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历史教育中的德育

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由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组成,狭义的德育单指道德品质教育。历史教育中的德育是广义范围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历史有着爱国主义教育最丰富生动的素材,爱国主义是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

爱国主义是个历史范畴。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爱国主义形成了不同的层次。传统的爱国主义源于中华民族历史初期,形成于古代,包括爱国主义情感和道德。前者表现为对祖国大好河山、灿烂文化、优秀传统执着的爱, 后者表现为对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的神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是这种精神的结晶。近代的爱国主义产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80 年的内忧外患,无数爱国人士,从林则徐到孙中山,为中国的独立自强前赴后继。救亡图强是近代爱国主义的核心。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爱国主义产生了质的飞跃。从各种救国方案的失败教训中,中国人民找到了唯一能够救中国的道路

——社会主义,并以英勇的斗争把爱国主义理想变为现实。爱国主义升华为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今天,“振兴中华,实现四化”成为爱国主义的精华。

  1.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人类社会的历史按规律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之一。它是形成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知识,也是确立共产主义信念的基本依据。历史教育以中国和世界各国历史发展的具体事实,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学生懂得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此外,历史教育中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辩证关系的观点,劳动观点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等基本观点,对学生科学地认识世界都具有重要作用,这些观点的形成是其他一切思想教育的基础。

  1. 道德情操教育。

历史教育中的道德情操教育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优良的道德规范,二是历史上革命人民在斗争中表现出的革命传统。人类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道德传统,成为人们行

为的规范。历史教育在这方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态度;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范缜的坚持真理、明辨是非;班超、祖逖的献身社会、敢当责任;商鞅、王安石的进取开拓、勇于改革;苏武、张骞的不辱使命;季时珍、徐霞客的积极追求知识;屈原、文天祥的高风亮节⋯⋯历史上无数杰出人物所体现出的优秀道德品质和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艰苦奋斗、惩恶扬善、百折不回的优良传统, 都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革命传统,是世代相传的革命人民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崇高道德精神, 例如陈胜、吴广不畏强暴、揭竿而起,邓世昌誓死御敌、义不独生,谭嗣同喋血街市、唤醒民众等等。中华民族在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中表现出的可歌可泣的优秀品质,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道德,都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