要学科。为了适应将来社会交往、置备财产、选择职业等各种资产阶级生活的要求,洛克为青年绅士选列了范围相当广泛的各科知识,例如:阅读、写字、图画、语言、文法、外国语、地理、历史、自然哲学、几何、算术、伦理学、年代学、天文学、法律、速记等等。此外,也要学习骑马、跳舞、击剑等知识与技巧。洛克在他那个年代就提出如此广泛的知识教育的范围,这在智育理论发展史上是有重要进步意义的,也反映出在文艺复兴以后,资产阶级重视占有知识的普遍要求。但是,洛克在论述学习各种知识的重要性时,都是以当时上层人物的生活与经营事业的需要为出发点的。他以为读、写、算等知识是“种种经商处世的本领”②,尤其在多数商业上、各种生活中都有极大的用处;学习文法是为了说话得体,切合文法,否则,就“很不合于一个绅士的身份”③;“历史是持重与公民知识的主宰,是绅士和事业家应该研究的;”

④学习伦理学是为了使青年们养成一种“爱好名誉而不爱满足自己欲望”⑤的

① 《教育漫话》,第 133 页。

① 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90 页。

② 《教育漫话》,第 143 页。

③ 同上书,第 152 页。

④ 同上书,第 163 页。

习惯;青年能够学好民法,“他就可以出而问世,很有把握得到职业,到处受到重视了”,而且作为一个未来的绅士,不论处在什么地位,他必须懂得法律,因为在社会生活中,“从一个保安官一直到总长”①,都需要法律;学习跳舞可以培养绅士“终生终世具有一种优雅的动作”和“一种丈夫气概”②;而击剑与骑马被认为是一个绅士的教养所必备的③;学习商业算学,则能帮助一个绅士“保持原有的财富”④,等等。可见,洛克把学习各种知识的目的都集中在如何更有效地把资产阶级青年子弟培养成为合乎要求的绅士,从而发展为国家未来的主宰。

在论述知识教育的内容时,洛克作为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也提出了让青年学习木工、园艺、农业等技艺,并且指出,这看起来似乎与培养绅士的教育目的是不相容的。但是,必须有这种技艺学习。当然,洛克决不是从劳动教育的角度来理解这种学习内容的,他把它看作是促进健康,进行消遣娱乐活动的一种过程。此外,洛克也说到了让儿童去做一些体力劳动,但这仍不是从正面的劳动教育出发,仍然是利用它作为防止儿童在学习中“偷懒”的一种惩罚手段。他说:儿童不好好读书,就让他去做“有点难做,有点可羞” 的体力工作,这样他就会“回到书本”而“肯去用功读书了”⑤。他公开写道: “(儿童)读书越是有恒,这种劳动就越可以减少,最后,到了他们闲荡不肯读书的毛病完全治好了的时候,它就可以完全取消了。”⑥足见在洛克的绅士教育中,体力劳动只不过是一种从消极方面督促读书的办法而已。

洛克在论述各科知识内容的同时,也详尽而具体地论述了教与学的原则和方法,而且因为贯彻了唯物主义的主张,其中许多见解是有实际意义的。例如:他强调要在教学中重视发展儿童热爱求知的习惯。指出,教师的

职责不是要把世上可知的东西全教给学生,而是着重于培养他们要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求取知识。因此,他要求教学中应当诱导儿童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发问与主动地探索、求知,不要强迫他们学习,更不要靠教鞭的威吓,而要利用在学习中可以得到的快乐来促进他们的学习。他把锻炼法应用于智育过程,非常重视对事物的实地观察,以及通过现

实的事物现象与活动感受取得的各种知识。因而,在洛克那里,各科知识并不是或并不全是通过各种书本教材来学习,而主要是通过各种有关的实际活动来求得实际知识。如:通过地球仪与地图学习地理知识;通过实际的计数活动学习算术;通过了解本国历史、古代法律以及当前的国家宪法来学习法律知识等等。对年纪幼小的学生,要注重寓学习于游戏之中,要注意让他们读有插图的、能引起兴味的书籍等。

此外,洛克提出旅行对培养绅士的重要作用。他说:“我承认到国外去旅行是有很大利益的。”①他认为好处有二:一则可以更多地与人接触,通过

⑤ 同上书,第 165 页。

① 《教育漫活》,第 165 页。

② 同上书,第 178 页。

③ 同上书,第 180 页。

④ 同上书,第 187 页。

⑤ 同上书,第 114 页。

⑥ 同上书,第 114 页。

① 《教育漫话》,第 188 页。

对各种各样人的了解,从而在智慧与持重上获得长进;二则在旅行中可以多多获得各种知识,特别对学习语文、外国语方面有更多的益处。但他认为, 出国旅行的年龄不要太大,最好在 7 岁到 16 岁之间,即在他容易接受陪同他的导师教导的时候,或者年岁较长,无需导师的时候。洛克之所以重视旅行的教育作用,是由英国那时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当时英国统治阶级子弟作为宗主国主人后代,是有条件到殖民地或其它国家去生活,活动的。

总之,洛克在教育方法上提出的一系列主张与见解在当时说来,是有进步性的,是对经院主义教育那种脱离实际、扼杀儿童主动思维和不重视培养儿童求知方法的教学的一种否定。

洛克的绅士教育理论在西方教育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来资产阶级各国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虽然,它只是为英国资产阶级——贵族统治者而提出的教育理论,反映的是统治者的利益,但在这一理论体系中却提出许多重要的、反映了一定教育实际的教育理论与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基于对教育的剖析,他第一次从现实生活出发,对智、德、体诸育内容与方法作了细微的,带有唯物主义因素的论述,这也是有一定实践和理论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