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中小学教师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一)生存需要
首先,教师付出多,收入少,待遇低,职业无吸引力,这从每年的师范院校招生中可见一斑。在小学教师调查中(150 人),经常在晚上 12 点以后睡觉的,老教师占 80%,中年教师占 60%,青年教师占 24%。
据一份中学调查报告资料表明:中学教师认为工资待遇过得去或满意者占 35%,不满意者占 65%,而农村中小学民办教师需要强度最大的就是提高经济待遇,竟占 95%。
其次,教师的住房紧张。当前住房问题并不亚于调资和晋级问题,已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笔者了解到太原市曾从市区财政拿出 1280 万元,为市区中小学教师新建宿舍 8 万平方米,有千余教师迁入新居,受到了国家教委的表彰嘉奖。然而这仅解决了城区现有教师的 15%左右,且大多数是“还债”性质,大多只是照顾老教师,影响年青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另外,在分房中存在的不正之风,也进一步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
第三,教师子女升学就业难。不少中小学教师培养了许多好学生,带出了许多好班,但却对自己的子女无时间辅导。这种为学生为他人奉献,而顾不上家庭子女教育的教师又何止几个?他们的内心矛盾和需要,岂不令人深思。
据调查,教师中需要解决子女升学和就业的,城市占 77%,农村占 82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小学教师生存需要的解决,越来越迫切。
(二)相互关系需要 1.师生间的人际关系问题
首先教师职业劳动具有个别性、差异性、重复性的特点,教师在升学指挥棒压力下,竞争日趋紧张,工作单调,枯燥孤独,社会交往少,每日间奔忙于三点一线,即教室、办公室、家,教师的社会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
其次,调查数据表明:只有 6%的学生能和教师精神交往,73%的学生
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而有 38%的教师认为改革开放的现实使学生变坏了,只有 10%的教师认为是变好了,显然对改革开放的不同看法,也会影响到工作的积极性。
再次,传统观念作怪。“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加上社会上不良影响,使一些教师看见学生就头痛心烦。有的教师仅仅是为了升学竞赛的目标,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一味地加大作业和进行题海训练,使学生顾此失彼负担过重,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
2.有的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与教师的关系倒挂,上下级矛盾较多,使得管理育人、管理服务变成了单向的管理监控、管理治人。教师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得不到尊重。据调查,教师中认为自己社会的地位较低的,城市占 75
%,其中中学占 65%,小学占 85%;农村占 92%,总的趋向是男教师比女教师、中青年比老年教师更认为自己社会地位低。这种状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教师的职业理想与他们在现实中的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反映了普遍的矛盾心理。
(三)成长发展的需要 1.在当前物质待遇低的生存条件下,教师的发展需要仍是十分强烈的,
据调查近三分之二(63%)的教师要求进修,但各学校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主要是经费不足,领导对教师继续教育不够重视。
-
在关心和满足教师的事业心、成就感方面,有些学校领导做的也很不够。如有的学校把好学生从各班抽出来从外校聘好教师给强优班补课,而事先不与本校教师通气,令本校教师的积极性事业心受挫折。此外是社会上对小学男教师的偏见,导致男教师找对象难,外出办事找人难,受排斥歧视刁难多。因而小学男教师更为不安,纷纷调离教学第一线。据太原 12 所小学的调查资料表明:男教师只占这几所小学教师总数的 7%,男女教师的比例失调,使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不可忽视的严重影响。
-
教师的创造性、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由于受到上述多方面的影响, 按照阿尔得夫《ERG 论》,越是低层需要得不到满足,则越缺乏对较高层的追求与渴望。因此,多数教师满足于教学现状,凭良心过得去就可以了,不愿去进行更艰苦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即使有一部分积极性也受到周围环境种种阻力的影响。当然,这里着重分析影响中小学教师积极性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教师群体的主流和积极性还是应当肯定的,对许多优秀教师来说,奉献精神便是教师群体不断加强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主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