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传统教育

颜元从制度和思想两方面批判了传统教育。

他批判了封建教育中的科举制度及其八股内容。他认为,科举制度使读书人以获取功名利禄为最终目的,于是专习八股、偏重时文,一生中关心的唯“入学、中举、会试、做官而已”①,此外,别无关注,别无所能。八股的恶果是导致了天下无学术、无政事、无治功的局面,“八股之害,甚于坑儒”。他是较早批判科举八股取士制度的人之一,本人也不曾走绝大多数士子读书应举之路,不曾做官、而以耕田、教书为业。他慨叹科举八股条件下“学校之废久矣”②的局面,提出“本源之地在学校”③的学校、学术主张,学校是学术发展、人才培养之所,应该兴学以繁荣学术、广育人才,从而达到天下大治。

③ 同上。

① 《存人篇》。

② 《习斋记余》。

③ 《习斋记余》。

在剧烈动荡的社会中,不少进步教育思想家提出以“实学”教育培养经世致用人才。批判重文轻实的传统教育成为进步教育思想家的重要任务,颜元则把批判的矛盾直指当时的官方哲学的宋明理学。

颜元批判了理学家“理在事上”、“理在吾心”的谬论,提出“理在事中”的主张。反对死读书现象,认为知识、道理只能从实习、实行中获得。他深刻地批判了理学教育的脱离实际,从理学家的学风和理论影响揭露了其恶劣本质。

由于理学教育主张静坐读书和心性领悟,所以学者脱离实践,“身在家庭,目遍天下,想象之久,以虚为实”,结果造成一种空疏不实的学风。读书玄而又玄,所学知识缺乏用处,出现“读书愈多愈惑,审事愈无识,办经济愈无力”④的通病。理学教育所培养的是一群袖手谈心性、脆弱如女子的迂腐儒生,而不是国家所需要的“经天纬地之略,礼乐兵农之才”。理学教育还造成学术风气、社会风气败坏,道德衰微,经济凋敝,人才匮乏。他认为, 明朝灭亡的前车之鉴即在于此。要防止重蹈历史复辙,必须提倡实学,培养实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