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师心理障碍的保健对策
教师要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要捧出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调整期望值和改变工作的方法、心态、言行,还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其方法大致如下:
- 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了解自我,就是要有一个清醒的自我意识,能够正确地评价自我,辩证地看待自身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还要悦纳自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然后再进一步改正缺点,就不会产生庸人自扰的苦恼。
- 调整情结,保持平衡。
清贫、清苦、清高可以形象地概括教师的形象。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教师走出了象牙塔,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感到困惑、不平衡,如不及时疏导, 不仅影响自身,更会投射到学生身上,造成负影响。
- 乐于交往,融合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工作的保证,教师只有不断地与社会交往,保持自身与社会的平衡,将自己和谐地融于社会之中,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成功的教师往往是乐于与学生及社会交往的,特别是善于与学生交往的教师,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给学生以如沐春风之感。而有些教师虽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但由于不善于与学生交往,说话火药味十足,使学生如坐针毡,这怎么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投身工作,乐于奉献。
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就是个体能够在工作中不仅尽责尽力,而且全身心地投入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也只有那些热爱教育事业、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寻找乐趣的人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
- 加强修养,正人正己。
教师本身就说明了修养的层次,只要我们善于总结过去,摆脱世俗观念, 端正思想,严于律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何愁教学目的不逮?
最后,我们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帮助解决造成教师心理障碍的外界因素,加强德育师资培训,加快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转化,营造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学生德育教育氛围,使我国的中小学教育适应时代健康发展,从而服务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