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月王朝时期法国劳动人民的斗争

资本主义的发展,给劳动人民带来更大的灾难。七月王朝时期的法国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是“金融贵族”的发财致富,骄奢淫逸,另一方面是劳动人民饥寒交迫,困顿呻吟。因此,这个时期工人反抗资本主义剥削的斗争,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剧烈、更加深化。最有代表性的是 1831 年

和 1834 年两次里昂工人起义。

里昂是法国丝织业中心,30 年代初这里的丝织工人已有 9 万人之多。工人受到资本家敲骨吸髓的榨取,劳动繁重,工资微薄,每天劳动时间长达 18 小时,得来的工资还不能换取一磅面包。1831 年,工人掀起了争取提高工资的斗争,和资方达成了一个“工资协定”。但是资本家背信弃义地破坏了协议。工人忍无可忍,乃在这一年 11 月 21 日宣布罢工。罢工很快地发展为起

义。到 23 日黎明,起义工人胜利地占领了市中心的市政厅,因而控制了全城。在战斗中,工人提出了激动人心的口号:“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这个口号既表明了起义工人的决心,也激励了群众的斗志,因而取得了初步战果。七月王朝为革命风暴吓破了胆,慌忙调来 6 万大军进行镇压。

但是工人浴血奋战,临危不惧,坚持战斗到 12 月 3 日,才最后归于失败。

到 1834 年,里昂工人又举行第二次起义。这次起义是政府的高压政策

激起来的:政府不但禁止工人集会,而且还逮捕工人互助会领袖。这一年 4

③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1888 年 4 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版,第 4 卷,第 684、683

页。

月 9 日里昂工人举行总罢工,接着就转为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具有更鲜明的政治性质,不仅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口号;而且还发布宣言,庄严宣告:“我们的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工人们前赴后继,奋不顾身和政府军队作殊死的决战,终因众寡悬殊,在 12 日军队转入反攻占领怀兹镇之

后,工人撤到市中心,宁死不屈,坚持战斗到 13 日,工人最后一个阵地才被攻占。当时工人全部英勇战死。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里昂起义烈士们的英雄形象,永远铭刻在法国劳动人民心中。由于当时里昂工人还没有正确的革命理论来指导,加以起义的当时又没有与其他城市工人取得联系,因此,两次里昂工人起义最后都失败了。

两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在两次起义中,工人们独立地提出本阶级的要求,并为之进行英勇的战斗,这标志着工人运动开始从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中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走上历史舞台。

自里昂工人起义失败到 19 世纪中期,法国人民群众运动以罢工、抗粮、抗税的形式在各地广泛展开。与此同时,一些社会主义流派也展开了活动, 出现了一些秘密革命团体。其中最著名的是布朗基组织的“四季社”①。奥古斯特·布朗基(1805~1881 年),议员之子,大学时代曾积极参加过七月革命和 30 年代的共和运动。 1837 年组织“四季社”。 1839 年 5 月,“四季社”发动起义失败,布朗基被捕。布朗基是巴贝夫事业的继承者,思想上拥护共产主义,行动上勇于献身革命,半生岁月是在牢狱中度过的。但他轻视革命理论,犯了一系列严重的理论错误。他不知道密切联系群众,不考虑具体情况,主张只依靠狭小的秘密团体,用脱离群众的密谋暴动方法去夺取政权,因而他多次起义都归于失败。此外,他又主张在革命胜利后建立“巴黎专政”,但他所主张的“巴黎专政”,也只是一小群职业革命家的专政, 而不是工人和农民的专政,与马克思所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毫无共同之处。布朗基这种脱离群众依靠少数人密谋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被称为“布朗基主义”。

这一时期,另一类型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的著名人物是无政府主义的鼻祖蒲鲁东。皮叶尔·约瑟夫·蒲鲁东(1809~1865 年)青年时代做过印刷工人,以后开设一小印刷店。 1840 年出版《什么是财产?》一书, 1846 年又出版《贫困的哲学》。

他在《什么是财产?》一书中,虽然提出“财产就是窃盗”,但他又不主张废除私有制,仅仅是反对大私有,保护小私有;反对高利贷资本、银行资本、交易所和不正当的贸易,而不反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他认为用“交换银行”、“无息贷款”等手段,使小生产者不经过中间人剥削,相互交换产品,就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他在《贫困的哲学》中,更系统地阐

① “四季社”以七人为一小组,称为“星期”,四个星期即 28 人为“一月”,三个“月”即 84 人为一“季”, 故称“四季社”。

发其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谬论,并公开表示反对共产主义。他认为小私有制是社会幸福的基础,是自由的保障,而一切形式的国家,包括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在内,都是对个人的强制,都是有害的,都是“万恶之源”,因而他反对无产阶级夺取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斗争,甚至反对一切工会组织和罢工运动。他的这种无政府主义反动思想,对工人运动产生极其有害的影响。他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大批破产的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马克思在 1847 年出版了伟大著作《哲学的贫困》,给予蒲鲁东无情的“批判和鞭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