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校教育对策

  1. 扶正娇宠溺爱的温室“花朵”

父母总是想把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留给孩子,个体户们更是这样。他们因为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不能像大多数父母一样照顾自己的孩子,于是一有机会便想给孩子们以物质的补偿。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不知道父母赚钱的辛苦,因而父母在他们的心目中也没有什么威信,以至于他们不知怎样去尊重父母。赵小东过 10 岁生日时,要让其父母到某家酒店“摆几

桌”,父母真的照办了,花去 700 多元摆了两桌饭菜,却因蛋糕不是每人一只,使得孩子们不欢而散。本课题组结合思品课《我为家庭添欢乐》课,向孩子们讲述了课文中丹丹的父母是如何辛勤工作的,又是怎样关心、爱护孩子的,再让孩子们自己说爸爸妈妈工作的情况和如何关心他们。赵小东从中体会到父母做生意辛苦,又感到父母对他的爱。第二天,听他说起父亲如何有本事时,本课题的教师能从他言语中感受到他对父亲产生了敬佩,父亲的形象变得高大了。有了这一点,孩子很容易培养起对父母的尊敬之情,经过一年的督促教育,赵小东已有了很大的改变。

  1. 约束有太多自由的“小鸟”

如今的孩子,自制能力差,读书十有八九要靠父母督促。有一部分个体户家长,由于各种因素很少去顾及这一点,于是他们的子女就像有太多自由的“小鸟”。成绩差成了这类孩子的普遍现象。四年级李某,父母白天要忙于生意,晚上要码“长城”,天天如此。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中的李某,他可以每天不做作业,测验只在二三十分,而且成天泡在游戏机房,甚至中午藏了书包出去玩,不读书也不受责备。像这样的没有家长管束的孩子,要让他学习好,并健康地成长,就要学校老师多费心了。我们除了做家长工作外, 每天督促他做完作业后再回家。一有空找他补课,陪他一起复习,经过半年的努力,他进步了。

  1. 关心期望值过高环境下的孩子

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几乎成了整个社会一种共性特征。在高期望值的支配下,父母评判子女好坏的标准严重失衡。孩子教育的成败多是以智力发展的好坏来衡量。“小孩成绩好,一‘好’遮百丑”。有位家长说,孩子懒一点无所谓,大不了我当“高级保姆”,要是成绩不好,那就完了,将来不是我当保姆的问题,而是孩子饭碗有没有的大问题。懒,仅仅是可能变“虫” 的问题,而分数,却是关系到将来是否成“龙”的问题。做个体户的父母往往有“望子成龙”的想法,总希望孩子多学一点,来弥补自己学业上的不足。这也是人之常情,但他们往往用过激的办法,即便是孩子有一点过错也常常会招来一顿严厉的打骂。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难免会与父母产生感情上的隔阂。在他们看来父母关心的仅仅是他们的成绩,而对其他方面漠不关心。于是,他们往往会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来引起父母的关心和重视。王某是个成绩好的学生,字也写得很漂亮,歌唱得非常好,每年艺术节文艺演出他都要上台露一手。可他却对钱特别敏感。经常向小同学要钱,按理说他家里非常有钱,为什么要不择手段呢?在与其几次交谈中发现,他有个严厉的父亲,父亲对他有过高的期望,每次单元测验、默写就是得了 95 分也要挨打受骂,他说有了钱,万一考试没有考好,就可以不回家,不受挨打。父子关系的紧张导致了孩子做出些不该做的事。长此下去,势必影响孩子道德品质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父亲首先要尊重孩子,对孩子的成绩要有客观的认识。人都有粗心大意的时候,何况是一个小学生呢?于是课题组老师就积极做他们父子的工作。解决了这个问题的症结后,孩子的心理障碍消除了,使他们父子的心靠近了,变得和其他孩子一样开朗纯真了。

  1. 开展适合儿童特点的有益活动,利用群体效应促转变

家长过分照顾,只看分数,将会导致新一代“畸型儿”的出现,这些孩子过分依赖家长的照顾,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我保护能力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句话,从校长到老师不知讲了多少遍,“小学生行为规范”也写进去了,但老师讲十遍不如家长说一句:“还是我来做”,这就“剥夺”了孩子的锻炼机会。于是,我们学校开展了一系列适合儿童身心健康的活动, 促进孩子们有个良好的锻炼机会。首先是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百分竞赛活动,使其行为与规范要求吻合,从而约束自己;其次是开展雏鹰争章竞赛活动,使孩子们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和体会成功的喜悦;再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中锻炼自己,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肩上所负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