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四分五裂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一)维也纳会议后德意志政治上的四分五裂。关税同盟

根据维也纳会议的“最后总决议”建立起来的“德意志邦联”,是由 34 个君主国和汉堡、不来梅、卢卑克、法兰克福四个自由市组成的。邦联设邦联国会于法兰克福,但邦联国会软弱无力,无权制定统一的法律和关税税则,无论在经济、内政或外交各方面,各邦仍各自为政,与独立国家无异, 邦联只不过徒具统一的形式而已。邦联国会的主席由奥地利代表担任,因此邦联实际上操纵在坐镇维也纳指挥着全欧间谍网的“欧洲的蜘蛛”——奥国首相梅特涅之手。19 世纪初,德意志全境封建势力死灰复燃,日益猖獗,人民群众展开了以学生运动为中心的反对封建、争取统一的斗争。1817 年 10

月 17 日是宗教改革 300 年纪念日,魏玛公国耶拿大学学生在耶拿城举行盛大庆祝会,要求成立统一的德意志国家,并把象征封建制度的衣物和反动著作付之一炬。针对学生运动,梅特涅在 1819 年召集全德会议于卡尔斯巴达, 以会议的名义颁布“卡尔斯巴达法令”,严禁学生参加政治活动,限制出版自由。

德意志的分裂及反动统治的加强显然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普鲁士的土地改革和“关税同盟”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德意志工、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普鲁士土地改革开始于拿破仑战争时期。1807 年 10 月在斯泰因首相的倡议下,普鲁士政府颁布改革法令,宣布废除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农民可以自由迁徙。但是该法令把农民的一切封建义务以及地主对于农民的司法权及警察权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继斯泰因为首相的哈登堡在 1811 年 9 月颁布了一项土地改革法令,即所谓“协调”法,责成地主取消农民的封建义务, 但同时要求农民付出很高的代价来赎买:或者把自己的份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割让给地主,或者向地主缴出一笔等于常年支付的货币地租的 25 倍的钱。拿破仑战争结束后,又颁布新的法令,对于农民赎买封建义务作了很大的限制。1816 年的土地改革法令规定:只有具备整套农畜并且名列税册的富裕农民方有赎买的权利,没有马,或者只有一匹马的农民被剥夺了赎买的权利。因此,到 1848 年为止,只有七分之六的富农和五分之一的中农、贫

农得到赎买的机会。通过赎买,农民被迫在 1816 年到 1848 年间一共交出 153

万余德亩的土地及 1800 万塔列尔以上的现金。因之许多农民破产了,手中仅有的土地也被迫卖给地主。而且,在赎买后,地主仍保留对于农民的司法权和警察权。因此,普鲁士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的是贫困、破产的痛苦。相反地,地主在改革中从农民那里搜刮到巨额土地和现金,从而有可能雇用农业劳动者和采用机器从事资本主义的农业经营,成为资本主义农场主。农业资本主义发展所走的这种道路,列宁称之为“普鲁士道路”。但是,不管怎

样,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1. 世纪 30 年代,以普鲁士为首的 18 个德意志国家成立了“关税同盟”, 在同盟内部取消了关税壁垒,制订统一税则,缴一次税货物就可以在同盟内的各邦之间畅通无阻。这就加速了商品流通,有利于工业的发展。因此同盟组成后,工业生产特别是纺织业生产有了迅速的发展。1834~1838 年在萨克森就兴建了 45 座大型纺织厂。到 1845 年,德意志的棉、麻、羊毛纺织业的纺锭分别增加到 15 万锭、2.8 万锭和 45 万锭。40 年代,仅普鲁士就有蒸汽机一千多架,柏林到 40 年代已成为重要的工业中心,1846 年在柏林 40 万人

口中雇佣工人就有 7 万人。在德意志境内,莱茵河中游的莱茵—威斯特发利亚省一带,摆脱封建主义较早,煤铁蕴藏量丰富,资本主义工业在全德最发达。铁路自 1835 年开始修筑,到 1850 年已有了 747 英里,公路也由 1816

年的 523 英里增加到 1848 年的 1573 英里。总之,在 1848 年革命前夕,德意志已进入工业革命的开始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