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高旅游宏观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一)改善宏观调控,完善旅游产业政策

旅游业与国民经济中许多行业和部门是密切相关的,旅游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需得到其它相关部门和行业的支持与配合。同时,旅游产品和服务又是由多个旅游部门和企业共同完成的,客观上也需要这些部门和企业达到最优化的配合。因此,要提高旅游宏观经济效益,促进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就要求国家不断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利用和发挥经济、行政、法律等调控的手段,对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作出统一、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指导,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另外,由于我国现代旅游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因此为了促使旅游业适当超前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还必须制定和完善旅游产业政策。在完善旅游产业政策时,一是要确立和完善旅游产业结构政策,明确旅游产业的发展重点及优先顺序,制定保证实现旅游产业发展重点的政策措施;二是健

全旅游产业组织政策,建立反对垄断、促进竞争的政策和机制,推动旅游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实现优胜劣汰;三是倡导旅游产业技术政策,强化技术进步对旅游发展的促进意义,制定推动旅游技术进步的具体措施;四是制定旅游产业布局政策,运用区域经济理论推动旅游资源的区域开发,并从空间上对旅游业及其产业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

(二)改革旅游经济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改革传统经济管理体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旅游经济管理体制。首先,在旅游经济宏观管理中,要做到政企分离,明确划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的权利和责任,充分调动旅游企业的积极性,提高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要改善旅游行业管理,促进行业管理的规模化和科学化,减少和杜绝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预,促进旅游企业面向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自负盈亏地从事各种旅游经济活动。再次,要改变单纯依靠国家为投资主体的做法,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建立能调动各方积极性的管理机制,促进国家、集体、个人及外资等多渠道投资的格局,加快旅游风景区的开发和旅游设施的建设,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最后,必须加快对国有旅游企业制度的改革,建立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旅游企业制度,明确界定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地位和身份,促进企业行为规范化,建立合理的利益动力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不断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三)加快旅游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离不开旅游“硬件”建设和“软件” 建设。所谓旅游“硬件”,就是指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等。一方面,要对构成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条件,如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进行超前建设,为旅游者迅速抵达和退出旅游目的地创造条件,满足旅游活动“安全、舒适、方便”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抓好旅游产品的开发,加快旅游景点、景区的建设,在搞好环境保护的前提下,配套完善各种旅游接待设施,努力开发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所谓旅游“软件”,就是指旅游的服务质量,即旅游行业职工的服务态度、服务技能和水平。旅游服务质量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是旅游事业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因此,强调质量意识,抓好管理监督,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是改善旅游形象,增强竞争能力的关键。根据世界旅游组织 1994 年提出的口号:“高质量的员工、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旅游”,必须不断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同时,要求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治安、交通、卫生、市容等进行综合治理,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氛围,促进旅游产业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并不断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四)抓好旅游市场管理,加强法制建设

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涉及面广,关联效应大,因此在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及法制建设等许多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理顺和定型。针对目前我国旅游市场秩序紊乱,旅游安全形象不佳,市场竞争非法性等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市场法规,依法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严厉打击破坏、犯罪行为,制止各种不正当竞争手段,提高旅游市场管理水平,使旅游行业管理逐步实现法制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加快与国际旅游市场的接轨,促进旅游产业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为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