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与德国统一的完成

为了实现武力统一,在军事上打败奥国是俾斯麦的首要目的。在发动对奥战争之前,正值在德意志与丹麦之间发生领土纠纷,俾斯麦便决定先打败丹麦,然后再收拾奥国。

原来德意志北部的什列士维格和霍尔斯坦两个公国,是德意志邦联的成员,同时也是丹麦国王的个人领地,不过并没有与丹麦合并。两公国的居民多数是德意志人,1848 年革命时要求脱离丹麦国王的管辖而同德意志合并, 但是在沙俄的反对下,这个要求没有实现。丹麦统治阶级早就有意正式把两公国合并到丹麦版图之内,1863 年年底丹麦正式宣布合并,这在德意志引起了许多人的反对。俾斯麦便利用德意志的民族情绪,乘机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

俾斯麦之决定发动这一场战争,是有复杂的动机的:第一,使普鲁士在全德人民心中成为德意志权利的保卫者,从而可以提高普鲁士的威信,以便

为普鲁士领导统一扫清障碍。第二,他想在对丹战争后制造普、奥之间的领土纠纷,以便使对奥战争有所借口。第三,以对丹战争作为未来对奥战争的演习。

1864 年,对丹麦的战争爆发了。奥地利在普鲁士的邀请下也参加了战争。结果,丹麦惨败,不得不把霍尔斯坦让给奥地利,而把什列士维格让给普鲁士。

作为对奥战争的准备,俾斯麦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以图达到孤立奥地利的目的。1863 年波兰起义,普鲁士充当了沙俄镇压波兰起义的帮凶,因而得到了俄国在普奥战争中守中立的保证。为了确保法国的中立,俾斯麦在1865 年 9 月会晤拿破仑三世时,表示普鲁士不反对把卢森堡划入法国版图, 作为对法国在普奥战争中守中立的报答。鉴于意大利与奥地利之间有矛盾

(当时奥地利仍占领威尼斯),1866 年 4 月 8 日普鲁士与意大利王国签订攻守同盟条约,双方约定:如果普鲁士在三个月内对奥开战,意大利应立即对奥宣战;只有在奥地利把威尼斯归还给意大利后,双方才能同意与奥地利讲和。

这样,在普奥战争前,俾斯麦已经安排好了有利于普鲁士的国际环境。不过,在丹麦战争结束后,德意志许多地方出现人民群众反对普鲁士的

强权政治的运动。为了缓和人民对普鲁士的不满,俾斯麦向德意志邦联议会提出一项法案,这项法案规定召集一个根据普选权和直接选举制产生的全德国会,并且由全德国会实行全德改革,改革的内容是建立铁道、邮政和电报电话事业的全德管理机关,德意志公民在全德境内享有自由居住权,实行全德统一的关税立法和商业立法,实行统一的外交政策,建立全德的统一的军队等等。俾斯麦提出的这个法案虽然没有得到邦联议会的答复,但是的确起了迷惑人心的作用。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俾斯麦便制造理由要求奥地利把霍尔斯坦让给普鲁士,奥国拒绝,这就成为战争的导火线。1866 年 6 月 14 日,普、奥战争爆发了。

在战争中,德意志大多数邦站到奥地利方面对普鲁士作战,这是因为这些邦的君主们都害怕普鲁士统一德国会使自己丧失原来的统治地位。当时只有德意志北部几个小邦支持普鲁士。意大利也参战,反对奥地利。7 月 3 日在萨多瓦进行决战,有 23.8 万奥军与 29.1 万普军对抗。普军不但在人数上胜过奥军,而且其装备及武器也都比奥军好。普鲁士军队在战斗中用后膛的撞针发射枪,而奥军却仍在使用老式枪,因而普军的火力高出奥军火力好几倍。此外,普军指挥比奥军更为坚决果敢。决战中,普军取得大捷。7 月 14 日普军逼近奥国首都。由于法国出面调停,7 月 20 日普奥之间达成了停战协定。8 月 23 日在布拉格缔结和约,根据和约,奥地利同意美因河以北诸邦在普鲁士领导下成立北德意志联邦,普鲁士获得霍尔斯坦,也吞并了汉诺威、黑森、拿骚、黑森—洪堡及法兰克福自由市。同时,普鲁士也承认南德意志

各邦的独立,并且只要求奥地利付出一笔很小的赔款。对奥地利的这种宽大表明了俾斯麦的手腕的灵活性,因为俾斯麦为了最后统一德国,还要准备对法战争,他希望那时能够争取奥地利的中立。普奥战争结束后,拿破仑三世企图获得卢森堡作为守中立的报酬,但是遭到俾斯麦的严词拒绝。

1867 年,在普鲁士领导下,北德意志联邦诞生了,有 21 个邦及三个自

由市(汉堡、卢卑克和不来梅)参加。根据 1866 年 12 月批准的联邦宪法, 北德意志联邦的主席由普鲁士国王兼任,而且是世袭的,他掌握联邦的全部行政及军事大权。俾斯麦也兼任北德意志联邦的总理,总理对主席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议会也不能罢免他。联邦的立法机关是帝国议会、联邦议会。帝国议会议员是由各邦根据普遍、直接和秘密的选举法选出。联邦议会由各邦任命的代表组成,共有 43 名代表,普鲁士的代表有 17 人。帝国议会的决议只有经过联邦议会批准才获得法律上的效力。总之,宪法保证了普鲁士对于全联邦的控制,以普鲁士国王为首的普鲁士地主阶级成了全德的统治集团。至于宪法规定普选制,是俾斯麦笼络人心的狡狯手段,特别是麻痹工人阶级的手段,想借此缓和工人阶级的革命情绪,并且使其不反对普鲁士领导的统一。

成立北德意志联邦是德国统一道路上的决定性步骤。在联邦内部已经没有任何交通限制及商品流通的阻碍了,统一的货币及统一的度量衡也建立起来了。联邦的对外政策及对外贸易也都由联邦政府统一确定,对于最重要的经济问题也实行了统一的措施。过去多少年来一直使资产阶级感到苦恼的各种不利于工商业的限制,现在都一扫而光。因此,北德意志联邦的建立,无疑地为全德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这一切,都是与俾斯麦的努力分不开的,因此,在北德意志联邦成立后, 俾斯麦在德意志资产阶级中的威望大大提高。过去在“宪法纠纷”中反对俾斯麦独断独行的普鲁士资产阶级进步党现在也愿意和俾斯麦和解,因为在资产阶级看来,统一所带来的经济上的好处,要比自己的政治统治重要得多。普鲁士议会以压倒的多数追认了自“宪法纠纷”以来俾斯麦政府的一切财政支出。俾斯麦也表示了和解的态度,他公开宣称过去内阁不得议会的同意而征税是非法的。议会欢迎俾斯麦的态度。进步党发生分裂,其中大多数人脱离该党另外组成民族自由党,这个新政党除了坚持进步党关于内政的原来主张外,还表示支持俾斯麦的对外政策及统一德国的方针。在“宪法纠纷”的年月里和俾斯麦共事的官僚中有好几个人被允许退休,其官职为同情民族自由党的人接替。

不过,1867 年北德意志联邦之成立,并不意味着统一运动之大功告成, 因为南德诸邦尚置身于联邦之外。

南德诸邦——巴伐利亚、符腾堡、巴登、黑森—达姆斯塔得——之所以留在北德意志联邦之外,主要是拿破仑三世横加阻挠的结果。拿破仑三世害怕德国完成统一会妨碍法国在欧洲称霸,所以他反对德国统一。他主张南德

另成立联邦。当时法国掌握着斯特拉斯堡这个重要的要塞,法国军队随时可以长驱直入南德诸邦,所以南德诸邦在法国的威胁下,不敢公然和北德联邦合并。在这个情况下,南德诸邦只能与北德联邦结成秘密的军事同盟。

1870 年普法战争爆发了,法国战败,于是南德诸邦才与北德联邦合并, 组成德意志帝国。到此,德国统一大业才臻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