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宪章运动的兴起

英国宪章运动之产生,是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及政治背景的。

英国工业革命到 19 世纪 30 年代基本上完成,无产阶级在英国作为一个伟大的阶级力量出现了。但是,工业革命带给无产阶级的是贫困和苦难、饥饿和疾病。工人居住在湫隘肮脏的贫民窟,他们吸的是污染的空气,饮的是不清洁的水,很少享受到阳光。机器的采用,使劳动过度紧张,劳动时间极长,劳动条件也差。工资很低,而粮价不断上涨,因此大多数工人挣扎在饥饿线上。1832 年国会改革的结果,工人阶级一无所得。失望之余,他们便暂时离开政治舞台,而把主要力量集中于工会活动方面,指望依靠工会组织去保卫自己的利益。他们首先致力于把工会由个别行业的组织发展为多行业的全国性工会组织,1834 年成立的“全国工会大同盟”便是这样的工会组织。在惊人的短时期内就有 50 万名工人参加了这个“大同盟”,每一个工业部门的工人都参加了,甚至农业工人也集体参加。

“大同盟”刚一成立,就领导了争取提高工资、缩短劳动日及工会权利的罢工斗争。这个斗争席卷全国,而且有些地方,罢工发展为武装冲突。这在统治阶级中间引起了很大的恐惧。政府决定打击“大同盟”的薄弱的一环, 也就是它在农业工人中间的组织。当时在多塞特的托尔派德尔村有乔治·洛夫列特和詹姆士·洛夫列特兄弟二人领导成立了“农业工人朋友协会”,在成立时举行习惯上的仪式及宣誓。于是政府当局立刻逮捕了两兄弟及另外四个人,罪名是:他们举行非法的宣誓,并且判处七年流放。这个冤案引起了全国范围的抗议运动,“大同盟”领导了这个运动,有二十五万多人在请愿书中签名,要求当局释放被判处流放的农业工人。工人群众还在伦敦举行大示威,参加示威行列的人达 20 万人。在工人群众的压力下,当局不得不让步,把被流放的人释放回家。

但是,统治阶级并不善罢甘休,他们采取其他方式去打击工会组织。在约克郡、兰开夏郡、中部地区及苏格兰,工厂主强迫每一个工人都在文件上签名具结,表示离开工会,凡拒绝签名具结者,一概开除出厂。这样,“大同盟”就在资本家的进攻下解体了。“大同盟”存在期间还不足一年。

政府之残酷地镇压工会运动,深深地教育了工人阶级,使他们认识到政治斗争的重要,因而他们又转向政治斗争,而 1834 年“新贫民法”的实施, 更有力地推动工人阶级走上政治斗争的道路。

英国早在 1601 年就开始实行“贫民法”,根据这个法律,救济贫民事宜由各教区负责,凡贫苦无告者,均由教区救济院予以收容和扶养,由富人纳税充作救济费用。到 18 世纪下期,又对工资低下的工人发补助金,以济其不足。不消说,这个措施的用意在于安抚穷人,防止他们起来“犯上作乱”。到 18 世纪上期,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取消这种救济办法,因为这个办法妨碍

劳动力的供应,而且他们也不愿负担救济费用。1832 年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并且参加了政权。①工业资产阶级一上台,便迫不及待地去实现自己的愿望。1834 年,国会废除了“贫民法”而颁布了“新贫民法”,新的法律取消了生活补助金,它规定在全国各地成立“劳动院”,凡要求得到救济者,都必须进“劳动院”。但是新成立的“劳动院”,对于贫民来说,不啻是集中营式监狱。凡进入“劳动院”者,终日劳动,而食不果腹,而且备受监工的欺凌虐待。更甚者,一旦进入“劳动院”,就失去一切自由,甚至家人夫妇都被强制拆散,不得监工的许可,连来访也不能接见。因此,“劳动院”有工人的“巴士底大狱”之称。资产阶级设置“劳动院”的目的便是使贫民对“劳动院”望而生畏,被迫走进工厂去接受资本家的剥削。结果, 他们如愿以偿了,各地的贫民由于不愿进入“劳动院”而纷纷流入城市当工人,而不管工资多寡。但是,也有许多劳动群众进行反抗,在肯特、萨佛克及贝德福得等地发生了反对“新贫民法”的人民暴动。在斗争中甚至有人号召大家用“火和剑”去消灭宫廷和推翻富人的统治。

在反“新贫民法”的斗争中,英国工人受到一次深刻的政治教育,他们觉悟到:为了保卫工人的利益,关键仍然在于选举权,而为了争到选举权, 就必须再接再厉进行斗争。1836 年至 1837 年的工业危机加速了这个斗争的到来。

1836 年,以木匠洛维特为首的一些富裕的技术工匠成立“伦敦工人协

会”。这个协会最初只有 33 个会员,协会成立后第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在

1836 年底出版了一本标题为《腐败的下院》的小册子。作者在小册子中指出有两个因素决定国会的政策,一个是地主的利益,一个是资本家的利益,而且地主和资本家二者同样敌视工人,工人不应该对他们存任何幻想。协会不久又创办《北极星报》等报纸,通过报刊揭露英国政治的真相。

在 1837 年五六月间,“伦敦工人协会”的领袖们和少数急进派国会议

员共同草拟了一个纲领,其中包括六点政治要求:第一,凡年满 21 岁、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刑的男子均有选举权。第二,全国应划分为居民人数相等的 300 个选区,每个选区选出人数相等的议员。第三,取消候选人的财产资格及其他任何限制。第四,国会一年改选一次。第五,实行秘密投票。第六,每个议员都领取薪金,数目为 500 镑。在这些要求中,关键是普选权。关于普选权的意义,马克思写道:“⋯⋯普选权就等于英国工人阶级的政治统治,因为在英国,无产阶级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在英国,普选权的实行和大陆上任何标有社会主义这一光荣称号的其他措施相比,都将在更大的程度上是社会主义的措施。

① l832 年末举行国会选举的结果,辉格党取得巨大胜利,托利党遭到惨败。从这时起,辉格党逐渐更名为自由党,托利党更名为保守党。

在这里,实行普选权的必然结果就是工人阶级的政治统治。”①由此可见,争取实现六点政治要求,就意味着争取建立工人阶级的统治。

1838 年 5 月 8 日,这个纲领文件以法案的形式公布,命名曰《人民宪章》, 宪章运动的名称实源于此。

《人民宪章》的公布,标志了宪章运动的发轫,因为它马上得到广大工人及其他劳动人民的热烈支持,很快地就有成千上万的群众投入争取实现宪章的六点要求的斗争中来。全国各地举行盛大的群众大会,集合的群众动辄四五万人,有时达到 10 万人。在格拉斯哥集会的人数甚至达 15 万人,其中许多人是从附近城镇和乡村赶来的。宪章运动很快地就发展成为群众性的运动。

为什么《人民宪章》得到人民如此热烈的拥护?这是因为:第一,群众认识到《人民宪章》的实现,可以给人民带来物质生活的改善。在这里,哈尼的话如实地反映了群众的想法,他说:“我们要求普选权,因为这是我们的权利。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我们的权利,也是因为我们相信它将给我们的国家带来自由,给我们的家庭带来幸福。我们相信它将给我们带来面包、牛肉和啤酒。”

第二,希望享受教育权利的技术工匠、争取提高工资及十小时工作制的产业工人、要求废除“新贫民法”的贫民及为了生存而挣扎的破产了的手工业者,都把普选权看成是实现自己的要求的手段。而且,一些接受欧文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工人,也在六点要求的背后朦胧地看到实现社会改革的希望。第三,少数先进的工人认识到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重要性,而在他们看

来,实现宪章中的六点要求,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一个工人在《穷人卫报》上写道:“工人的政策应该是夺取国会中的权力,以便提高工资、降低利润, 并且完全取消地租、教会什一税及商业利润。”

一句话,劳动人民各个集团都带着本身的要求参加宪章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