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作为全部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课堂教学是有时间限制的、有组织的教

学过程的单位,其作用在于达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然而又是局部性的教学目的;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活动的一种具体方式,具有自身严密的、统一的内部逻辑。这里只讨论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方面,主要研究课型和课的结构。

课型,又称课的类型,是根据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同而划分的课的类别。课的结构则是一节课中师生活动的若干组成都分及各部分间的顺序和时间分配方式。课型不同,课的结构也不同。

传统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课型,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单一课”,这种课型一般只有一个教学任务。另一类称为综合课。

1.单一课。

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单一课又可分为下面四种不同的类型。

  1. 导言课。导言课又称引言课或绪言课,一般安排在历史课程的开始, 或一个大单元教学的开头。例如初一年级新生刚开始学习历史课,应该安排一节导言课,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怎样学习历史等等。再如中国近代史的导言课,可以介绍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围,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主要特点,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意义和方法等。

导言课的结构比较灵活,但不管教师如何安排组织,都应使学生明确本课程或本单元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讲授新知识课。这类课的特点是用整堂课时间讲授新知识,一般在两种情况下采用。一种是从头开始的教学内容。如讲完春秋时期的文化后, 接下来讲商鞅变法,两节教材之间并无紧密的联系,就可以采用这种课型安排课堂教学。另一种情况是教材分量较重或较难,又需要在一课时内讲完, 才不致影响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如隋唐时期的文化就属于这种情况。

讲授新知识课的结构一般包括:①组织教学,即稳定学生情绪,安定课堂秩序;②导入新课,采用多种方式引起学生学习欲望;③讲授新课,这是中心任务和主要环节;④巩固新课,可以通过教师概括、学生提问等方式, 加以小结,巩固知识。

  1. 总结复习课。这类课一般用于一个大单元教学后,或期中、期末时, 帮助学生系统复习总结,将历史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加强知识间的纵向、横向联系,帮助学生较完整地掌握历史知识。

总结复习课的安排一般可采用几种不同方式。一种是范例引导,即在已学知识的系统中,选择典型例子,加以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如剖析某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结果,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分析其他农民起义。一种是穿线结网,即把已经学过的历史知识,加以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将知识点连成知识链,若干知识链组成一个知识网,最终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4) 检查、评定知识课。主要指平时测验,期中、期末考试,包括书面检查和口

头检查等。2.综合课。

和单一课相对应的为“综合课”,这种课的任务有两个以上,如既有讲授新知识的任务,又有复习旧知识的任务。综合课是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得最普遍的,它的教学程序和结构一般分成五个环节:①组织教学。②复习提问。它有两个目的,一是检查学生已有知识,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二是温故而知新,为学习新知识铺设桥梁或创设情境。③讲授新课。这是综合课的主要环节。一般有一个导入新课的过渡,然后才是讲授新课。④巩固新课。通过教师系统的、富有逻辑性的概括归纳,或者通过有计划的提问,让学生把握新授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内在联系。⑤布置作业。包括随堂练习和课外练习,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和动手操作性的练习。

3.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的新发展。

总的说,上述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划一的、封闭的模式, 它适应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目标,适合于讲授法。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引起了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体系的变革,也必然要求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近几年来,适应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历史教育改革在目标、课程、教材、教法和考试诸环节全方位地展开,各地历史教师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下面是几种比较典型的模式。

  1. “读、理、练”课堂教学形式。这是一种把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形式,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课堂教学形式的典型结构包括三个阶段,又称“三段式”。

第一段:阅读。教师提出精心设计的阅读思考题,组织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和补充材料,让学生主动感知具体史实。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分组边读边讨论。

第二段:整理。结合思考题,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整理,弄清重点难点,重组知识结构,达到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的。可以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讨论。也可以直接全班讨论。

第三段:练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强化概念,巩固记忆, 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1. “读读议议练练讲讲”课堂教学形式。这种课堂教学形式包括读、议、练、讲四个阶段,又称“四段式”,它是在上海育才中学教改实验基础上总结形成的。其特点是在“有领导的、茶馆式的”开放性教学组织形式中, 运用读、议、练、讲多种教学手段,求得多方面的教学效果。其中,“读” 是基础,即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找出问题,培养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议”是关键,即组织学生在四人组成的读议小组中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辩论,互相启发,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练” 是应用,即学生思考和解答为加深理解而设计的练习,达到消化、巩固知识的目的,并培养能力与技能。“讲”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根据不同教学阶段和学生实际需要,可以对个别学生讲,也可以对读议小组讲、对全班讲。

通过教师的讲,进行组织、启发、引导、点拨、解惑、总结。讲要注意针对性,有重点,画龙点睛。

  1. “角色扮演”课堂教学形式。角色扮演是历史教学的一种新方法, 近年来在一些学校中开始试验,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美国学者克拉克和斯塔尔在《中学教学法》一书中对它下的定义是:“角色扮演是通过某个场面中, 参加者的角色扮演而使表演人和观众了解这一场面的未经排练的戏剧表现。”它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形式和结构,整个教学由学生和教师通过角色表演进行,将一些抽象的知识、深奥的道理以具体的形象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

上海市举行的发达地区版历史新教材研讨课——《诸子百家》一课,即采用角色扮演形式,由学生分别扮演孔子、孟子、老子、墨子、韩非子、孙武和孙膑 7 个历史人物,围绕“在社会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如何治理国家” 这个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还有一所中学上《禁烟运动》时,由老师扮演道光皇帝,学生扮演林则徐和穆彰阿,对“禁烟”还是“弛禁”展开辩论。这种教学形式新鲜、生动,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取得显著效果。

  1. “摸拟情境”课堂教学形式。模拟历史情境,是历史教学的又一种新形式,近几年来,采用这种教学形式的历史教师逐渐增多。

上海编写的发达地区版历史新教材试教过程中,曾举行过一次全市公开课,课题是“宋元时期的社会生活”,执教老师在讲民间岁时风俗活动时, 课堂俨然成了一个小社会,墙上贴着春联、年画,桌上摆满了春卷、月饼、腊八粥,还有爆竹、烟花等。师生置身于其中,一边讲学一边活动,犹似身临其境,把历史与现实生活相沟通,生动活泼。

上面介绍的几种教学组织形式,与传统的教学形式比较,具有一种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程序和结构的改革上,而且表现在教室空间安排上。

传统的教室空间安排,一律是学生面对教师,由许多排课桌椅组成整齐的格子形式,它反映了知识传授的特点,师生关系是演讲人与听众的关系, 信息是单向传递的。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要求开放的空间安排,这种空间安排有对应式、马蹄式、新月式、圆周式等几种方式(见图 6-1)。

对应式和马蹄式排列兼有适应班级集体教学和分组教学的功能,当教师向全班讲课时,学生面向讲台。当分组讨论、交流时,学生在 4 人或 6 人的小组中活动。它通过改变课桌安排,使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固定化、紧密化, 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合作关系,这是一种双向型的信息交流结构。这种安排对上述三段式、四段式教学形式较为适用。

新月式和圆周式排列改变了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传统关系,体现了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新关系,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用一种新的形式加以保证。这是一种多

向型的信息交流结构。上课也可以是教师讲学生听,但更多地是师生之间、学生

图 6-1 开放式教学组织形式的空间安排

之间平等的切磋、讨论,留出的空间可以用来设置不同场景,供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活动等。

另外,把教室改变为会场、手工工场等,由师生一起如临其境地活动, 是教室空间安排的更大的变化。

上述种种安排,都不仅仅是形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教学观念的转变,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利于素质的全面提高。