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历史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活动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是历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在课堂教学以外, 也一直存在着另外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活动。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这一形式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并且取得了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国家教委制订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修改稿)》对“课程设置”作了明确规定:“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部分。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科和活动的整体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文件中不仅规定活动是课程的组成部分,而且强调要发挥活动和学科两者的整体功能,并在课程安排上占总课时的 1/5 到 1/4 左右。《上海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则将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作为新课程的三个并列的板块,活动课课时数占到总课时的 1/4 以上。

通过活动形式进行历史教育,与课堂教学相比,具有丰富性和机动性的特点。依据各种不同的内容,活动可以分成四大类。

  1. 扩展知识性活动。

这一类的活动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知识面,深化课堂教学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

  1. 课外阅读。历史知识丰富多彩,教材提供的只是沧海一粟。因此, 必须通过课外阅读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在更广阔的知识基础上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课外阅读材料包括普及型和提高型两种。前者如历史通俗读物, 各类通史、断代史等。后者如专史、史学研究论文等。因阅读材料及目的不同,阅读方法分为泛读、精读和研究性的阅读。泛读,是教师开列出一批书目,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浏览。精读是教师结合教学,指定一些文章和书籍,指导学生深入阅读。研究性的阅读则是教师布置研究题目,并加以指导,有的还要求写出读书笔记、读史一得等。

  2. 历史报告会。结合历史教学内容,或配合政治思想教育,举行各种专题讲座、报告会,拓宽、深化学生知识,进行思想教育,是历史教育活动

的一个重要内容。例如,许多学校在重大纪念日举行专题报告会,配合国内外形势教育举办专题讲座,还有的针对学生学习情况作专题报告。如“纪念‘五四’运动,发扬革命传统”,“香港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历史上的秦始皇和电视中的秦始皇”等。

  1. 历史知识竞赛。通过竞赛方式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加强思想教育, 是历史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一种教育形式。一般在班级、年级或学校范围内举行,也有在一市、一省乃至全国范围举行的,如上海市、辽宁省举办的“中学生乡土史知识竞赛”,参加的中学生有几万。1993 年举办的全国性“中国近代史知识竞赛”,参加者达几百万,收到了极好的教育效果。

  2. 学术讨论。在近几年的历史教改中,一些学校大胆尝试,组织学生开展学术讨论,引起历史教育界的兴趣。有人认为这对中学生来说要求太高,有人认为只要组织引导得好,中学生能够开展学术讨论。上海某中学组织学生讨论“租界”问题,教师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外出考察,写出学术文章,对租界的性质,租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租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展开热烈的讨论。还有一所中学不但组织高一学生写历史小论文,还进行论文答辩。许多历史教师现场旁听后,认为中学生可以开展学术讨论, 这对改革中学历史教学,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有很大促进作用。

  1. 社会实践活动。

这一类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深化认识,接受教育,同时培养各种能力。

  1. 参观。我国历史悠久,到处都有丰富的历史遗迹,为学生的参观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参观的对象有各级历史博物馆、革命纪念馆、文化遗址、名胜古迹,以及各种有关的展览会。参观的目的在于借助于实物、实景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增长见识,接受教育,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鉴赏力。例如一些专题展览会,如“古代科举考试展览”、“历代服饰展览”等,对扩展学生历史知识面有很大帮助。

  2. 考察。参观是通过对客观历史事实的观察了解学习历史,受到教育, 是一种接受型的活动。考察则是通过对客观历史事实的分析研究,学习历史,培养能力,是一种研究型的活动。考察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收集材料, 分析研究,验证一个结论,或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例如某中学以郑和下西洋为什么选择刘家港的出发地为题,组织学生前往江苏太仓浏河进行考察。学生对浏河的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和政治状况各方面加以分析研究,进而将历史与现实相沟通,从郑和下西洋联系到上海经济开发区,具有一定新意和深度。考察活动事前要有考察要求,事后要写出考察报告,引导学生通过考察获得多方面的能力培养。

  3. 调查访问。通过对历史学家、革命英雄、劳动模范、历史人物的后代等的拜访求教,从他们讲述的有关历史事实和提供的历史材料中,获得历史知识,接受教育,是历史活动的一个重要方式。调查访问要有明确目的,

要拟定调查提纲,要口问笔记,并要整理归纳,写出调查报告或访问记,是一种综合性的历史能力训练。

  1. 培养技能性活动。历史学科的技能,主要是与思维相关的心智技能,

    但也有一些动作技能。活动是历史学科技能培养的主要途径。

  1. 制作。组织学生动手制作以历史为内容的各种教具、用具和玩具, 是一项动脑又动手的历史教学活动。目前,各地比较多的是制作历史教具, 例如历史地图、历史图画、示意图、年表、历史教学幻灯片等,还有的用泥土、塑料、橡皮泥、木料等复原历史场景,如半坡氏族生活、丝绸之路等。还有一些学校组织学生制作有关历史的用具,如历史挂历、历史人物贺卡等。一些学校的学生还创制了历史知识棋、历史人物扑克、历史知识转盘等玩具,把学知识和娱乐结合了起来,别具一格,颇受欢迎。

  2. 编辑。编辑历史壁报、黑板报、小报是一项开展得十分普遍的活动, 它融历史、语文、美术等学科知识与技能于一体,既有知识性,又有教育性。其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专题性的;可以定期出,也可以不定期出。不少学校长期出版《历史之窗》黑板报,内容丰富多采,图文并茂,吸引了广大师生。

  3. 历史展览会。结合历史课堂教学或配合形势举办专题展览会,在历史教学中开展也较广泛,如古钱币展览,几乎各地都举办过。有一所中学办了一个“史海寻踪展览会”,内容有实物、模型、照片、图表、文字说明, 从古到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办这样的展览,师生一起设计、搜集、制作、安排,还担任讲解员,对学生的能力是一个全面的锻炼和培养。

  1. 历史娱乐性活动。

通过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寓教于乐,是这类活动的特点。它能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给学生以教育和启迪,各校普遍开展的有下列活动。

  1. 观看历史影视剧。历史电影、电视、戏剧通过视听途径,生动而逼真地反映历史事件和人物,给学生知识、教育和艺术享受。有的学校定期组织放映历史电影和录像,有的城市开辟学生历史电影专场。但历史教师要注意把娱乐和教育相结合,可以组织学生写影视评论、观后感。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区别艺术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在一些城市中,还尝试根据教学内容编演历史课本剧,由师生自编自演,效果更好。

  2. 历史故事会和演讲会。由学生讲历史故事,或以历史内容为题举办演讲会,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性,是各校经常采取的一种活动形式,许多城市还举行过中学生历史故事演讲比赛。

  3. 历史晚会。在节假日,以晚会形式举办历史文艺、游艺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文艺晚会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单项的。综合性的如“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历史文艺晚会”,单项的如“抗日战争历史歌曲演唱会”、“历史戏剧晚会”等。历史游艺晚会可以围绕历史知识组

织各种猜谜、征联、填空、射靶等等。这种活动活泼生动,深受学生喜爱。(4)历史旅游。利用春游、秋游,寒暑假组织学生在当地进行历史旅游,

游览历史遗址、名胜古迹、革命纪念地等,是一种融教育于旅游的教育形式。目前许多地区已开展有组织的历史旅游活动,在上海已辟有十几条历史旅游线路。旅游之前还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有关材料,写出介绍,由学生担任导游。

运用活动进行历史教育,组织方式可分三种,即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其中以历史学科兴趣小组为主的小组活动最多,兴趣小组一般五六人、十余人,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活动。集体活动则是按班级、年级或学校进行。个别活动是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或爱好独立进行。

目前,历史活动比较多的还是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形式而出现,由学校或历史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尚未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教学工作。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活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正在逐渐趋向正规化和经常化。在上海,市政府专门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62 处,向全市学生开放,并编印了《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分年级考察目录》,各区、县教育局把考察活动列入每学期教学计划中。许多学校把学科兴趣活动排到课程表中,有专人负责。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还专门编制了“活动课程标准”, 使活动有大纲,有教材,有考核办法,使活动这个历史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有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