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内容与八股取士

科举考试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选举志》中载“乡、会试首场《四书》三题,《五经》各四题,士子各占一经,二场论一道,判五道,

① 《清史稿》卷一八,《选举制三》。

① 许树安:《古代选举及科举概述》,第 159 页。

② 参阅商行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 153 页。

诏、诰、表、科一道;三场试经、史、时务等五道”③。只能按几家疏注发挥, 行文有一定程序,称八股。并规定“永为此制,唯此而已”。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特点就是规定用八股文做文章。八股文又称制艺、时艺、时文、八比文, 由于文题均取自《四书》《五经》,故又称“四书文”。它有固定的格式和一系列限制,乾隆曾命方苞选《钦定四书文》内容作为举业指南。一篇文章开始时必须破题,承题然后起讲,领题,提比(起股),中比(中股),后比(后股),束比(束股)落下。其中仅提比、中比、后比、束比为正式议论部分,由于这四个部分中又各含两股相比偶的文字,共计八股,八股文称谓由此而来。统治者把八股文作为控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的重要工具,不许作者创新,从内容到形式严加限制,在束缚思想方面充分体现了封建专制主义精神。所作文章空疏废用,内容竭尽,曾出现“其然”、“坐”、“居” 等不伦不类的题目。读书人为钻习八股而思想僵化,缺乏真才实学,追求科场名利不惜百般作弊,结果学风败坏。经过八股文熏陶的官僚不懂治国安邦之道,吏治腐败,政治黑暗,加速了封建王朝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