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革命后阶级斗争的发展。维也纳十月起义

4 月 25 日,皇帝颁布了一部“钦定宪法”,它确定立法机关为两院制, 并且规定皇帝对立法有绝对的否决权。5 月 11 日颁布的选举法,剥夺了劳动人民的选举权。同时它又规定:只有大土地所有者才有可能被选进上院,有200 佛罗伦①收入的人才有资格当选为下院议员。

在颁布宪法后不久,亦即 5 月 14 日,毕莱尔斯道夫内阁下令解散国民自卫军和学生军代表组成的中央委员会。这个命令立刻激起群众的义愤,结果 5 月 15 日爆发了武装起义。在起义中,武装工人与学生军及资产阶级国民自卫军并肩作战。起义者提出了逮捕反动大臣,废除君主制,改组政府, 实行普选制并且召开制宪国民会议等要求。在声势浩大的起义面前,皇帝吓得魂不附体,他在 5 月 16 日偕同宫廷人员逃到因斯不鲁克。到 17 日,起义胜利了。政府再一次让步:承认上述中央委员会的合法地位,并且答应召开制宪国民会议来制定新的宪法。但是,反动政府不甘心失败,它在 5 月 26 日又下令解散学生军,因为在它眼中,学生军不但是革命武装,而且还不断进行革命煽动,因而是危险的。这道命令又引起了一次武装起义,在起义中学生军和国民自卫军都参加了战斗。结果,政府又一次作了让步,收回了解散学生军的成命。

几乎与城市革命人民的发动同时,广大农村的农民也行动起来,他们到处挣脱了封建枷锁。“他们在解放事业中取得的成就,比在德国任何其他地方都大。”①但是,农民通过斗争取得的革命成果,却被资产阶级断送了。7 月 22 日开幕的资产阶级代表占优势的制宪国民会议,虽然废除了与人身依附关系和地主裁判权有关的封建义务,但是却保留了主要的封建义务劳役地租和代役租,除非农民交纳一定的赎金来赎买这些封建义务。

这时,资产阶级认为革命已经完成,同时又感到经受三次起义打击的封建势力已经不是可怕的敌人了。因此他们开始倾向于与封建旧势力妥协,并且表示欢迎皇帝和宫廷返回首都。8 月 12 日,皇帝及其随从者在国民会议的

① 佛罗伦为奥地利货币单位。

① 恩格斯:《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8 卷,第 39~40 页。

“热烈”欢迎中返回首都。于是开始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这个妥协后的第一个行动便是 8 月 19 日皇帝检阅国民自卫军,第二个行动便是镇压工人运动。

8 月 23 日,维也纳工人举行示威,抗议政府取消发给失业工人的补助金, 国民自卫军便向手无寸铁的工人开枪,屠杀了许多工人。这次屠杀标志着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公开决裂。这时学生军也转而支持政府,对工人运动抱敌对态度。革命阵营的这个分裂,为反革命的封建势力所利用,他们决定向革命力量进行反扑。不过,当时匈牙利革命的火焰愈烧愈旺,一个匈牙利的民族解放运动正在威胁着帝国的统治。因此,奥地利反动政府决定先派兵镇压匈牙利革命。10 月初,奥地利军事大臣下令把驻在维也纳的一部分部队调到匈牙利战场上去。这时,维也纳的革命群众清楚地认识到:随着匈牙利革命的覆灭,维也纳也不免要遭到同样的命运。因此 10 月 6 日,小商人、小手工业者、大学生和工人群众集合起来,挡住了从维也纳开出去的掷弹营的去路,并且与士兵联欢。同时,他们又攻下了兵器库,立刻有 10 万群众武装起来了。经过一天的战斗,起义胜利了,皇帝和宫廷再度逃出首都,逃到欧尔姆茨。

起义胜利后,维也纳的政权转到小资产阶级占优势的市议会手中。参加起义的主力是工人、小资产阶级和大学生,领导力量是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当时学生军和组成“别动队”的武装工人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为保卫革命而战斗。但是领导起义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并没有采取积极措施去巩固胜利。他们既没有建立统一领导革命的领导机构,也没有和近在咫尺的匈牙利革命军队联合行动。此外,早在 7 月就开幕的制宪国民会议根本没有起领导作用,它甚至建议由皇帝出来充当调停人。

逃到欧尔姆茨的皇帝及其近臣们积极调动军队,准备镇压。耶拉契希的部队及温迪希格拉兹的部队都开到维也纳附近。温迪希格拉兹集中了 7 万大

军,携带大炮 200 门,从 10 月 26 日到 28 日连续炮轰维也纳城。11 月 1 日, 维也纳陷落了。

反革命军队对起义人民进行无情的报复,枪毙了起义的领导人美森豪塞尔。1849 年 3 月 4 日,解散了制宪国民会议,恢复了封建专制的黑暗统治。

1848 年奥地利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资产阶级在革命中途背叛了人民,同封建反革命势力结成了同盟;小资产阶级在领导革命中表现得很不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