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巴西的独立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在葡属巴西也掀起了反对葡萄牙殖民统治和争取独立的运动。

18 世纪末,巴西的商品货币关系有了一定的发展,也出现了手工工场。经济力量日益增强的殖民地土生白人种植园主、商人和手工工场主,迫切要求摆脱殖民统治的束缚。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海地革命的胜利都鼓舞了巴西人民争取独立的信心。1789 年在米内斯吉拉斯省成立了一个由牙医希尔瓦·哈维厄(“拔牙者”)领导的,由青年知识分子组成的密谋组织,提出推翻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建立共和国,实行自由贸易和改善奴隶处境等要求,后因叛徒告密,组织遭到破坏,哈维厄被捕,1792 年在里约热内卢就义。19 世纪初,巴西黑人奴隶约占全国 350 万人口的一半以上,白种人只有 80 万人,其余是自由黑人、印第安人和各种混血种人。巴西的黑人奴隶和印第安人为反抗殖民剥削和种族压迫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806 年圣保罗的黑人奴隶就曾举行过大规模的起义,在巴依亚等地区黑人起义也多次发生。

1807 年底,拿破仑军队大举入侵葡萄牙。葡萄牙王室在英国海军的帮助下,仓皇逃到了巴西。王室迁到殖民地以后,加强了对巴西的直接统治,巴西暂时变成了葡萄牙王国的政治中心。为了巩固这个统治基地,葡萄牙王室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政治上,主要是改组管理体制,加强了王室对各省的直接控制。在经济上,取消了对巴西的贸易垄断,开放了巴西的港口, 允许巴西和其他国家通商。国王还颁布了关于一切工业部门都有企业活动自由的敕令,撤销了限制采矿活动和阻碍巴西本地工业发展的法律和条例,颁布了一些鼓励外侨入境的法令,在交通运输和邮政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

采取这一系列措施,其目的首先在于促进巴西工商业的发展,以保证王室和随同迁来的大臣、文武官员对于工业品和其他商品的需要。同时葡萄牙统治者也想用此来笼络当地的统治集团——大庄园主,缓和他们对宗主国在贸易上加给殖民地种种束缚的不满情绪。在国际上则是以开放巴西市场来换取英国的支持和庇护。总之,这些改革措施都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葡萄牙对巴西的统治,而未能改善殖民地人民的处境。相反,王室迁来巴西以后,由于王室及其所属行政机构和军队的巨额开支,殖民地捐税不断加重,殖民地人民深受各种捐税的重压。巴西港口开放以后,英国势力逐渐垄断了巴西市场,本地工商业由于无力竞争而遭受极大摧残。王室官吏的骄奢淫逸、贪污腐化和作威作福也日益使人不能忍受。1816 年王室又出兵侵占乌拉圭,更加重了殖民地人民的负担。所有这些都加剧了殖民地各阶级的不满。处于巴西社会最低层的黑人奴隶和其他劳动群众在宗主国和本地剥削阶级的压榨下,处境日益恶化,反抗情绪高涨。

1813 年巴伊亚发生了大规模的黑奴起义,在起义过程中,有 600 名武装的黑人向市中心奴隶主住宅发动了进攻,殖民当局动用了军队,黑人奋力进行抵抗,直到几乎全部牺牲以后起义才被镇压下去。1814 年至 1815 年间, 米内斯吉拉斯金矿也爆发了黑奴起义。许多城市出现了共济会等秘密组织和团体,从事争取独立的活动。

1817 年 3 月,伯南布哥省的土生白人发动了起义,这是巴西独立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起义是由该省的一些巴西籍军官、商人和庄园主领导的。起义者赶走督军,夺取了地方政权,在该省首府累西腓建立了有各阶级代表参加的临时洪达,洪达权力很快扩展到全省。洪达宣布成立共和国,取消等级制和等级特权并废除了苛捐杂税、贸易垄断和其他贸易特权。洪达还派人往邻省宣传,号召参加起义。但是由于起义领导者强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不愿也不敢触动巴西的社会基础——奴隶制度,致使黑人奴隶和广大下层劳动群众未能积极支持和参加这场斗争,同时起义只局限在该省,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广泛发动,结果在葡萄牙军和外国雇佣兵的镇压下,起义终告失败。

巴西各地的起义和反抗斗争,都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殖民者,但最终未能推翻葡萄牙的殖民统治。这是因为巴西独立运动没有形成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斗争是分散的;黑人奴隶、印第安人和其他劳动群众还提不出明确的斗争纲领;巴西的商人、手工场主由于本身软弱也没有力量来领导这场斗争。

1820 年葡萄牙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在新选举出来的议会要求下,若奥

六世于 1821 年回国,他把儿子彼得罗留下统治巴西。鉴于当时巴西争取独立的革命形势,他临行时嘱咐儿子,如果情势变化可立即宣布独立,自立为帝。彼得罗就任巴西摄政王。不久,葡萄牙议会也要求彼得罗回国,彼得罗拒绝了。当时,巴西国内局势动荡,要求独立的呼声遍及全国,许多地区都在酝酿独立,资产阶级共和派提出了独立共和国的要求。面临爆发新的革命的威胁,巴西的大种植园主、大商人和上层保守分子为了预防革命的爆发, 乃在 1822 年拥戴彼得罗为帝,宣布脱离葡萄牙独立。1823 年 7 月,最后一批葡萄牙殖民军被迫从巴西撤走。

巴西的独立是广大人民群众经过多次武装起义、流血牺牲和坚持了长期的斗争才取得的。可是斗争的果实却被大种植园主、大奴隶主所窃取。后来, 巴西人民又经过半个世纪的英勇斗争,才于 1888 年废除了奴隶制,并在 1889 年建立了共和国。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就其性质来说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对殖民主义,同时也反对封建剥削制度和种植园奴隶制度。这次革命运动波及地区之广,卷入斗争的人口之多,斗争时间之长在殖民地革命斗争史上都是空前的。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摧毁了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在美洲的

殖民统治,除古巴、波多黎各以及英国的岛屿殖民地和英属洪都拉斯外,绝大部分地区都摆脱了西、葡、法的殖民枷锁,先后建立了海地、墨西哥、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智利、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乌拉圭、巴西等17 个独立国家。绝大多数国家在宣布独立以后都颁布了宪法,建立了地主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有巴西保存了帝制。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使各国教会的政治经济权力受到很大限制,极端反动的宗教裁判所被废除,贵族称号也被取消,巴西除外,各独立国家都先后明文规定禁止奴隶制。农民摆脱了向地主、国家和教会进行无偿劳动的义务, 殖民时期阻止生产发展的各种商业限制都被取消,实行了自由贸易。所有这些措施和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制度和种植园奴隶制度,推动了拉丁美洲社会的发展。

但是,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没有能够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主要表现就是没有触动原有殖民地的社会经济基础大地产制,没有废除保守的天主教会。在独立战争中印第安人、黑人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是革命的主力军,而领导权却始终掌握在土生白人地主、种植园主、官吏和上层教会人士手中。这些领导人一方面反对殖民制度,另一方面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护大庄园制和封建剥削。独立以后,政权仍然操纵在这些人手中,因而原有殖民地的社会经济基础大地产制得以保存下来。正是由于大地产制和封建剥削的继续存在,独立以后这些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普遍十分缓慢,在经济上也没有真正摆脱对殖民主义国家的依赖地位。后来英、美、德等侵略者又陆续把它们的侵略魔爪伸进了拉丁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