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修的内容

历史教师的进修内容,由于各人的情况不同,很难提出一个适应各层次要求的统一规定,这里只能就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作些介绍说明。

  1.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

学习基本理论,既是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的需要,又是历史学科的特点所要求。历史教师首先自己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才能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叙述、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并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具有初步运用的能力。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历史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进修提高和教学工作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学习。一般说,有关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应该作为学习的重点部分,这是历史科学领域内的主要问题,也是指导历史教学工作的理论依据。这些基本理论和主要问题是:①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点。如,历史按规律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任何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则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之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等。②历史发展的辩证观点。如历史的发展变化、矛盾运动、内因与外因、必然与偶然等。③五种社会经济形态,它们的基本经济规律。④研究历史的方法,特别是阶级分析方法。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关于中国和其他各国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论断。

针对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基本理论缺乏系统学习的教师,不妨先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历史科学》(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这是一本理论工具书,辑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经典作家有关历史科学的论述。全书按专题分类,便于掌握要领,也为读者日后翻检与学习原著提供了方便。大学毕业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也可经常读读这本书。有了一定基础后,应认真学习经典作家的原著,如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法兰西内战》、《资本论》第一卷;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德国农民战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反杜林论》;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列宁、斯大林论中国》;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

《反对党八股》;还有,普列汉诺夫的《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也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好文章,值得认真阅读。《邓小平文选》、党的有关方针政策等,更应当是历史教师经常学习的内容。

学习理论主要在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会正确观察、分析历史问题和当前形势,全面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因此,在学习中要着重领会原著的精神实质,把历史科学领域中的主要问题与历史事实联系起来思考,并与历史发展实际、历史教学实践相结合,这是历史教师提高理论水平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1. 掌握历史专业知识,了解史学研究信息。

对于教师来说,如果仅仅满足于掌握课本上的那点知识,是肯定不能把课讲得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要作自己学科的主人,让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只成为你最基本的知识,如同字母表对于已掌握修辞学奥妙的人一样”①。教师应当是知识丰富的人,只有把知识的 1%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

历史专业的进修内容,要根据各人具体情况而定。原来有缺门的教师, 应重点系统地补缺,已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教师,可以进一步深入地钻研某些专史、国别史、断代史等。

  1. 学习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各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发展是具有共同规律性的,古今中外史事总是有着一定的互相联系。掌握中外古今通史知识,有助于教学中的经常联系,作出比较,把课讲活、讲懂。

中国通史,版本著作甚多,开始可选几部当代人编著的通史,因为一则观点正确,二则比较好读。如天津师范学院历史系编的《中国简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 46 万字,叙述了从原始社会到“五四”运动前夕的中国历史概况,对古代史分期、封建社会各阶段的划分以及主要历史事件、人物的分析和评价,在内容或体例上基本与现行中学历史课本吻合,且有不少具体生动的材料,适宜于初学者进修和教学之用。在此基础上,还可进而学习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简编》、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等。近代、现代史部分,可学习胡绳著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华主编的《中国革命史讲义》、李新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魏宏运主编的《中国现代史稿》、郭彬蔚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河南教育出版社 1989 年 4 月版)。在世界史方面, 可学习北京大学历史系编的《简明世界史》,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李纯武等编著的《简明世界通史》是近年的新著,资料、图片丰富, 比较切合中学实际,对进修提高和教学参考都会有所帮助。

有了中外通史的基础,接着可以选读几本专史、断代史和国别史,进一步扩展和加深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专史类目纷繁,有思想史、文学史、艺术史、科技史等。历史教师更需了解的是各时代的社会政治思潮,因而不可不读思想史。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一卷本《中国思想简史》,简明扼要, 很适合初学者学习。其他专史方面,如田昌五著的《中国古代农民革命史》,

①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161 页。

以及关于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洋务运动等的专著,均可选读一些。至于断代史、国别史方面,书目众多,进修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读一些。

  1. 读点古代史籍名著。我国古代史籍极为丰富,历史教师如能选读几本,必有益处。通过学习,能了解史料的来源,辨别史料的真伪,提高阅读、鉴赏古文献的能力,同时又能充实历史教学内容,增强研究历史的兴趣。司马迁的《史记》、刘知幾的《史通》、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赵翼的《廿二史札记》等,都是代表性的名著,最好能作必要了解,暂无条件的,也应选读其中的若干篇。有些缺书少资料的地区的教师,则可阅读有关的史料选编,如邓之诚的《中华二千年史》、郑天挺主编的《中国史学名著选》(中华书局出版)、《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等,对我们学习掌握原始资料,也有很大帮助。

  2. 了解史学研究新信息和新成果。随着史学研究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地下发掘和史料考证的新发现,随时都会有这方面的新信息、新成果见诸于报纸刊物。经常关心、阅读有关的历史专业报刊杂志,及时了解史学研究动态,不仅有助于开拓我们的知识视野,也是促进知识更新所必要的,应该成为历史教师日常进修的重要内容。《中国史研究动态》、《世界史研究动态》对全国史学界的新发展介绍得最为集中,值得经常看看。其他报刊杂志也常有这类学术论文介绍,可以注意阅读。近年出版的《中国史学四十年》(周朝民、庄辉明、李向平编著,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史学 40 年的发展历程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中肯的评述和文化学方面的反思,不仅集中了各个时期有关史学研究的动态和论争的观点,而且颇多翔实的资料和作者的见解,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史学 40 年的发展轨迹,给予我们以展望未来的思想启示,很值得一读。

  1. 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这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历史教师只有掌握了教育和教学的科学理论、规律与方法,才能更自觉有效地完成历史教学的目的任务,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近年来,国外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在重视发展教育的同时,很注意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教育、教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并取得了成效。其中一个明显特点是,将心理学的研究与教育、教学的实际紧密结合,开辟了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教育、教学的新途径,强调教师的教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虽然这些教学理论并非直接讲的是历史教学工作,但对我们研究、探索教学中的新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改革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某些已被实践证明的明显弊端,还是很有启迪的,历史教师应该把它列入自己进修教育科学理论的内容之一。

当然,对多数教师来说,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还没有能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那自然应从基本理论学起。有关这方面的著作,目前出版不少,我们不妨各选一本,进行系统的学习。教育学方面,可选读华中师大

等五校教育系编写的《教育学》一书,该书是这几年写成的,比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编的《心理学》(修订本),可作我们学习普通心理学理论的参考;邵瑞珍等编著的《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一本以阐述“学与教的原理”为主线的著作,既论述了学生的有效学习,也指出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并揭示其间的心理特点与规律。此外, 章永生著的《教育心理与教学法》(北京出版社出版),内容充实,文字通达,且条理清楚,便于理解和查考。这本书把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熔于一炉,在介绍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时,处处联系到有关的教育和教学实际,当讲到教育和教学问题时,又密切联系心理学的知识,予以理论说明。如条件许可,还可看看瞿葆奎主编的《社会科学争鸣大系·教育学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从中可以了解到 40 年来教育学的各学科中争论过哪些问题,以及争论的主要情况。至于历史教学法方面的专著,现已出版的几种, 各见所长,都有学习、参考价值,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特别要指出的是,我们在学习、进修教育理论的时候,一定要密切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要一边研究一边回想,想想自己所看到过的或实践过的情况如何,以资对照验证,加深理解,这样才会学出兴趣、学有收益。

三、进修的方式、方法

进修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脱产进修、函授学习、参加夜大学和岗位职务培训,或者旁听高校有关课程的进修学习等。但是,这些进修在人数和时间上都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不可能完全满足每个教师的要求。而在工作实践中坚持自学,则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又是人人可以做到的进修方式,也是历史教师最方便、最有效、最主要的进修途径。

自学成才,古今中外大有人在。不过,要使自学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方法上,有几点需要加以注意。

  1. 学有计划。

计划应该包括若干年的远景目标,同时又有近期的具体打算,这样既可有目的有步骤地安排落实,又便于随时检查督促。计划必须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过高过急,当然也不能要求太低,要防止松懈。

  1. 持之以恒。

在自学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怎么办?如是学习上的困难,最好的办法是多思多问,虚心向别人请教,直到弄懂为止。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一个短时期里或许看不出什么明显效果,但坚持下去,持之以恒, 定能进步。任何畏难泄气,急功近利的态度,都是无济于事的。怎样才能做到持之以恒?最好的办法,就是带着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自学进修。陶行知有句名言:“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为教而学,就会促使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产生一连串的问题,反过来,既解决了问题又会增强自己自学的信心,提高学习的效率。这样,自学的动力足了,就会一步步地深入,

一点点提高。

  1. 读写结合。

进修必须读书,但不能泛泛地读,有些书要通读,有些书则要精读,无论哪一种读书方法,最要紧的是认真刻苦,舍得下功夫。对书中的基本内容、概念、论点、结论以及重要问题,都要深刻领会,并问一个为什么,想想自己原先是怎样理解的,看看书上是如何阐述的,这样才会读出味道来。

边读边写,效果更佳。所谓写,就是随时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有摘要式的、提纲式的,也有心得体会式的,这可视各人的需要,自行选用,不拘一格。写笔记不必要求过高,不过要养成习惯。当我们读一本书时,就可以把其中重要的内容、精辟的论述、有关的资料摘录下来,以备今后应用;遇到难懂的、不易理解的,也可随时记在笔记上,以便向人请教;读后自感有些心得体会的,即可写一写,以增强对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随着读书数量的增加,笔记积累的增多,日后就成为一部很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不仅可以充实教学内容,也为自己进行教学研究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