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

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产业,每年国际旅游业的交易额已超过3000 亿美元。尽管今后旅游需求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周期性经济衰退、通货膨胀、恐怖主义活动以及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制约,但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却是不可逆转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变革及旅游市场地域结构、人口结构和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现代国际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将呈现出如下的大趋势。

(一)国际旅游区域的重心向东转移

欧洲和北美是现代国际旅游业的两大传统市场。在 80 年代以前,它们几乎垄断了国际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和收入都占世界总数的 90%左右。80 年代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一大批新兴市场的崛起,使国际

旅游业在世界各个地区的市场份额出现了新的分配组合。在迈向 21 世纪的发展中,欧洲和北美地区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份额将呈进一步缩小之势,旅游重心由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的速度将会加快。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去邻国度假者必定会增加,区域性国际旅游将大大发展。特别随着全球经济重心正从大西洋地区转移到太平洋地区,势必导致国际旅游市场重心也相应东移,使亚太地区成为未来国际旅游业的“热点”区域。

(二)国际旅游客源市场趋向分散化

长期以来,国际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在地区结构上一直以西北欧和北美为主。这两个地区作为现代国际旅游的发源地,其出国旅游人数几乎占国际旅游总人数的四分之三左右。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国中,除亚洲的日本、大洋州的澳大利亚外,其余大都集中在上述两个地区,其中仅德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就占国际旅游消费总支出的三分之一以上。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在地区分布上畸形集中的局面,同样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特别是当代世界经济正在迅速分化和重新改组,初步形成了北美、西欧、日本、独联体、东欧和第三世界等六大经济力量相抗衡的态势,直接影响各地区国际旅游客源的发生、发展、消长和转移,从而导致客源市场分布格局由目前的集中渐渐走向分散。到 21 世纪初,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脱颖而出的新兴工业国,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出国旅游者大量产生的条件日臻成熟,拥有广泛的市场潜力,可能逐渐取代传统的旅游客源国,而成为国际旅游的主体市场。

(三)国际旅游方式趋向多样化发展

从近年来国际旅游业发展的特点看,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将更加重视精神疲劳的恢复与消除,要求更多地发展着眼于调剂精神的积极的旅游产品,那些单纯游山玩水的消遣观光,将逐渐为多样化的旅游方式和项目所取代。国际上传统的旅游方式分为四种,即娱乐型、观光型、疗养型和商务型,大多数旅游活动更多的是各种方式特征兼而有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方式是由其资源条件、地理位置、市场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不同旅游方式也有不同的产品、价格、市场对策等,同时旅游者也有不同的消费要求和消费特点。当今,国际旅游消费动向的重大变化是, 消费由“目的”变为“手段”,人们消费是为了实现自我爱好,为了自由娱乐,表现丰富的感情,等等。传统的观光、娱乐等旅游方式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方式朝着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各种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也应运而生。

(四)中、远程旅游渐趋兴旺

旅游距离远近受制于时间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在本世纪上半叶,人们基本上只能借助于火车和汽车进行旅游活动。当时飞机速度既慢且票价昂贵,还很不安全。因此,那个时代的人一般只能作短程旅游。中、远程旅游, 特别是横渡大洋的国际旅游兴起,是战后航空运输大发展的直接结果。目前, 飞机的飞行速度越来越快、续航距离越来越大,单位里程运输成本也在逐年下降。随着航空技术日新月异,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距离在旅游限制因素中的作用日趋减弱,加之闲暇时间增多,今后将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中、远程旅游的行列中来。1983 年,欧洲共同体国家出国旅游者中,79.7%的人是到毗邻国家作短程旅游,中、远程旅游者仅占 20.3%;到 1995 年,出国作短

程旅游的那部分人数,下降到 72.7%,中、远程旅游人数升至 27.3%。另据国际航空协会估计,到本世纪末,世界航空运输量将是目前的三倍,其中长途航运将成为主要手段,距离在 2400 公里以上的长途客运量可能从目前占航空客运量的 6%剧增至 40%。因此,随着更加快捷、安全、舒适、经济的新型航空客机在九十年代投入运营,使全球性大规模的中、远程旅游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