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代化的研究型教师的培养

陕西蒲城发电厂子女学校 严智民

以思维教育代替记忆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培养和造就现代化的研究型教师队伍,当为目前各级教育领导部门和各类学校的首要任务。

1.从几个事实中看到的危机

其一:某中学语文教研组的现状(市办中学)

  1. 教师科学文化素质调查

该中学系完全中学,有 12 个教学班,语文教师 8 名。本科毕业的 3 名, 专科毕业 5 名;被行家评价为能胜任教学的有 5 名,占 62%;骨干教师 3 名, 占 37.5%;发表过论文、有教研能力、能担任学科专题研究的有 2 名;从事初、高中语文教学 10 年以上,善于钻研、不断进取且有典型的教学风格的仅

  1. 名,占 25%;至今还不能开出公开课、示范课者 4 名,占 50%。能操作微机或演示多媒体设备无一人。
  1. 组内外文化状况(含教研活动)

近三年内:组内外出听课 2 次,搞常规性教研活动 21 次。学校图书室供

语文教师参阅的专业书籍 92 本(其中 14 本已淘汰了);学校阅览室供语文

教师阅览的专业报刊共 5 种(两种杂志、三种报纸);个人专业报刊征订, 除 2 名高级教师各订一份杂志外,其余均未订;8 名同志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共购得专业书籍 63 本,人均约 8 本;非专业书籍 17 本。近三年教导处为他们提供的教学用具:为组上配备收录机一台(轮流使用),教参每学期人手一册,教学挂图时买时不买。

其二:某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素质能力专项调查

该校 41 名教师,其中公办教师 28 名,民办教师 13 名。具有大专学历的

  1. 名,占 7.3%;有中师学学历的 32 名,占 78%;初中毕业的 3 名(乡用民

办教师);高中毕业的 3 名。钢笔楷书字(笔顺正确、形体结构合理清楚)

能达标者 13 人;粉笔字结构合理、书写规范者 15 人;能用毛笔较流利地书

写大小楷者 4 人。平素课堂教学普通话较流利规范的 5 人。经当地县级教研

部门考评,能吃透《大纲》、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教学且效果较好者 17 名。

对计算机的一般常识有所了解的仅有 2 人。能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个人有一定专长者,全校仅有 3 人。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后,能对试卷运

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的,学校仅有 1 人。2.从世界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及特点上看到的差距

当代科学发展的形势是:分化急剧,代谢迅速;技术应用周期短,知识密集程度高;“信息革命”浪潮汹涌,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未来社会的信息化由于高速度、多媒体、网络化三大特点将大力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科学研究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突破,更将以“知识群”为后盾,其价值将呈现在“集体研究”上。世界性综合国力和科学技术的竞争,将越来越重要地表现在“国民教育水平和普及教育的程度”上。有

识之士强烈地呼吁并指出:今后的时代必定是“教育的时代”,是“替一个未知世界培养未知的儿童和青少年”的时代。随着教育技术学、教育工艺学的兴起与迅速发展,“电脑教师”将取代不少的在职教师,现在的教师更好地设计、控制和自如地驾驭“电脑教师”将成为教育现代化、终身化、国际化、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教育所面临的实质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 而是教师的现代科学文化素质,以当代最先进的智能装备自己,不断调整不适应需要的陈旧知识结构,以在未来的世界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已成为每位教师的当务之急。“谁具备适应世界的能力,谁就是有才智的人”。

(参见《记忆与思维》1981 年版 180 页)

80 年代以来,世界各发达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提高师资质量的重大举措。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向白宫提交的《国家处在危机之中》的报告,惊呼教育质量堪忧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素质的下降,并以“21 世纪的教师装备起来的国家”和“明天的教师”等研究报告为基本方案,提出提高教师水平的若干重大举措。英国众议院提交了“提高师资质量”的白皮书。日本提出了题为《关于提高教员素质能力的措施》的报告。法国、德国和前苏联等国家,也在 60 年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上,于 80 年代把提高教师素质, 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世界发达国家尚有如此远见觉醒,我们这个“教育穷国”就更应当从对比性的差距中惊醒并奋起直追。我们的“继续教育”现在还停留在“补学历” 和“岗前职训”上,有识之士的呼唤并未引起全民族的重视与共识,重要的也是根本的,还在于各级领导认识的自觉与所有教师行动的到位。

3.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求一条培养和造就的最佳途径

任何一位教师,当他把对外部的审视力转向自身时,他就会认识到:教师的素质是教育和教师职业的灵魂。我国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首先得培养和造就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只要有了这支队伍,才可以做到在以理性影响理性、以道德影响道德、以性格影响性格、以意志影响意志的情况下,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现代化的新型人才。

培养和造就具有高素质的现代化教师队伍,从有效途径上讲,国内外教育界提供的方法纵横交错,各有千秋,但从教育教学的实践分析,从现代时效观探讨,都难免夹带很浓的传统模式和封闭因素,也和目前科学教育发展的规律,和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成长的规律相悖。笔者在对大量的资料和现实的分析中,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发现并归纳出一条培养和造就现代化教师队伍的途径,概括地讲,就是建立一个区域性基地,实行全程、全员化的“教”、“修”、“训”、“研”相结合的培养网络。

先说“基地”。大者以乡为单位(或以学区为单位),小者以区域性同类学校为单位。建立这样的“基地”,便于师范院校、教育科研机构、外聘专家学者和与相关的中小学联合起来,为受训培养的全部教师提供计划性的全程式的随时性服务。所谓“四式相结合的网络”,是指在全程全员式的培

训活动中,教师要在教学实践注重教学基本功的提高;注重“修养”更新自己的知识,拓宽知识层面,丰富现代专业教学、教育理论知识和相关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自觉接受全方位、全过程的“培训”和学科教法、学法指导; 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内外的“教研”活动,在开阔教学科研视野的基础上,培养教研能力、激发创新热情,满足全员高层次的成功需要。

教学实践,是教师成长的重要环节,更是教师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这种以区域性基地为中心,实行全员全程化的“内外加热”培养网络,从根本上看,它是着眼于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在现在的条件下,对扩大培养师资职能,充分挖掘师资培养的内外在资源,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能力,增强学校的管理效能等,都将会产生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