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历史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现今的“历史教学法”构架基本上还是 50 年代初期形成的单一模式, 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历史学科教学的任务、过程、原则、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随着教育和教学理论的发展,尤其是实践的发展,这种单一的模式和研究对象不仅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而且日益暴露出它的落后状态。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学科体系陈旧。这一研究对象基本上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以施教方法为中心,以经验描述为内容展开的,是教师——教材——教法的单线循环。这样,至少存在三个弊端:①重经验描述,轻理论研究,即使有一些理论说明,也只是套用现有教学论原则的注释,缺乏学科自身的理论探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实践难以起到指导作用。②重施教方法,轻学习指导,片面强调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中教师的单向讲解教材过程,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效应和心理特征。③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活动,满足于课内知识的传授,忽视课外信息的追求,既不利于个性发展,又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由此,势必束缚该门学科的发展,不利于学科的理论水平和科学水平的提高。

  2. 理论基础薄弱。从学科理论基础来看,历史教学法原先的起点就不高,仅限于了解和熟悉现行教材及具体教学方法,之后又长期停留在低层次的经验介绍、教材分析、方法运用方面。缺乏从宏观上综合运用现代教育学、

② 转引自《学科教育学初探》,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19 页。

③ 详见平田嘉三:《历史教育学的理论——日本的历史教育和教学研究体系》,《历史教学问题》1986 年第 1 期;平田嘉三:《日本的学制和中小学历史教育》,《历史教学》1985 年第 3 期。

心理学和有关思维科学的基本理论对该学科的教学原理、规律、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的总结,并作出横向比较和纵向探索。其结果,使人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难以使学习者从中受到启迪,举一反三,进行再创造。

  1. 研究领域狭窄。如果说,历史教学法主要研究有关历史学科教学的任务、过程、原则、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是适应了一定时期的教育科学水平和历史教学实践,那么,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发展,这个多年被框定的研究对象,就愈来愈显得过于狭窄了。实践表明,历史教学法如若不与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体系的其他组成部分,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师的心理素养和德育等方面互相联系,并置于其中进行综合性思考,全方位研究,势必作茧自缚,难有进展, 无从深化。再说,当今教育科学的发展,教育心理、教育评价、比较教育和教育技术等新兴理论的出现,也要求历史教学法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加以吸收引用,充实和扩大本门学科的研究范围。然而,现有历史教学法的模式和研究对象,并不要求人们从整个教育的总目标上去研究历史学科的知识教学内容,也不要求从教育和教学的多种因素去研究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方式问题。这种割裂了教育总目标及历史学科教育中德、智、体、美相统一的研究, 必然闭塞思路,划地为牢,使研究的路子越走越窄。

  2. 思维方法单一。就研究的思维方法来说,历史教学法基本上处于一种平面式的线性思维状态。比较注重教学过程自身轨迹的研究,不太重视对教学过程所处特定环境的综合考察;热心介绍成功的经验,很少涉及教学的心理基础;讲某种方法时,爱作绝对肯定,缺少与其他方法的应有联系;评价教学效果时,往往着眼于施教活动的一方,忽视教学对象的实际收益;讲发展智能时,常常满足于学生的外部动态表现,不太考虑非智力的静态影响与作用。诸如此类,造成研究方法上的程式化和单一性,思维受局限,视野不宽阔,缺少鲜明的时代感和发展的活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造成历史教学法的落后状态的原因就在于它仅仅研究课堂内的学科教学性的教育,即主要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实际上,学科教育的研究已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它不仅要求从培养、提高人的素质的高度研究学科教育、教学过程及其规律,而且要求从教育、教学的多种因素研究具体的方法和方式问题,尤其要求在总体上和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建立相应的关系,以逐步形成足以反映本门学科个性特点的体系结构和教育理论。历史教育学就是这样的一门学科。

历史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比之历史教学法要宽广得多。它不仅研究历史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更注重对整个历史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综合性研究, 探索历史教育、教学现象及其客观规律,揭示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和心理因素,说明历史教育、教学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帮助人们了解和掌握历史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创造性地处理历史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促使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朝向科学化和现

代化发展。

历史教育的信息渠道,除了学校之外,确实还有来自社会的和家庭的两条渠道,对这两条渠道当然也需注意研究。但是,可否由此认为历史教育学就要以学校历史教育、社会历史教育、家庭历史教育为其研究对象呢?如果这样,其内容未免太泛,也易于游离中心。我们认为,历史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仍应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校历史教育为主,只是不再囿于学校课堂教学一个方面,也不只限于教学论一个领域,而是以教育总目标为出发点研究历史教育的整体过程。

历史教育的整体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过程,其中包括了历史智育、历史德育、历史美育等全部教育活动。历史教育学就是要以历史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个研究对象,概括起来, 主要是四大问题:一是为什么教和学,包括历史教育原理、历史教育史、历史学科性质、历史教育功能和基本任务等研究问题;二是教、学什么,包括历史教学目标、历史教学内容、历史教学大纲(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材等研究问题;三是怎么教和学,包括历史教学过程、历史教学原则、历史教学方法、历史能力培养、历史学习心理、不同类型历史教学(古、今、中、外,人物史、经济史、文化史、战争史等)、历史课外活动、历史教学测量评估等研究问题;四是什么人来教,包括历史教师素养、历史教师进修等研究问题。简言之,也就是要研究课程论、教材论、教学论、教师论。这样考虑,能较为明显地体现出历史教育学所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再像原先教学法那样把研究对象仅限于教学论一个部分,同时在研究的视角上,更重视和考虑“为什么”的问题。比如,对历史教育史的研究,主要是为了说明历史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作用,总结经验教训,懂得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重视历史教育的道理;历史学习心理研究,主要帮助人们对为什么是这样教而不是那样教,不同年级学生为什么应是这样学而不是那样学,从心理特点上作出科学的分析;历史课程论的研究,主要是为学科课程的合理设置提出理论依据,等等。总之,研究对象的扩大,不仅有助于把历史教育研究建立在教育科学整体及其相关学科的广阔基础上,使之具有全面的、丰富多采的联系,而且有助于提高历史教育研究的水平和质量,为指导中学历史教育实践发挥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