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能力的依据及其指向性问题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使能力的要求符合基础教育总体目标的问题,是个中学历史学科能力体系的方向与适度的问题。首先,教学大纲是中学历史学科能力体系的基本依据,中学历史学科的能力体系应当有利于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任务和要求,即使学生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懂得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继承革命传统,形成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以及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热爱共产党的真挚感情,学习历史上优秀人物的高贵品质,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其次,能力体系只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同知识体系、技能体系以及情感体系相配套,虽然它具有解决问题时的“应用”特征,但它表示的是运用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去解决怎样的史学问题,而不是在解决问题时需要什么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既不能将中学历史学科的能力等同于一般能力,也要防止以能力体系取代技能体系的倾向;既要在中学历史学科中体现所有学科中都共有的能力,又不能简单地将这些能力拿来冠之以历史学科的名词,甚至直接将之列入历史学科的能力体系;既要考虑到使中学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尽可能地有利于其他学科能力的发展,又不能将其他学科所长的能力简单地移到历史学科的能力体系中来。第三,中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两大阶段,根据我国的教育体制, 初中阶段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它的基本任务是为培养合格的公民打基础,同时,也为分流后的高中学习准备生源。高中阶段主要是为造就高级专门人才形成后备军,同时,也为学生就业创造更好的思想文化素质。为此, 中学历史学科的能力体系不仅要考虑到学生今后生活、工作的需要,而且要考虑到一部分学生今后进入大学深造的需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