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按国境划分旅游市场
按国境划分旅游市场,一般分为国内旅游市场和国际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是指国境线范围以内的市场,国际旅游市场是指国境线范围以外的市场。国内旅游市场主要是本国居民在国内各地进行旅游;国际旅游市场主要是接待外国旅游者到本国各地旅游,以及组织本国居民到国外进行旅游。在国内旅游市场上,旅游者是本国居民,使用本国货币支付各种旅游开支,游客可以自由地进行旅游,而不受国界的限制。发展国内旅游可以对国内商品流通以及货币回笼起促进作用。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旅游者是其它国家居民, 使用其它国家货币支付旅游开支,涉及到货币兑换问题,参加旅游要有足够的证件,出国要有本国护照,进入旅游目的地国要得到旅游目的地国的签证许可等。国际旅游市场的营业额直接关系到一国外汇贮备的增加或减少,随着输出旅游者数量的增加,旅游客源国外汇贮备将会减少;随着接待国际旅游者数量的增加,旅游接待国的外汇收入将会增加。
在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外国旅游者要求到中国旅游,而我国政府出于对外开放和赚取外汇的目的,先发展了国际旅游业。1988 年以前,我国国际旅游市场的格局是:第一市场是日本和美国,日本占 30%~ 33%,美国占 19%~21%;第二市场是东南亚三个国家(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占 12%~13%,和西欧三个国家(英国、法国、统一前的西德)占 10
%~12%,总共占 25%;第三市场是澳大利亚、加拿大各占 5%~6%,总计占 10%~12%。这三个市场就是当时的十大客源国,占总客源人数的 85%。90 年代以后,港澳台客源市场迅速崛起,填补了国际客源的减少;同时新出现了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蒙古及独联体各国等新的客源市场。1995 年十大客源国的排列顺序是: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新加坡、蒙古、马来西亚、菲律宾、英国、泰国。其中周边邻近国家占 80%,这一趋势符合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客源市场发展的规律。因为近邻国家旅途时间短,国际交通费用低,可进入性好,以近邻周边国家为主要客源的格局,市场稳定性好。近几年海外市场增长还在继续,我国接待的国际旅游者的绝对值逐年增加。
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兴起和发展,国内旅游市场增长速度比海外市场快得多,这是中国旅游市场最突出最重要的变化。90 年代以来,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迅速。1995 年国内游客达到 6.29 亿人次,12 亿人口平均每个中国人旅游 0.5 次,国内旅游收入 1375.7 亿元人民币。从旅游人次来看,1995 年国内游客和海外游客的比率为 93.1∶6.9,国内游客占海内外游客总数的 93%;从旅游收入看,1995 年国内和海外旅游的比例是64.1∶35.9,国内旅游收入占国内外旅游总收入 64%。数据表明:国内旅游市场已占到我国旅游市场的主体地位。
随着中国国内旅游的发展,中国公民的国内旅游开始延伸到出境、出国旅游。1992 年出境、出国旅游 293 万人,1993 年 374 万人,1994 年 373 万人,1995 年 471 万人,这一数字占 12 亿人口的 0.39%。从旅游目的地选择, 中国公民自费出境、出国旅游,首先是港澳地区、黑龙江与俄罗斯、辽宁与朝鲜的边境一日游;以后发展到新马泰游,以及广西、云南到越南、缅甸、老挝,新疆与哈萨克的边境旅游等。近年来,又从一日游发展到三日、五日、七日、十日等多日游,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足迹已深入到不少国家的首都
和腹地。综上所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旅游业正朝着国内与国际旅游市场并重的新格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