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当校长要做热心人
校长,不仅是学校工作的决策者、指挥者,他更是学校规划的实施者、学校工作实践者。——即带领全校师生员工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勤奋工作。而要达到全校形成一个团结、和谐、拼搏向上的融洽工作氛围,校长就应当成为凝聚全体工作人员的中坚。
1、校长要做培养教师的热心人。由于我们实验中学建校时间不长,学校教师的构成是青年教师多,即大部分同志是刚从高校分配下来的新毕业生。要想很好的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就应在培养教师成长上下功夫。二十年的校长生涯也使我深深地悟出一个道理: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是学校基本建设的重中之重。
首先,我们制定培养教育青年教师的规划。规划从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教学业绩要求上作出规定,目标是“一年奠定基础,二年成才,三年挑大梁”。其次是建立干部培养教育青年教师承包现责任制,全校分为七个工作组,一个组管一个年级的青年教师培养,每月汇报一次,总结一次,调度一次。其三是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落实措施,即“帮、带、信、压、用”。“帮”,就是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作用,让他们与青年教师结对子,从通研教材到备课,从学习大纲到钻研考纲,一帮一,手把手的教;“带”,就是运用典型人事,对青年教师进行正面引导;“信”,就是在工作上充分信任他们,放手让他们工作,允许出错误,不要怕出错误,改正了就是进步;“压”, 就是给青年教师压担子,将他们推上关键岗位,让他们任主要课程,担更多的工作量;“用”,就是大胆使用青年教师,让他们任班主任,任把关教师, 甚至任教研室主任,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干劲。
这些年来,我是奉行人本主义的。在用人问题上,总遵循三个原则,即“坚信每一个同志都是要求进步、积极向上的;坚信每一个同志主观上都是想把工作干好,干出成绩的;坚信每一个同志都是希望有一个安全、团结、和谐和受到领导认可的工作环境的”。所以,对青年同志一时出现的失误, 我从不求全责备,总是热情的与其一块分析客观、主观因素,研究出更好的方式方法,这样使他们受益更大。
到目前为止,我校青年教师已茁壮成长起来了。他们当中,已有 53 人担任了班主任,21 人担任了教研室主任,12 个同志担任了中层领导干部,成为了学校工作中的中坚力量。
2、校长要做培养干部的热心人。如果说,办好一所学校,教师是主体的话,那么有一支好的干部队伍,则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常言道:十步之内, 必有芳草。如何发现苗子,如何精心呵护和培养好干部苗子,这是当校长很重要职责之一。这些年来,我在培养青年干部上,可以说是倾注了较多的心血,取得了显著效益。
创业之初,学校干部少,忙不过来。在工作中,我发现青年教师杨树礼处事稳重,人品不错且业务熟练,是棵好苗子,就让他担任第一届高中生即88 级的年级组组长。当时我校初中部有一个付校长抓业务,高中部没有其他干部,正式干部只有我校长一人,这付担子的确不轻。杨树礼同志接任后、团结同志,认真工作。但毕竟年轻稚嫩,遇到棘手的事不好处理,我就同他一块商量,共同解决;遇上同志间出现的矛盾,我同他一块找同志交心,化解矛盾;当他遇上挫折,有些悔心时,我就鼓励他:“放心大胆地抓,出了问题算我的,我担着;有了成绩,功劳归你。”坦诚的交往,共同的目标, 使我们互相鼓励,互相促进:上级给我们的工作压力,我们共同分担;当时有些不公正的议论给我们造成的委屈,我们共同忍受⋯⋯,逆境使我们更成熟,磨难使我们更坚强。由于他任劳任怨,带领大家艰苦奋斗,所以不负重望,首届高中毕业生高考一炮打响,我们以超过 108 个百分点的突出成绩, 翻了一番的完成了本科上线的目标!杨树礼同志也走上了中层干部的岗位。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乘胜前进,又先后包 91 级和 94 级,并分别于 94 年和
97 年夺取了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第一的喜人成绩!杨树礼成长起来了,可以独挡一面了。98 年春,市直学校班子调整,他便走上了市七中校长兼支部书记的领导岗位。
近年来,为了事业的发展,我们还建立了后备干部队伍。就是从优秀青年教师中,推荐选拔一部分突出者,作为学校后备干部,并在基层委以实职, 进行试用和锻炼,成熟后,便正式呈报审批任用。
十二年来,我们不仅先后培养起了像侯加圣、邱渭泽、刘孟之,桑乐法、张培峰、韩永祥、蔡书庆、徐学武、李志刚、赵国田、杨玉温、刘茂柏、王玉生、刘振武、郭东村、杨海龙等 16 名干部,现都勤奋工作在学校不同的岗
位上,而且还向其他单位输送了像翟润涩、杨树礼、郑长青、牟春雨等 18
名优秀干部,他们均在各自的岗位上红红火火的工作着。3、校长应是给教工办实事的热心人。
我们实验中学虽然建校十二年了,但与校史长远几十年的学校相比,毕竟是稚嫩的。这些年来,学校在发展过程武器弹药果解决不好,就会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工作的投入度。
为了解决影响工作投入度的这些因素,我们学校自创造之初就将为教工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放在校长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
在那男青年教师找对象难的日子里,我们与兄弟单位领导联系,搞交流, 请在校已婚的女同志做工作,为他们牵线搭桥,使建校之初的大家戏称“十八条好汉”的男青年,逐一圆满解决了婚姻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操办了 127 对青年的婚事,平均一月一对。
在中年同志还处在“单扇门”的岁月里,学校千方百计挤出房子,让其家属搬来,辞掉责任田,我给他们实行校内“农转非”,让他们的家属或到菜市场装菜,或摆小摊,这样不仅增加了收入,而且还解除了田间劳作之苦。这些中年同志也就一心扑在教学上,不必情系教学,魂牵故里,两处分心了。
当青年教师们的孩子到上学年龄,因小学的归属不一,上学要交建校费等一大笔款感到很困难时,我就跑东家,找西家,上找分管的委局领导,下找办学单位和学校负责人,想尽千方百计,争取给老师们的孩子减免所交的额外费用。那是 1993 年,为了 6 个孩子上小学,我跑经委就跑了 6 次,跑小学跑了四次,才解决了问题。97 年一次就解决了 19 个教师小孩上小学问题。到目前为止,共计为 106 个孩子上学解决了这方面的经济压力,给各位老师省的费用少则一千几,多则七、八千。
在新形势下,有的教师家属因工厂效益不行而下岗了。生活遇到困难, 我就与学校有关各口商量,尽量给这些家属安排个工作,使其能解决生活问题,到目前我们已经安置了 7 名这样的家属。
为教工办点实事,我不图同志们对我有什么回报,而是让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事实已雄辩说明,我们全校同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心一意干工作,集中精心育人才,除了同志们素质高,有觉悟外,当领导的有一副热心肠也是起了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