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一次内战
内战爆发后,全国立刻分为两大阵营:以国王为首的保王党阵营与以国会为首的革命阵营。从地理上讲,属于保王党阵营的是落后的西北部农业地区,属于革命阵营的是富庶的、工商业及农业发达的东南地区。从阶级关系来说,站在革命阵营方面的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农民、工人、手工业者及一切劳动大众,苏格兰起义者也加入革命阵营。领导革命阵营的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而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新贵族,因为新贵族不但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而且由于本身是贵族,长期享有政治特权,所以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及能力。站在保王党方面的是旧的封建贵族及国教教会的僧侣。这两个阵营的力量对比是显然有利于革命阵营的,因为它拥有许多重要港口及舰队,这就保证国会军队在海上的优势,并且使它有可能切断国王军队与外部的联系。而且国会方面更有取之不尽的财政来源,因为重要的工商业都市都在国会的控制之下,国会随时可以从伦敦的大商人及银行家那里取得贷款。国会也不愁没有巨额税收充作军费,因为东南地区有发达的工商业。革命阵营还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因为东南地区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农业。相反地,保王党阵营在财政上只能依靠封建贵族的临时捐助,所以是很不可靠的,它的经济力量也非常薄弱,因为它所控制的西北地区的工商业及农业都极为落后。最后,
在人力方面,国会方面有广大人民的支持,他们是为正义的革命事业而战的,因而可以发挥无穷无尽的战斗力。而保王党阵营没有群众基础,支持它的只是没落的封建贵族。
优势虽然是在革命阵营方面,但是革命阵营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领导革命阵营的是长老会派(长老会派控制了国会),军事指挥者也都是长老会派军官,而长老会派领导集团在内战中所执行的是一条保守的军事路线,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他们不敢发动人民群众参加反对国王的战争,而主要依靠雇佣兵作战,这样一来就严重地削弱了革命阵营的战斗力。第二,指挥军队的长老会派时时刻刻不忘与国王妥协,所以在战场上一贯采取消极等待的态度,而不肯大胆进攻。比如在国王北上后和内战开始之前,国会议员皮姆曾主张在国王凑足兵力之前,率军北上,直捣国王的老巢, 一举而扑灭国王的势力,但是长老会派拒绝了这个建议,结果坐使国王军事力量增强,因而造成战争拖延的局面。再比如在战争开始后,指挥军队的长老会派军官艾塞克斯在战场上按兵不动,迟迟不肯指挥军队前进。1642 年 10 月,在牛津附近打败了国王军队后,本应乘胜追击敌人,但是艾塞克斯突然下令退兵,结果使敌人转败为胜。
长老会派之所以执行保守的军事路线,是因为它代表上层有产阶级的利益,最害怕人民,生怕人民参加革命战争,有朝一日会侵犯自己的财产,从而他们总是希望与国王势力妥协,以便共同对付人民的革命力量。
长老会派的保守的军事路线给革命战争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恶果,所以战局越来越不利于革命阵营,到 1643 年秋,国王军队占领了东南地区的大部分地方,全国有四分之三的土地落到国王军队的铁蹄之下。
当国会中的长老会派上层领导把内战步步引向失败的绝路上的时候,农民群众的自发的反封建斗争汹涌澎湃地发展起来。内战开始后不久,有的农民就说:“贵族们当我们的主人已经很久了。现在该我们去当一当他们的主人了。”许多地区农民拿起武器与地主展开斗争。
但是,农民运动中规模最大的是西南各郡发生的“棒民”运动。“棒民” 运动采取的是“中间”道路,既反对封建王党,也反对国会。“棒民”大约有十万人,基本群众是农民,但是领导力量却比较复杂,除农民外,还有教士、贵族、军官、工商业者和知识分子等。“棒民”自称他们的目的便是联防互保,以保卫自己的“自由和财产”,使其免受“一切掠夺者和其他非法暴力的侵犯”。但总的说来,“棒民”对王党更为敌视,他们之所以举起“中间”道路的旗帜,主要是由于他们对国会的政策不满。“棒民”运动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打击了当地的封建贵族和王党的气焰,保卫了农民的利益,而且也在于它在客观上促进国会的军事改革,因为如果战争继续沿着失败的道路发展下去,农民运动将会进一步扩大,在长期国会看来,为了制止农民运动的发展,就必须扭转战局,而为了扭转战局,就必须实行军事改革。
当然,促进国会实行军事改革的更重要的原因是战争的失败本身。因为
一旦战争败衄,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命运和前途将不堪设想。于是,最关切这两大新兴阶级的切身利益的独立派首先提出军队改组的要求。在独立派的压力下,国会在 1645 年初决定改组军队,通过了“自抑法”。根据“自抑法”, 凡身兼议员的军官均应辞去军官职务。于是,艾塞克斯、曼切斯特和瓦勒等昏庸怯懦的长老会派军事领导人都离开军队,军队的指挥权落到以奥立佛·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分子手中。
克伦威尔于 1599 年出生在亨丁顿郡的一个乡绅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化了的新贵族。克伦威尔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后来又一度在伦敦攻读法律,从伦敦返故里后,一心一意经营牧场和管理土地。但是由于一个时期农产品价格猛跌,他的家几乎濒于破产,卖掉了很多土地及房产。此后,他就变为小地主了,财产收入勉强够维持生计。
1640 年克伦威尔当选为长期国会议员,1641 年他积极参加“大抗议” 的草拟工作,这时,他的卓越的政治才能已见知于当世。不过,在国王及宫廷大臣眼中,他的威望要比其他政治领袖小得多。
内战开始后,具有远见卓识的克伦威尔深知:为了取得战争的彻底胜利,必须利用人民的力量。因此他在战斗开始后,就装备了一支由农民和手工业者、小商人组成的队伍参加战斗。这是一支新型的骑兵队伍,纪律严明, 英勇善战,而且每个士兵都浸透着革命意识,满怀着对于封建专制制度的仇恨,因而他的队伍转战各地,屡次获胜,有“勇士军”之称1。1644 年 7 月 2 日,克伦威尔的骑兵在马斯顿草原战役中,击溃了保王党骑兵,取得了内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在担任了指挥全军的重要职务后,克伦威尔便以“勇士军”为榜样改组军队,改组后的军队称“新模范军”。“新模范军”不但有严格的纪律,而且实行民主,大胆提拔出身下层人民的士兵为军官。如佛克斯上校是铜匠出身,普莱德上校是车夫出身。因而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加强。克伦威尔还彻底改变了过去的战略方针。过去长老会派军官根本不想打败敌人,因而毫无作战计划,处处陷于被动地位。克伦威尔采取了大胆进攻的战略,并且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实际上这意味着克伦威尔执行了正确的革命的军事路线。
军事改革后不久,战局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645 年 6 月,国会军在纳斯比附近取得了大捷,几乎全部歼灭了敌军,并且俘虏 5000 人。此后,
战局急转直下,到 1646 年 7 月,内战终于以革命阵营的胜利而结束。国王查理一世也成为阶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